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3
>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
19 元曲三首
>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6 元曲三首(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6 元曲三首(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双基限时练(十九) 4.6元曲三首一、基础测试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luán 銮舆 痉挛 孪生 鸾凤和鸣B.qù龋齿黢黑小觑 阒无人迹C.léi擂鼓 花蕾 羸弱 累累若丧家之犬D.kē南柯坎坷唠嗑不落窠臼解析 B.龋:qǔ,黢:qū;C.蕾:lěi;D.坷:kě。答案 A2.元曲里有许多俚言俗语或者口语或者衬词,这也是曲区别于词的一大特征,了解它对于读懂曲子十分重要,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排门告示:打门。这差使不寻俗:平常。索应付:必须。乔男女:装模作样的男男女女。B.一人马:一帮子。大作怪:非常奇怪。那大汉下的车:下了车。天曹判:天上的判官。C.多娇女:打扮得十分娇艳的美女。你须身姓刘:必须。根脚从头数:出身。有甚胡突处:糊涂。D.白甚么改了姓:禀告。施礼数:行礼。新刷来:刚洗刷过。匹头里几面旗舒:当头、迎面。解析 A.排门:挨门挨户;C.须:本来;D.白:凭。答案 B3.下面是对这三首元曲中几个句子所用手法的解说,选出不当的一项( )A.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这一句的手法是用典,所用典故有的是史实,有的是传说,目的都是为抒发感情服务,这样的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B.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借用典故抒情,用典写出了世道险恶,人心叵测的社会情态。)C.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以景衬情,用飘飞的柳絮,弯弯的小溪,重重的山峰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D.《高祖还乡》的第一段写高祖来前村里的忙碌。(是反复铺陈,欲抑故扬的手法,目的是为下文造成戏剧性的结果。)解析 A项,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应是间接抒情。答案 A4.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nA.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作品大多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的苦难和反抗精神。B.马致远,元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是其代表作。C.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D.散曲,是曲的一种。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有宾白科介,包括散套和小令。答案 D5.对[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一农民对高祖还乡一事观察解释,刻画出了一个性格豪爽、泼辣、粗犷朴野、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B.本文由八支曲子组成,以时间为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C.曲中在揭露刘邦的“根脚”时,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作为出身低微的标志,是想表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D.本曲对皇帝的讽刺十分成功,也极其大胆。巧妙地撕破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具。答案 C6.为下面这首元曲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选项,最切合意境的一项是( )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________山________水,________草________叶________花。①白 ②黄 ③绿 ④红 ⑤青A.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②③④C.②③①⑤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D二、课内阅读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回答7~10题。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n【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蹬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二煞】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7.就全套曲子看,这个嘲骂皇帝的“村民”有什么性格特点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性格豪爽、泼辣、奔放、粗犷、无所畏惧。8.作者这样描写一个皇帝,在当时社会里有什么积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用讽刺的手法写汉高祖,写村民们对“高祖还乡”的态度,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在封建社会里,把皇帝写成了无赖,这是对皇权的否定和蔑视,流露出一种对最高统治者的反抗情绪,难能可贵。9.作品中什么地方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揭露刘邦的根底时,流露出一种轻视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意识;在写王乡老、赵忙郎时,嘲笑他们的穿戴,是穷凑合,装阔佬,也是一种嫌贫爱富的小市民意识的流露。10.从课文中找出五个运用口语的句子来。这样说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2)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3)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4)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5)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充分运用农民口语,能真实地传达出人物的感情,使人感到音容笑貌如在眼前。三、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1~12题。[双调]寿阳曲\n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1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逐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注 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13.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14.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 ①“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中吕·普天乐·秋怀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①。笑我飘零。注 ①“钓鱼子陵”二句:严光,字子陵,刘秀请他做谏议大夫,他辞官不就,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思家乡莼菜鲈鱼脍,遂归隐。15.曲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者形象。主人公终年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落拓、不能施展抱负。16.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进行鉴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营造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伤心怀抱。②虚实结合。“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化用李白《蜀道难》诗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无人赏识的凄苦情状。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季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每种手法3分,写出两种即可,答比喻、烘托、对照等,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注 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17.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 比喻(答对偶也可)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像燕子一样奔波劳碌的时候,斯文消失,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如白练斑白。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特点。18.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尽道便休官!”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附注释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②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③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而已。”④“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⑤寂寞彭泽县:言隐居的人很少。四、语言表达19.通过学习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我们看到作者那种顺其自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一下,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生活如河流充满回旋乐趣,生活如乐曲激荡回肠。生活并不单调,生活需要多彩。没有绝对的执著,也没有绝对的顺其自然。有时候,一个人在静静的湖面荡一叶孤舟,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坐在孤灯下苦读,也是一种幸福。顺其自然其实也是一种执著,执著其实也就是顺其自然。20.如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n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仔细观察画面是描写的前提。所给画面涉及小孩、兔子,描写的重点是小孩的表情、动作,体现的中心意思应该是孩子的童心、孩子对动物的爱护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同时还需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答案 示例: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下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草地树木闪着翠绿。孩子甜甜的笑靥像一朵安静绽放的花朵,他快乐地托起温顺的小兔子,轻闭双眼用鼻尖触碰它那毛茸茸的嘴巴。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5 诗词三首(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2 蜀道难(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7 师说(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6 过秦论(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4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4.1 唐诗五首(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3.4 荷花淀(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3.1 祝福(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2.6 拿来主义(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2.1 说数(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名师一号】2022学年高中语文 1.1 黄山记(含解析)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必修3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1:42
页数:7
价格:¥3
大小:360.1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