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写作专题一满分作文策划_破题第四节2022年重庆中考作文试题解读__话题作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节2022年重庆中考作文试题解读——话题作文一、原题展示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1)略。(2)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风丽日,展现出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请你以“成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二、试题分析第一步审题①紧抓话题。“成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帮助人,使达到目的”,属于动词。换句话说,就是帮助人(或物)使之实现某种愿望。只要是蕴含这一层意思的,都可以入文。可以添加限制词语,如学会成全、成全铸就快乐、成全的价值等。要能够写出怎样成全他人或他物,关键是这个成全的过程。注意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题目尽量不要以话题为题目。可以写你成全了他人,他人成全了你,还可以写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成全,也可以写你对成全的认识、思考、感悟等。②紧抓提示语。提示语有4句话,从提示语可看出写作的提示与方向。“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成全,可以借物喻人,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品德。“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成全,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谦恭礼让,表现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相互成全的生活智慧。“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奉献精神,可以写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好人好事,可以写传扬正能量等。“成全是生活中的和风丽日,展现出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句总结性的话,说的是成全的作用和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成全,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精彩。③紧抓写作要求。见P186材料作文“第一步审题③紧抓写作要求”。第二步确定选材立意3\n拟题示例对应选材对应立意我看成全结合名人事例或道理,来讲述成全是一种美德,成全是一种智慧,成全是一种精神……从成全是什么的角度,谈成全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成全对生活的重要性。懂得成全列举身边的一些成全的事例,谈自己对成全的认识及看法。成全他人的同时,也在成全自己。我和同桌的故事写在学习上如何牺牲自己的时间,来促使同桌进步,虽然刚开始自己成绩有所下滑,但最终,不但同桌取得了好成绩,而且自己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牺牲自己的一点点时间,不但成全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成全需要智慧列举古今中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名人事例或名人名言,阐述成全的条件。成全不是盲目牺牲,更需要有智慧的眼光。摘下我的翅膀,成全你的翅膀以妈妈的口吻叙述母亲如何用生命来成全孩子的生命,表达亲情的成全。赞美母爱,赞美亲情的伟大。悄悄地离开那片枫林写自己对一片原始枫林的“成全”,细致描绘自己因热爱那片枫林而不忍踏进的细节及心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成全写莺儿与曹操、王图之间的对话、场景,展现人物性格。从史事中提炼“成全”的主题,表达成全的重要性。世界因成全而美丽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入手,加上名人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成全的价值、作用。成全创造美丽,成全让世界更美好。………………第三步列提纲题目:悄悄地离开那片枫林主旨: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头:运用景色描写,突出枫林之美。主体:场景一:在枫林入口前对枫林的描绘、想象。场景二:运用心理描写,想象“我”进到枫林里对枫林这一片美好自然的伤害、破坏。结尾:最终,“我”离开了枫林,这是“我”对枫林的成全,也是对它的一种拥有。三、范文赏析3\n悄悄地离开那片枫林  落叶似风,随心又随物。一片枫林,若不是空中飘动着白色的云朵,真的可以让人想象成一幅油画,而且是出自一位大师之手。我静静地走在这条铺满金黄的小路上,沿途都是相同的景色,除了金黄就是让人舒心的宁静,四周好像真的只有一个行动的生物,打破了这本属于自然的风韵。大自然的美丽周而复始,在一次次的季节变换中展现。周边的风不大,却带着温暖,也许是色调的原因,金秋本就是暖色调,把风也染得温暖了。枫叶本该是俊逸又潇洒地伫立,可惜如今是委婉又柔和地降落了。近处,看得仔细,一条蜿蜒的小路镶嵌在山林之中,头顶的树上,大小不同的叶子在眼前飘忽,真实又虚幻。这片枫林是凭空冒出来的?美得不真实却又真正地存在着。那幽深的林中,是否藏着安徒生的童话?是否有七个小矮人与那美丽的白雪公主?我的内心一阵冲动,好想好想走进去,如同好想翻开一本童话书。可是,我却停止在入口,不敢贸然地往深处走了,生怕破坏这片静谧,也不愿去搅乱了这片浑然天成的美景。我害怕,我在害怕。若是前一步,便会破坏它,更甚至,它会消失。我迷恋它的美,迷恋它的静,迷恋它的神秘。可是若是随心所欲,它便不再纯天然;若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自己对它的好奇而前往,那么这一切也不得不沾染了风俗之物。我怔怔地望着,心中纠结着,转念一想,何不保留它的美好于世呢?爱的就是它这般出尘,爱的就是它这般独一无二。我笑了,深吸了一口这里与众不同的气味,深望了一眼这让我舍不得离去的天堂。再停驻一刻吧,记住我不因私欲而破坏的圣地,记住我因美好而成全的自然,最后,带着一份眷恋挥手离去,或者它不曾知道我的存在,或者它还是依旧那么完美。心中已释然,无论是人或物抑或景,即使想拥有,即使想与之共存,但如果会伤害它,会破坏它,那不如选择潇洒地离去。最终,我悄悄地离开了那片枫林,这是我对那片枫林的成全,也是对它的一种拥有。旁批→开篇入题,直接描写枫林。→描写枫林入口处沿途的宁静。→描写枫林周边的环境,让人感觉温暖,真实又虚幻。→展开想象,用心理描写展示“我”想进入枫林深处。→过渡句,点明“我”不想进入枫林的原因。→进一步细致描写为什么“我”不想进入枫林深处。→由“我”不想进入枫林,联想到生活,抒发感悟,得出人生哲理。→结尾点题,自然收束。【名师点评】选材新颖,巧于立意。当绝大多数考生都在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成全”,或者物与物之间的相互“成全”时,考生所“成全”的却是一片原始枫林,不由得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描写生动,抒情真切。考生从大自然选材,表达了自己对那片枫林因喜爱而不忍踏进的心情。在行文中,考生把自己的喜爱之情寄托在对枫林的描写之中。所以,考生对枫林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语句虽然含蓄,却能让人感受到考生浓郁的情愫。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05:59 页数:3
价格:¥3 大小:17.0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