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3/23

4/23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9、说“木叶”林庚,【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培养学生筛选课文中的主要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1910年2月出生于北京。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夜》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起”。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夜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弛想》。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先后出版了《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等著作。此外,林庚在楚辞、唐诗研究、明清小说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的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3)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暗示性。第一个特征是“它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第二个特征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第三部分(7)总结。说明诗歌中“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领域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树叶”和“落叶”、“木叶”和“落木”的诗句。,(1)描写“树叶”的诗句有:①“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②“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2)描写“落叶”的诗句有:①“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②“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3)描写“木叶”的诗句有: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②“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③“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④“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⑤“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⑥“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4)描写“落木”的诗句有:①“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③“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第4自然段至第6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比较课文中“木”与“树”不同。,意象时间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蕴联想或情感木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枯黄干燥空阔疏朗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树春夏之交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饱含水分饱满绵密密密层层浓阴满地,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结合文章第五段相关信息回答问题),明确:作者写“木叶”真正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5、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特点的呢?筛选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觉察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荃者也在此。”,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1、酒(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明确: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2、月(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白居易)(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明确:在很多传统诗歌中,月是思乡、思亲的象征。,自主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情感。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确: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摄取阔远而艳丽的景物来表达。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片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挚而不颓。,板书设计:说“木叶”(1)树叶使用场合:春夏;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饱满;意味:密密层层,浓阴满地。(2)木叶使用场合:秋风叶落;特征:木质的树干,隐含落叶的因素,微黄,干燥;意味: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有飘零意味,会让人感伤,离人的叹息,游人的漂泊。(3)落木场合:深秋;特征:空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18 15:00:07 页数:23
价格:¥3 大小:248.43 KB
文章作者:U-30002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