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2022·河北省三市联考)下图为西亚某区域图,乙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m,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据报道,乙湖的水位正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干涸不是没有可能。据此,完成1~2题。1.乙湖水位最低的季节是(B)A.春季B.夏季C.秋季  D.冬季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A.地形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距海远近第1题,死海主要由约旦河补给,受西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约旦河冬季水量相对较多,夏季较少,故死海夏季得到的补给量最少,且该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故死海即乙湖夏季水位最低。第2题,图中①地位于死海西岸,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②地位于死海东岸,海拔较高,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多。(2022·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B)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3-\n5.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B)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第3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第4题,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第5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2022·湖南四县联考)图1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且土壤透气性好,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6~7题。6.图甲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C)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7.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C)A.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B.夏季种植,秋季收获有利于马铃薯生长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D.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第6题,丙处海拔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故冬季较温暖;同时紧邻城区和湖泊,风景秀丽,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第7题,根据材料中可知,马铃薯要求透气性好的土壤,先覆盖稻草,然后又覆盖土层,可增加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透气性能,C正确;图中垄沟内无水,不能发展渔业,A错;马铃薯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该地(纬度低)夏季气温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B错;覆盖稻草会减小温差,D错。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图,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据此,回答8~10题。-3-\n8.图中甲、乙、丙、丁指标表示劳动力的是(C)A.甲B.乙C.丙D.丁9.新疆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D)A.技术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10.依据该理论,河南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是(A)A.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B.以省会郑州为核心,继续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C.发挥人才、资本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第8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第9题,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位于西部的新疆适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第10题,考虑到河南省与东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的相对地理位置,河南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应是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1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1)长江江苏段__北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2)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39:58 页数:3
价格:¥3 大小:302.7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