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2022中考历史教材梳理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含解析岳麓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命题点一魏、蜀、吴的建立1.(’15郴州4题)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A.曹操洛阳B.刘备成都C.孙权建业D.曹丕洛阳2.(’15湘潭22题)判断题:222年,刘备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命题点二战役类3.(’14怀化6题)《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命题点三改革4.(’14衡阳3题)“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北语”即鲜卑语,而“正音”则是汉语。此次改革是()A.吴起变法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5.(’13娄底3题)下列哪项历史事件促进了民族大融合()A.丝绸之路开辟B.北魏孝文帝改革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6.(’13湘潭2题)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命题点四主题类7.(’15株洲3题)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2\n答案命题点一魏、蜀、吴的建立1.D【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局面。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可以使我们知道三国的分布状况;根据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解析】222年,孙权称吴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命题点二战役类3.D【解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题干中“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都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借东风”火烧赤壁,孙刘联军打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赤壁之战;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朝末年;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争雄北方的战争。命题点三改革4.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题干中提到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将汉语作为正音,符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吴起变法与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戊戌变法出现在近代,都不是鲜卑族的改革。5.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这三项强调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不涉及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了鲜卑族向北方的汉族学习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融合。6.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同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秦国封建化的历程,使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命题点四主题类7.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A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是隋唐时期的特征;D只能说明部分。从题干中“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可以得知这一时期既有政权分立还有民族融合。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08:25 页数:2
价格:¥3 大小:12.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