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15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3/38

4/38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5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必备知识•自主排查\n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n知识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两种建国方针(1)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2)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2.争取和平民主的尝试(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2)政协会议:1946年1月10日,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n知识点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2)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n知识点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经济危机: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2.政治危机: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知识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n3.战略决战(1)战况战役战果辽沈战役①东北全境解放;②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n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5.北平谈判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n6.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7.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n1.史学新论——苏联对华政策影响国共合作的破裂二战爆发前,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和态度却是摇摆不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苏联为了控制中国的东北而同美国进行的明争暗斗,加剧了中国紧张的局势,对国共合作的破裂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闫兴德《试析抗战胜利前后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转折的影响》\n2.学术情境——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思考: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提示:土地改革运动,基本上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n3.学术情境——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思考:这条战线的实质是什么?提示: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n4.构图解史——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变(1)合作→分裂→再合作(2)再合作→再分裂\n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探究点 民心所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术前沿]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让步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思维激活]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这一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不同态度。\n[史料实证]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一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二喝。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惊喜之余,心里还来了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日本不投降,怎能有此事?”不消多等,从“吃油条”变成“搬金条”的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被没收的珠宝财物。不多久,接收大员也弄了三个女人,有戏子,也有良家妇女。——长篇小说《五子登科》史料二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n[解读](1)史料一反映国民政府的腐败,注意关键词“只有油条吃”“下机吃鱼翅”“搬金条”。(2)史料二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支援前线。“翻身的农民”是史料二的关键信息。\n[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专员”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什么?提示: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化、不得人心已经完全暴露。\n(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提示: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n[历史解释]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1)军事上:蒋介石指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军队派系林立。(2)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积极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内战。(3)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4)外交上: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美国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使蒋介石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走向崩溃。\n[家国情怀]民心向背的关键作用在战争年代,影响战争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而国民党由战争初期的优势到最终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丧失民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中统一战线主要是指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n命题溯源•聚焦高考\n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1·新高考广东卷,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n[剖析领悟]\n[演练1][2021·新高考湖北卷,8]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答案:D\n解析:据材料“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而将敌人赶走的”可知,沁源围困战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胜利,证明了共产党依靠群众政策的正确,故选D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立红色区域政权的思想,与“抗战时期”不符,排除A项;“彻底”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沁源围困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胜利,而不是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排除C项。\n[演练2][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n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买了驴,要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村中规矩,男人开支一斗米以上须经女人同意,并且男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女人。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项正确;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项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项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颠覆,故D项错误。\n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泰安期末]学者杨奎松评价某事件时指出:“双方一个力图以承诺民主为掩护,将国家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则必欲以事实上割据的办法来保存自己的军队和干部,两者完全是背道而驰。”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时期的南北和谈B.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C.抗战胜利后的重庆谈判D.1949年的北平和谈答案:C\n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而共产党则希望自己的革命成果得以保存,C项与材料描述相符,正确;南北和谈是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被迫派袁世凯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与材料中“重新统一在一党的控制之下”“事实上割据的办法”不符,A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双方是合作关系,与材料描述不符,B项错误;1949年的北平和谈,国民党败局已定,不存在材料中的对峙,D项错误。\n2.[2022·山东潍坊期末]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到1947年春天,解放区约2/3的地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此次改革()A.实现了农民均分财富的理想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C.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B\n解析: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获得了土地,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农民们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援解放战争,革命热情被大大调动起来,故答案为B项;土地改革只是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没有均分财富,排除A项;土地改革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无关,排除C项;此时只是在解放区实施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n3.[2022·山东临沂期末]“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事件()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兵力的差距答案:A\n解析:由材料中的“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可知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所学可知,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来看,这一事件发生在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时期,排除B项;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二者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排除D项。\n4.[2022·山东菏泽一模]下图是张仃于1947年5月作的《美国救生圈也救不了性命》。该漫画()A.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B.说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基本消灭C.体现了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危机重重D.表明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答案:C\n解析:1947年国民政府面临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即使美国给予援助也救不了“性命”,这说明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危机重重,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美国也救不了国民党政府,体现不出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排除A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基本消灭是在1949年三大战役后,排除B项;题干信息强调国民党统治危机重重,不能反映人民解放军基本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排除D项。\n5.[2022·山东滨州一模]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毛泽东指出,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其中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是最基本的。这一指示主要着眼于()A.实现对大中城市的顺利接管B.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C.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D.实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答案:A解析:从时间“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入手,联系1949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可知,材料中这一提法体现了我党对城市管理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加快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实现对大中城市顺利接管,故A项正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8 18:28:02 页数:38
价格:¥3 大小:620.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