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复习检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满分:70分,建议用时:60分钟。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1.[2022洛阳一模]“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文化和旅游部的挂牌与职责整合,引发不少网友点赞。贵州的“赤水竹编杯”、杭州的“宋城千古情”,查干湖的冬捕、傣族的泼水节、青海的花儿、南宁的民歌……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的承载。让文化牵手旅游(  )A.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必使文化在旅游的支持下更有未来C.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D.会让旅游在文化的滋养下更有诗意2.[2022原创]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有这样一门课程,学的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潜心钻研学习非遗技艺,为的是让这古老的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同学们参加这些课程(  )A.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B.就是为了和非遗传承人交朋友C.能成为技艺高超的非遗传承人D.加深了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认识3.[2022信阳二模]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推出的多个大型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均得到了高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出品的文化类节目所承载的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和出众的节目气质都是其他娱乐性真人秀节目所无法比拟的。这表明(  )A.文化创新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出路B.健康向上的文化增加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心C.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具魅力D.中西文化间的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2022原创]在失控的三轮车面前,李芳以柔弱之躯救下4名学生,用生命铸就师魂;普吉岛翻船的危难时刻,张皓峰不顾自己安危勇救4人,在海上漂流一夜;看到落水者,教师金诚和老农李守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跳水救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信阳好人”。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在大别山下的这片红色热土上,“信阳好人”集中涌现,一个又一个凡人壮举感动中国。“信阳好人”集中涌现的重要原因是(  )A.中原大地有大爱,好人群体数第一B.中原文化底蕴深,传统美德润人心C.地域歧视不再现,中原崛起谱新篇D.一方水土一方人,道德素养世无双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5.[2022焦作一模]仔细观察图片,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有(  )7\nA.红船精神是民族精神重要表现B.传承革命传统,凝聚精神力量C.弘扬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D.践行红船精神,实现中华梦想6.[2022原创]教育部于2022年伊始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语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也从过去的14篇扩增至72篇,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占1/2以上。此举(  )A.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途径B.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教育内容的全部C.有利于中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汲取营养D.能够为中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7.[2022三门峡一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3月22日下发通知,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通知要求,所有视听节目网站不得制作、传播歪曲、恶搞、丑化经典文艺作品的节目,不得擅自对经典文艺作品、广播影视节目、网络原创视听节目作重新剪辑、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出等。这种做法(  )A.能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B.是保护传承经典文艺作品的核心内容C.能够彻底解决网络歪曲恶搞经典问题D有利于尊重经典和正确发展传承经典8.[2022中牟二测]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尊尚英雄是人类一种最深沉的情感。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2022年4月6日起,《人民日报》开设“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报道793位(组)英烈人物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和毕生奋斗的崇高精神,讲述妥善保护英烈纪念设施的感人故事,展示英烈后人良好家风和英烈家乡发展变化。此举(  )A.能够促进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并守护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B.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良好社会氛围C.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的有力举措D.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二、辨别与分析(10分)9.[2022原创]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上合成员国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使我们认识到,文明是多种多样的,文明是平等包容的,文明是互通互鉴的。7\n三、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0.[2022宛城一模]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有媒体用9个“甲骨文表情”解读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赢得一片点赞。当古老的甲骨文遇上《政府工作报告》,“供给侧”“一带一路”等热词散发出别样的味道,而这些甲骨文的设计者就是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考古系的李子一和她的小伙伴。这已不是她第一次用甲骨文表情达意了,除了《政府工作报告》外,这位90后姑娘还用甲骨文来诠释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疯狂甲骨文”这款广受欢迎的微信表情包也是李子一的作品。“你瞅啥”“比心”“666”这些专属现代的词汇,也能用甲骨文表现出来且毫无违和感。“要做草根式科普,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考古。”李子一如是说。一段某团体演绎《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这首抗战经典歌曲被篡改,表演者摇头摆尾,以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进行恶搞,引来台下哄笑不断。对此,《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过媒体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认为恶搞革命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吁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众多网友看过此类视频之后怒斥:何其荒唐,分明是对红色文化和革命英烈的亵渎!(1)两种文化现象,为什么一种获得点赞,一种遭到谴责?(6分)7\n(2)我们青少年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传承经典?(两点即可)(4分)11.[2022原创]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材料二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强调,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努力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分析新时期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义。(三方面即可)(6分)(2)请你就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谈谈自己的见解。(两方面即可)(4分)四、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2.[2022焦作二测]赵春娥、史来贺、吴金印、黄久生、李江福……在中原大地上,全省广大劳动群众和他们中的先进模范人物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用自己的奋斗与追求树立起一面面光辉的旗帜。实施劳模关爱工程、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打造“技能豫军”……河南省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围绕上述活动,九(1)班同学准备举行一次研讨活动,请你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阐述我省劳动模范不断涌现的原因。(两个方面即可)(4分)(2)你认为我省开展这些活动有哪些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2分)7\n(3)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这些劳动模范学习?(两个方面即可)(4分)13.[2022原创]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我省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衔接的“兴奋点”,让校园成为孩子们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活”起来的传统文化,吸引孩子们完成“要我传承”到“我要传承”的转变。我省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你所在学校以“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请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两点即可)(4分)(2)如何才能实现由“要我传承”到“我要传承”的转变?(两方面即可)(4分)7\n(3)当代中华儿女的许多情感都能够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历史渊源,请举例证明。(与示例重复者不得分。两例即可)(2分)示例: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Ⅰ.河南中考考点过关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1.D 本题以社会现象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发展文化旅游能够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A与题意无关。B观点过于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C不选。答案选D。2.A 材料中同学们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有利于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A正确。3.B 上述节目能够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是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有效举措。A错在“根本出路”。C表述违背事实。D与题意无关。答案选B。4.B 好人群体的诞生,离不开精神土壤的培育,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氛围营造。“信阳好人”映现中原大爱大美,激励我们争做出彩河南人,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A中“好人群体数第一”说法绝对,排除A。C中“地域歧视不再现”与现实情况不符,排除C。D中“道德素养世无双”说法绝对,排除D。答案选B。5.ABCD 红船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红船精神有利于凝聚精神力量,有利于绽放时代光芒,有利于实现中华梦想,A、B、C、D均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6.CD 本题以高中课标的内容修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是增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中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汲取营养,C、D正确。A、B说法过于绝对。7.AD 上述举措能够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能够增强人们对经典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B错在“核心内容”。C观点过于绝对。A、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8.ABCD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自觉传承英雄烈士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历史使命。国家此举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能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B、C、D均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9.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分)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我们既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3分)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分)④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3分)7\n10.(1)“甲骨文表情包”获赞,是因为:将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与网络流行词结合,易于被人们了解、接受;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移植到现代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选择;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恶搞《黄河大合唱》遭到谴责,是因为:以《黄河大合唱》等为代表的众多经典文艺作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恶搞《黄河大合唱》,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红色文化和革命英烈的亵渎,玷污了经典,误导了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传播了历史虚无主义。(6分)(2)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历史、尊重经典、尊重英雄,守卫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守护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对毫无底线恶搞革命经典和英雄人物的行径,对危害公序良俗,甚至踩到法律红线的文化现象,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批判和反击;认真学习、感悟、汲取优秀经典文化的丰富营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正确的态度、创新的形式传承、传播经典文化;等等。(4分)11.(1)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人民的民族情感,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等等。(6分)(2)国家:不断完善促进文艺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发展文艺事业的资金投入;大力培养文艺人才;等等。文化部门:积极实施文化传承工程,普及优秀文化;积极开展文艺交流活动,提升文化的影响力;等等。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公民: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自觉抵制庸俗文化。(4分)12.(1)我省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省人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我省人民意志坚强、坚持不懈;省委省政府尊重劳动、鼓励创造奉献;全社会形成劳动最伟大、热爱劳动的氛围;等等。(4分)(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劳动热情、创造积极性;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有利于建设富强河南;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2分)(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劳动模范事迹及品质;以劳动模范为榜样,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践行劳模精神;等等。(4分)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等等。(4分)(2)传统文化进课堂,零距离接触激发学生兴趣;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融合,让教学更能入脑入心;传统文化本土化,让传承更有持久魅力;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吸引力;等等。(4分)(3)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求上进——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艰苦奋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15:34 页数:7
价格:¥3 大小:194.7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