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 月是故乡明导学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3*《月是故乡明》导学案课题月是故乡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想象、朗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想象、朗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2.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收集作者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2.收集有关季羡林的图片、文字资料,搜集有关思乡和月亮的诗文。(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读词导思,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故乡”,引导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词有哪些思绪? 2.补全课题“月是故乡明”,引导学生思考:看到题目,又引发了哪些思绪? 3.引导学生交流季羡林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季羡林在多个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国际的东方学大师。4.导入新课。 1.读词语畅谈感受。 2.读题目畅谈感受。 3.汇报自己收集的季羡林的资料:季羡林是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种语言的翻译家,曾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等。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等。 4.齐读课题。1.在学生谈感受时引导学生用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学生汇报季羡林的资料后,教师要强调整理汇报资料的方法,不要把所有的资料都汇报。5 二、整体感知,把握要点(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引导学生默读课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印象深刻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导航”自学课文。    1.认真阅读“学习导航”。 2.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的读音。 (2)学习多音字“燕”,掌握它的两个读音。 (3)开火车读文中的四字词语,再积累下来。在学生自学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生汇报作者的经历。 2.按学生汇报将作者经历划分为三个部分。 3.品读“故乡望月”。 (1)出示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汇报圈画的句子,并谈感受。 (3)指导学生谈感受:对比之中,故乡的月虽然单调,但并不影响作者对它的喜爱。 (4)指导学生积累词句: 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无法想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东坡 (5)引导学生分享趣事。 ①1.交流汇报作者的经历。 2.在教师引导下用简短的词语概括作者的经历。故乡望月 他乡赏月 朗润园观月 3.在教师指导下品读“故乡望月”。 (1)品读第2自然段并圈画句子,完善批注。 (2)读相关词句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在教师指导下,抓住“孤零零”“孤单”等词语,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明月的喜爱之情。 (4)积累词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小组赛读。 ③1.在用简短的词语概括作者的经历时要引导学生围绕地点和如何看月展开,可以不同。      2.学生积累词句的时候,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背诵下来。     3.在学生分享趣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加深感悟。4.在品读“他乡赏月”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与文本再次对话的时间。   5.5 三、问题导学,重点赏析(用时:20分钟)故乡的月虽然单调,却让作者回味无穷。望着月亮,作者想到了哪些有趣的往事呢? ②指导朗读。 4.品读“他乡赏月”。 (1)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后谈感受。 (2)相机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出示句子一: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①指导学生反复品读后谈感受。 ②课件出示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出示句子二: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话。 (5)在教师指导下分享趣事。 ①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数星星 摇知了 点篝火 望月亮 梦月亮 ②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背诵优美词句。 4.在教师指导下品读“他乡赏月”。(1)结合学习谈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2)在教师指导下品读关键词句。 学习句子一: ①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②完成填空并尝试背诵。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学习句子二:  ①在教师指导下读句子,谈感受。 ②朗读句子,融情想象。 ③在学习句子一时,教师可以相机出示那些地方的月亮图片,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6.学习句子二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法。7.在学生融情想象时适当配上音乐。     8.在学生欣赏朗润园图片后,出示故乡的小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在对比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月亮的喜爱之情。5 ①引导学生读句子谈感受。②指导学生融情想象。 ③指导朗读。 5.品读“朗润园观月”。(1)出示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年事已高定居朗润园时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相比又是怎样的呢?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感受朗润园的美丽。 (3)出示朗润园的风光图片。 (4)引导学生思考:看到如此美景,你有何感受?作者呢? (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谈感受: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5)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6.品读第7自然段。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声的是哪句?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感叹号变成问号,好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句子5.在教师指导下品读“朗润园观月”。 (1)朗读句子,畅谈感受,其他学生补充。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句子,感受朗润园的美丽。 (3)欣赏朗润园的风光图片。 (4)学生畅谈感受。 (5)结合句子体会作者时时、处处存在的睹物思乡之情。 (6)在教师指导下积累词语: 茂林修竹  绿水环流 点缀其间  一碧数顷 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良辰美景  荷塘月色 ①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 ②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③尝试背诵词语。6.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7自然段。 (1)读句子,谈感受。 (2)对比读句子,谈感受。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3)朗读句子。5 四、学习方法,升华迁移(用时:5分钟)1.小结:一轮明月,寄托着作者无限的思念。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借物抒情。 2.拓展:搜集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们分享。  1.在教师指导下知道什么是借物抒情。 2.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思乡的诗文。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思乡诗文,和学生分享。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2 20:00:01 页数:5
价格:¥3 大小:43.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