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45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近来,越南屡屡挑动南海紧张事态,又是举行实弹演习,又是发布训练照片,还颁布了最新的“征兵条令”。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包括南海问题。这表明(  )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地方边界冲突不断升级D.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已破裂解析 B 由题干中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可知,题干主要强调中国政府在南海争端问题上仍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A项错误;C、D两项不能体现。2.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建国初期唯一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D.外交三大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解析 B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有17个,而苏联则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而非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故D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解析 C “黄金法则”实际上体现了尊重国家主权、互不干涉的原则,这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6\n4.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解析 B 本题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5.1971年,毛泽东在得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触的情况后说“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并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中国的外部环境角度来看,中国政府积极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尼克松政府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B.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C.中国政府“不结盟”外交原则的必然要求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解析 B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积极改善中美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国家安全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所以中国才要与美国改善关系。故选B项。6.(2022·陕西检测)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D 所谓“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就是中美建交的背景,这包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等,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确;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不符合史实,③错误,故选D项。7.右图源自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标题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周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中国的歌舞表演。由于英文中的Odyssey(旅行)具有积极乐观的含义,由此可见,美国方面对这次中国访问还是很满意的。它表明(  )6\nA.中美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关系已开始正常化C.中美发表建交公报D.中美之间不存在矛盾与冲突解析 B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关键信息为1972年。A项是在1979年,C项是在1978年,均排除;D项可直接判断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8.202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0周年,阅读右图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C.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解析 C 解题关键在于漫画中的文字信息。美国打着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由此可得出C项正确。A项不符合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B项错在“公开”;D项不符合“对台军售”。9.1971年7月16日,日本共同社日文广播,两次全文转播了中国新华社当日播发的关于中国已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公告。后又用急电转播了美联社关于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声明的报道。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  )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B.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6\n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的态度解析 C 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也直接促使了中日关系的改善,而中日关系改善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日本广大民众推动和要求。故答案为C项。10.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解析 B 独立自主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外交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题意不符。11.2022年6月6日,胡锦涛主席在北京出席某组织峰会并发表讲话:“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保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该组织应是(  )解析 A 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由“10年来”可知该组织成立于或者中国参加于2022年,由此排除B、C两项;由“新型国家关系模式……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可以排除D项。12.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解析 6\nA 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促成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诞生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我国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建国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一百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10分)解析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政治背景”注意从中美双方的角度分析,“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从经济和外交两个角度,外交方面突出“融入”的含义。【答案】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等。结束: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14.中国倡导的“和谐外交”理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论语》6\n材料二 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三 2022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迎来了80多位国家首脑,中国全力开展史无前例的奥运外交,展现了大国气魄。右图是为出席奥运会的各国元首举办国宴。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思想。(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代表团提倡的方针。参加会议的国家的共同之处和要求有哪些?(6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奥运会外交成功的原因及这次外交盛会产生的影响。(10分)解析 第(1)问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即可;第(2)问通过概括材料可知中国代表团的主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国的共同之处和要求;第(3)问要注意从中国实力、外交理念、外交行动、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方面进行思考。【答案】 (1)“和为贵”。(2)“求同存异”方针。共同之处和要求: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都要求发展自己国家的民族经济。(3)原因:中国自身的强大;“和谐世界”理念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大国关系的相对改善;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影响:彰显了中国和平友好大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新阶段。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40:05 页数:6
价格:¥3 大小:436.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