首页

【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 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同步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学案导学设计】2022高中语文专题二第4课鲁周公世家同步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基础巩固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无坠天之降葆命C.成王少,在强葆之中D.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答案 D解析 A项“归”同“馈”,B项“葆”同“宝”,C项“强葆”同“襁褓”。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傅:辅助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放:放走C.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D.岁则大孰孰:同“熟”,丰收答案 B解析 放:流放。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B.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C.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D.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答案 D解析 第一个“无以”是两个词,无,“不要”;以,“因为”。第二个“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第一个“反”同“返”,召回;第二个“反”意为“造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⑩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A.①③/②④⑥⑧⑩/⑤/⑦⑨B.①③⑨/②④⑥⑧/⑤/⑦⑩C.①③⑦⑨/②④⑥⑧/⑤/⑩5\nD.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⑩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字用法的辨析。①③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⑥⑧⑩句中的“之”作代词用,并且都是作它前面的谓语动词的宾语;⑤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⑨句中的“之”是动词,“到”的意思。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D.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分析与判定。A、B、C三项均为判断句,而D项只是一般的陈述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武王既崩        崩:天子死B.于是卒相成王卒:始终C.周公戒伯禽曰戒:告诉D.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当:主持答案 C解析 应为“告诫”。7.填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凝为成语是捉(握)发吐哺,用以形容延揽人才而操心忙碌的样子。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5\n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2)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译文: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召除为丞相史除:免去官职B.相舍后园近吏舍近:靠近C.朕乃安敢望先帝乎安:怎么,哪里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离:同“罹”,遭受答案 A解析 除:任命(官职),授予(官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5\nA.B.C.D.答案 C解析 C项①副词,竟然、却;②连词,于是。A项都是副词,将。B项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都是动词,做、当。11.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⑤亦歌呼与相应和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 B解析 ②是表现曹参的为官之道,④是描述其他官吏饮酒歌唱的情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微贱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两人就有了隔阂。但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是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答案 D解析 文中无“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译文: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2)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译文: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参考译文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5\n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枝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坐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曹参的儿子曹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是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鞭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窋为什么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00 页数:5
价格:¥3 大小:21.2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