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2023023315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  )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解析:清军未对英军在中国沿海调查行动进行阻挠说明清军缺乏海权意识和观念,故A项正确;仅凭清军没有阻挠行为不能得出清军海上军事实力不足,故B项错误;从英军的水文调查可以佐证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不够充分,故C项错误;综合国力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多方面,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双方实力悬殊,故D项错误。答案:A2.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  )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解析: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人来中国贸易交纳少额关税,但需要花大额金钱给官员打点,这样便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因而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英国要求清政府将关税“颁发晓示”,即明定关税,故选B项。答案:B3.图中所示现象(  )\n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答案:B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以钦差大臣名义兼管五口通商事宜;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调任两广总督,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职的产生。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  )A.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B.近代专职外交事务大臣出现C.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D.对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官职的设置渐渐改变了清前期由理藩院、礼部兼办对外交往事务的惯例,表明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故选A项。此时,五口通商事宜由两江或两广总督兼管,并未设置专职外交事务大臣,排除B、D两项;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总理衙门的开设,排除C项。答案:A5.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这表明(  )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nC.中英分歧巨大,导致签约流产D.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解析:近代中国受外国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没有取得和英国平等协商的地位,故A项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便于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控制中国,故B项正确;中国在近代处于被外国侵略的境地,只能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导致签约流产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是侵犯国家主权,不能体现出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错误。答案:B6.伊藤博文在中日谈判中透露割让台湾之事,李鸿章答以英国将会干涉,伊藤博文却说:“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伊藤博文此“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日本(  )A.国际地位已得到列强的认可B.与英国形成瓜分中国同盟C.能获得列强的默许和支持D.经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解析:题干问的是主要依据,结合甲午战争背景可知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英日同盟形成于1902年,故B项错;D项虽是原因但不是主要依据,列强并非出于对日本的忌惮不干涉,而是出于自身利益需求采取默许纵容。答案:C7.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n解析:由漫画题名“临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顾眼前,缺乏长远规划,故选A项;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而此漫画创作于甲午战后,排除C项;仅有一口“海军港”水井的挖掘不能得出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排除D项。答案:A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解析:根据“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可以判断出“新约”是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马关条约》。据“设机造货”可知该条约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资本输出),故C项正确;A、B两项是针对《南京条约》,D项是指《辛丑条约》。答案:C9.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对其加以肯定,晚晴大臣刚毅认为其“出死力为国宣难”,但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到“其党焚烧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劫掠焚杀,逾土匪”,由此可以看出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对义和团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C项。答案:C10.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n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解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已经兴起,且当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是社会自发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题干提及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打着民族复兴旗号,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11.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首先争取到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允诺“租借法”运用于中国。这体现了国民政府(  )A.努力抗战的基本态度B.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路线C.得到了国际大国的持续援助D.借助抗日战争改善自身国际形象解析:“积极寻求……首先争取等”体现国民政府努力抗战,故选A项;苏联不属于欧美列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持续”援助,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改善国际形象,排除D项。答案:A12.1944年11月,美国《皇冠》杂志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役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是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的。”材料中的“缅北战役”(  )A.重新打通了西南的国际交通线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D.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解析:缅北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的进攻战役,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故选A项;1937年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排除C项;1938年10月起,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n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人,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毒气战。按1937年的币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对华的罪行,主要是指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对国民进行屠杀,发动了细菌战、毒气战,抢夺了我国的财富。(2)抗日战争,我们取得了胜利,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体现的时代精神,可以从团结、勇敢、解救危难、主持正义等角度来进行概括。答案:(1)罪行: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掠夺中国财产,破坏中国城市;等等。(2)理解: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奠定了基础。民族精神:国家民族利益至高无上;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敢于抗击、百折不挠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自强信念;善于在民族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n材料 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西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首先提出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因此谈认识可着重其积极的一面或消极的一面,或者两者兼谈。其次说明理由,其积极的一面,根据材料“对西太后及其顽固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信息从抵制盲目排外、维护国家大局、抵制外来侵略等方面来谈;其消极的一面,根据材料“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并结合所学从破坏中央集权、向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等方面来谈;两者兼谈,综合积极性和消极性即可。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总结,升华认识。答案:示例一认识:“东南互保”是一幕丑剧,应该否定。理由:“东南互保”是在清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后,公开反抗朝廷决议,破坏中央集权体制,为之后的地方割据、混乱首开先例,留下隐患。“东南互保”是在列强对华发动军事侵略的背景下,地方大吏不顾整体战局、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与列强互签和约,是向帝国主义侵略投降的卖国行为。示例二认识:“东南互保”有其积极性和合理性,应该肯定。理由: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盲目排外的错误决策,势必引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情势下,“东南互保”是对中央错误决策的有力抵制。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缓和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战争范围、抵制外来侵略的作用。因此,“东南互保”是一种曲线自救之策,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具有积极性和合理性。\n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6:59 页数:8
价格:¥3 大小:323.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