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含解析岳麓版202303011168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1929年1月至9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据表格信息可知,当时美国(  )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民众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B.经济存在结构性的失调C.存在银行信贷安全风险D.民众普遍存在投机心理C [根据材料可知,信贷支付成为主要方式,说明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信贷危机出现,故选C项;材料只是提到汽车销售,不能看出民众的整体消费水平,也没有涉及经济生产部门,排除A、B两项;投机现象发生在股票交易中,排除D项。]2.(2020·肇庆一模)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制造品的关税率,结果引起世界各国的反制报复,从1931年9月到1932年7月,就有48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26个国家实行定额入口和公开禁运。这些做法(  )A.极大危害了世界经济B.缓解了各国的经济危机C.符合各国的民族利益D.阻断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A [“规定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制造品的关税率,结果引起世界各国的反制报复,从1931年9月到1932年7月,就有48个主权国家增加关税,26个国家实行定额入口和公开禁运”说明这些做法的实质就是发动贸易战,这对世界经济有极大的危害,故选A项。]3.罗斯福认为,建筑业是“一个对从水泥到电器等其他行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的行业”,为此在新政期间大力兴办了以建筑业为主的公共工程。由此可知,当时发展建筑业(  )A.旨在保证公共工程的建设B.有利于拉动国内需求增长C.抑制了其他工业部门发展D.减轻了政府财政经济负担B [从材料中建筑业对其他行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n可知发展建筑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美国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罗斯福通过发展建筑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危机,故选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发展的建筑业主要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故兴办公共工程不能体现发展建筑业的目的和作用,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建筑业发展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发展建筑业主要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要内容,而公共工程应由国家管理安排,故发展兴建公共工程的建筑业不能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4.1933年3月到4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A.维护美元霸权地位   B.防止通货膨胀C.缓和劳资矛盾D.提升外贸竞争力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为了缓和经济危机,恢复经济的发展,在金融领域采取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的方式,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故D项正确。]5.(2020·张家口质监)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禁止实施,但根据法院的裁决,农业管理局却可以继续存在并仍然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只不过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即从限制农民生产转移到补贴农民种植土壤保护作物,如草、豆类和饲料作物等。这一变化(  )A.开创联邦政府有计划介入自然灾害救助的先例B.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改变了国民经济体系与农业体系的结构关系D.说明广大农民群众对罗斯福新政充满了信心B [种植保护土壤的作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选B项;“开创”说法欠妥,排除A项;农业管理局工作重心的转移不会改变国民经济体系与农业体系的结构关系,排除C项;农业管理局属于政府机关,它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是由最高法院的裁决引起的,与农民对新政的信心无关,排除D项。]6.(2020·唐山模拟)下表是1933—1935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统计数据。这一变化反映出(  )时间人数1933年297.3万1934年360.8万1935年386.86万A.美国劳工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B.国家的政策倾向有利于工人C.美国当时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nD.美国的经济危机已得到解决B [由材料可知,1933—1935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不断增加,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罗斯福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政策,故选B项;罗斯福作为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其新政维护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劳工利益不可能得到全面维护,排除A项;美国工会会员人数增加体现了工会的发展,这与就业率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7.新政时期,罗斯福认为低工资“无法购买使我们工厂和农场保持完全运转所必要的衣、食和其他用品”。于是工人工资得到增加,1933—1939年美国工人周工资从16.73美元增加为23.86美元。罗斯福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劳资双方矛盾B.加快工业发展速度C.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保护资产阶级利益D [给工人增加工资是新政的组成部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必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选D项;“工人工资得到增加”会缓和矛盾,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给工人增加工资会加快工业发展速度,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工人工资得到增加”只是福利的一个小部分,不能代表社会福利水平,排除C项。]8.美国作者弗兰克·弗雷德尔说:1937年美国经济衰退以前的经济复兴,是罗斯福的政府开支刺激经济的结果,“从这种经验中产生一些新的经济理论……这种新经济理论后来被称为凯恩斯主义”。作者旨在说明(  )A.罗斯福新政已取得成功B.凯恩斯主义是新政的理论基础C.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确立D.新政影响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D [材料“从这种经验中产生……凯恩斯主义”说明罗斯福新政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实践基础,故选D项;A项非材料主旨,排除;凯恩斯主义产生于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否确立,排除C项。]9.民国时期,有些中国媒体对罗斯福新政予以批评,把新政看作区别于社会主义苏联和希特勒德国而走的使资本主义得以苟延残喘的一条“最滑稽,似乎最愚蠢的”路子。这一评价反映出(  )A.社会主义思想日益传播B.意识形态影响史实评价C.国民政府反对新政政策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深远B [中国媒体认为罗斯福新政所走的是区别于“社会主义苏联”和“希特勒德国”、使“资本主义”得以苟延残喘的一条“最滑稽,似乎最愚蠢的”路子,这说明意识形态影响了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故选B项;材料没有强调社会主义思想日益传播,排除A项;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是中国媒体,而不是国民政府,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排除D项。]\n10.(2020·天一大联考)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以“人民享受拥有资本的民主权利”为目标,提出建立“大众资本主义”和“股东社会”。这表明,当时英国政府(  )A.强化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深受凯恩斯理论的影响C.意欲增强市场自由化发展D.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理念C [由材料中英国撒切尔政府提出建立“大众资本主义”和“股东社会”可知,当时英国政府意在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市场的作用,故选C项;20世纪8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撒切尔政府意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11.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A [“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社会保障,排除B项;“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排除C项;缩减福利规模不会扩大政府职能,排除D项。]12.(2020·“皖豫联盟体”考试)下面是1990年英国、法国和德国城市人口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时期(  )A.英国城市化发展严重受挫B.法国经济发展走向停滞C.德国的经济实力远超英法D.德国工业化发展速度快D [从图片可知,德国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体现了德国城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工人,故城市化进程体现了德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n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初,清政府将振兴农务作为新政的重要内容。1905年学部在《奏定章程·学务纲要》中要求各省速设农业学堂,无论城乡市镇皆要酌量筹设,到1912年,全国农业学堂总数已达263所,在堂学生15379人。1906年又在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1907年又令各省在劝业道设农务科掌管农务。1907年10月,农工商部又拟定《农会简明章程》23条,奏请朝廷谕允颁行,到1911年初,全国成立农务总会19处,农务分会276处。1909年清政府颁布《推广农林简明章程》第22条,强调“如有公正殷实绅商招集股款,收买民荒,由地方官提案给印照,准令开办”。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有农业公司171家,资本额6351672元。——摘编自苑朋欣《晚清时期的农业变革及现实启示》等材料二 面对滚滚而来的黑色尘暴及其引发的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临时性专门机构——土壤侵蚀局。1933年国会颁布的《农业调整法》规定农场主将耕作总平均亩产量的15%退出生产。1934年《琼斯—康纳斯法》将减产范围扩大到裸麦、高粱等。1936年国会通过相关决议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生产控制,1936年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将农作物分为消耗地力和增强地力两大类。1938年国会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该法对耕作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地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新政”的农业专家们还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学会科学种田,对土地进行科学管理。——摘编自王向红《罗斯福“新政”的土地资源保护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和清政府农业措施的异同。(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有关农业措施的背景和积极作用。(15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同”,根据材料一中涉及的农工商部下设农务司等和《农会简明章程》等法律和“推广农林”等措施,材料二中有土壤侵蚀局和《农业调整法》《琼斯—康纳斯法》等和“引导农场主改进耕作方法”回答;第二小问“异”,根据材料一中清政府新政目的“振兴农务”、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整体性、多样性出发,去尊重和保护自然”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土地资源危机,美国一些学者呼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文化、农业、缓和危机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 (1)同:成立相关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注意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异:罗斯福,把减耕减产(控制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相结合。清政府,以复兴发展农业为主要目标。\n(2)背景:美国存在严重的土地资源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部分有识之士的呼吁;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积极作用:提升了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利于其他领域新政措施的推行;恢复了地力,保护了土壤,利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美国经济危机和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开创了发展经济的新模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12分)[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两国在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严重对抗,加之“左”倾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寥寥无几。[答案] 示例:论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阐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重视经济建设;二战时期,中美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密切;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引起国人的重视,提高了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研究的热情。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中美两国在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严重对抗,加之“左”倾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寥寥无几。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对罗斯福新政的研究,使之出现“高潮期”。总之,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与国内外政治环境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7:26:59 页数:6
价格:¥3 大小:120.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