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 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标题,回顾词的相关常识。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3、疏通作品,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整理词的有关常识2、说说作者的情感具体是什么?3、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抒情方式写出这种感情的?补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可以通过写景、状物、记事、用典、咏史等抒发感情。4、词写到哪些景物?景物特点?5、作者通过哪些角度写出景物的特点?一、由题导入:1、课文的体裁是什么?有关常识?——词,兴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词的基本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关于词牌“沁园春”: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个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此调始见于北宋张先词。原属婉约派词,因其格调开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入及后人常用此调抒发激越情感。2、写作背景:“长沙”交代了什么?长沙这个地方和作者有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把握作者情感可能有什么帮助?——地点。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独自去了橘子洲头,旧地重游,感慨万分。事后作了此词。4,二、课文解读(结合朗读)1、说说作者的情感是什么?通过哪些句子可以把握?——豪迈之情。直接抒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对国家前途的深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下阕对上阕的问句作了含蓄回答:这意气风发的有志者可以担负国家前途的重任。情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关心国家前途,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句式特点?——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补充: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孤独往往蕴含着丰富和深刻。李白“独坐敬亭山”的钟情,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孤傲,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苦,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那么诗人“独立”橘子洲头,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思呢?——“独”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凛然气概。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2、除了直接抒发情感以外,作者又是通过怎样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写出这种豪情的?——借景抒情借了哪些景?由“看”统领,写到哪些景物?——山、林、江、舸、鹰、鱼:万类。景物特点?——开阔、富有生机。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写景?——从多种角度入手;精心用语表达。作者通过哪些角度写出景物的生机?——色彩明丽、空间开阔、动静有致。相关的写景方法?——色彩渲染、观察角度、动静关系。观察角度: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察)品味几个词。4,——“万”——山之多“层”——林之密“漫”——水之盛“遍”——红之广“尽”——染之透“透”——水之清染:形象地写出秋色浓郁的色彩,使静态的色彩富有动态美。争:活现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突现猛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体现鱼儿游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对景物特点的高度概括。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诗人发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3、下阕抓住哪些关键字展开思路?——“携”、“忆”、“记”,怀人忆事品味词语。——“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概括了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粪土”虽形象不美,但对军阀官僚和统治势力的蔑视表现得恰到好处。“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浪遏飞舟”表现“同学少年”的急流勇进的斗争精神和无比强大的革命力量。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4、归纳小结上阕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烂多彩、富有生机的深秋美景,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忆峥嵘往事,表现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上、下阕之间借景抒情,景情合一。【板书设计】远眺万山红遍色彩美看近观漫江碧透静态美怅(景)仰望鹰击长空(情)俯视鱼翔浅底动态美【课后作业】1.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词名句:(至少10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4,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刘禹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2.通过合理的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上阙前三句所呈现出来的情景。——深秋时节,寒气撩人,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革命者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他的目光随着滔滔北去的湘江水,望向连绵起伏的岳麓山群峰。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8-25 17:35:43 页数:4
价格:¥2 大小:32.50 K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