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专题四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酝酿(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和探亲旅游。(2)1981年,________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________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提出国共两党对等谈判等一系列对台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的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3.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____________迅速发展。(2)过程:1982年9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商定,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________________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大根据“__________”、“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1)条件: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2)过程: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________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3.港澳回归的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告别了________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__________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缓和(1)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0年,海峡两岸________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通邮、________、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进展7\n(1)1992年,海峡两岸开始了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和会谈,大陆__________________与台湾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2)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3)________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3.展望(1)有利形势: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祖国大陆与台湾结束了长期隔绝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2)不利形势:台湾岛内________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破坏中国的统一。(3)解决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__________。知识点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1.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的《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导致诗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类似于港澳台问题产生的原因B.台湾海峡对两岸交往的阻隔C.国共内战蒋介石败退台湾D.日本对台湾地区的殖民统治2.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社会主义性质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3.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知识点二 香港、澳门回归4.7\n右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情景,他们之间进行的谈判是激烈而艰难的,他们会谈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关于(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中英贸易问题5.“日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B.有利的外部环境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D.香港人的勤劳6.“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一声乳名:‘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澳门与祖国大陆分离历时(  )A.三百多年B.四百多年C.五百多年D.六百多年7.下面交接仪式反映了祖国统一大业史上的光辉瞬间,这些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爱国统一战线C.和平与发展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知识点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8.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9.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回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A.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的共同愿望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愿望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10.2022年11月4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这一事件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政策措施 ③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题号12345678910答案7\n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主体地区是十亿人口,台湾近两千万,香港是五百五十万,这就有个十亿同两千万和五百五十万的关系。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 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最大努力,就是在不放弃主权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两种制度。统一后,台湾制度不变,台湾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日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关系。……对解决台湾的条件更宽,就是台湾可保留自己的军队。——邓小平在1984年4月与访华的前美国总统里根的谈话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特别强调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为了不使用武力,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2022年第18、19期《半月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最初是为解决哪一问题提出的?最早在哪一地区成功实行?(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制度的根本前提是什么?与台湾相比,香港不具有的权利有哪些?(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三 7\n请回答:(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答案解析】第3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知识清单一、1.(1)和平方式 通航、通邮、通商(2)叶剑英 和平统一2.一国两制 3.中华民族二、1.(1)现代化建设 (2)关于香港问题 一国两制2.(2)19993.外国列强 和平方式三、1.(2)民间 通航 2.(1)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交流基金会 一个中国 (3)19953.(1)互利互补 (2)分裂 (3)台湾人民对点训练1.C2.C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是两制的前提。]3.B [解题时应明确材料表达的是“一国两制”的思想,而这一思想的核心意思就是要以“一个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4.A5.C [本题题干强调了“回归十年,繁荣不改”的原因。能够使香港回归后保持繁荣,主要依赖于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6.B7.D [图片反映的是港澳回归的光辉瞬间,充分说明“一国两制”的成功。]8.C 9.A 10.A7\n综合运用11.(1)“一国两制”。台湾。香港。(2)坚持主体是社会主义,不放弃主权原则。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3)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12.(1)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实施。(2)独立自主解决内部事务的原则,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内政。(3)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绝状态已被打破,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岸已实现“三通”。解析 本题以台湾问题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分析概括能力。第(1)题要归纳概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应从“一国两制”的内涵上去分析,“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国家的内部事务;第(3)题应仔细阅读图片,分析图片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时事热点分析问题。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创造性的战略构想?解答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创造性的构想,没有先例。(1)从历史上看,从1949年建国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如在“冷战”时期,两岸斗争一方面表现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进行的“中国代表权”之争;另一方面表现在海峡两岸间展开的“反攻大陆”与“解放台湾”的政治、军事斗争。(2)从现实看,“冷战”后期,乃至到“冷战”结束后,中国面临的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提供了对国家发展总体战略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战略调整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机遇。在国际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解决了中国的代表权问题;“冷战”后期,美国出于在国际上构建大三角关系的需要,实现了中美邦交正常化,国际社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政治框架更加巩固;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拨乱反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中英联合声明中是怎样体现的?解答 联合声明强调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这就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内容;同时,声明还规定现行的各项制度基本不变,也就说明香港可以继续保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不变,这就体现了“两种制度”的内容。3.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成功回归?解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是港澳回归的前提条件;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成功运用,这是港澳回归的关键因素;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为港澳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香港、澳门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这是港澳回归的群众基础。自我测评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7\n解答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8年底,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11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解答 “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当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至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上获得巨大成功。材料阅读与思考材料中说的“三方面”是哪三方面?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解答 材料中说的“三方面”是指中国、英国和香港。“一国两制”之所以是一个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因为“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果。从中方来说,“一国两制”可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核心问题;可以保证香港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这有利于大陆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大陆地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香港方面来说,香港毕竟经历了英国殖民者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长时期一直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而且经济发展程度很高。要使这些地区较快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具备社会经济及社会政治条件。要让香港民众迅即放弃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也是不现实的。从英国方面来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香港地区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等都保持不变,保证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利益。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0:04 页数:7
价格:¥3 大小:977.3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