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下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白求恩同志对同志极端热忱(chén)。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niān)轻怕重。B.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要绽(zhàn)开似的。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像倾(qīng)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D.春天燕子翩(piān)然归来;秋天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zǎi)途的寒冬。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做一件事便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C.我也端祥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D.我们把欧洲所有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抵不上这座富丽堂皇的博物馆。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①据长沙市交通建设部门日前,长沙市将继续加快地铁1、2号线施工。②与书为伴,能够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③入春以来,洞庭湖又现严重的旱情,水面缩减了约五成,抗旱成为的事情。A.公布完备刻不容缓B.公示完备迫不及待C.公布完善刻不容缓D.公示完善迫不及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书对过去十多年中各级政府的改革创新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搜集和整理,对其中的先进案例进行了宣传和推广。B.热带风暴“潭美”经台湾向福建和浙江南部逼近,给台湾、福建、浙江等地带来明显的降雨,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气将有所缓和。C.据统计,去年金正恩上台后,抵达韩国的“脱北者”跌至1500人左右,比前年大减44%。而今年的人数也在持续下跌之中。D.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西兰毒奶粉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新西兰政府对恒天然的调查确保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进行。5.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C.《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D.我国古代以左为尊,如“左迁”是指升高官职调动。(二)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6.①沙鸥翔集,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②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④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7.你所在的班级决定组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2分)(2)介绍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物并简介其故事或事迹。(3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1分)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你是主持人,请你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有一句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古典诗词。(6分)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白话文阅读(共30分)(一)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①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边,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这么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②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③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④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 ⑤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你看安徒生的童话有几个是让你快乐的?不是!它是让你悲哀的,让你忧伤的,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那种苦难,甚至说是巨大的苦难。一些人给孩子制造的那种快乐叫傻乐。一个小孩如果长期在傻笑中长大,那么长大了他不是个白痴,也是个准白痴。但是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几乎是无法纠正的。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⑥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摘自《阅读是一种宗教》有删改)8.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经典阅读应被看成是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应当被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因为这样的阅读是正当的、有效的阅读。B.经典阅读只是把经典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而不是把这些作品作为课程来要求学生,因而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反而会缓解学习的紧张。C.经典阅读是对那种至高无上的作品的一种仰视,它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一些东西,如经典的艺术性,经典反映的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D.经典阅读并不排斥对时尚文字的阅读,但如果我们把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阅读就是低质量的,就会妨碍人们接受经典。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作品就像一座高山,阅读经典就像是仰视高山。经典的东西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迁移,现在的东西也可能成为经典。B.时尚文字的泛滥是与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对时尚文字的过多阅读,容易使孩子们缺少经典所具有的许多宝贵的品质。C.现实是许多人过多地追求文学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却忘了也应该给孩子带去悲剧性的快感,但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却几乎无法纠正。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开始,来构建孩子健康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10.依据文本,谈一谈你将如何处理自己的课外阅读。(4分)(二)范爱农鲁迅①在东京的客店里,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是谁。②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人心很愤怒。③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④“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⑤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⑥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⑦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⑧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⑨“哦哦,你是范爱农!”⑩“哦哦,你是鲁迅!”⑪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良。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⑫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⑬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⑭“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⑮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⑯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⑰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⑱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做了四首诗,现在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⑲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⑳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㉑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们在相互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因深深误会而多年杳无信息感到悲哀。B.文中画线句集中描述了光复后紹兴当局换汤不换药的现状,巧妙地将范爱农的悲剧命运和革命前后的病态社会联系起来。C.“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范爱农心忧国事不为民众理解、终至消亡的悲剧命运的悲悯之情。 D.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人物个性尽现其中,行文感情跌宕起伏,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感情。12.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加以概括。(4分)1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范爱农这个人物形象。(6分)(三)①朱、雷二都头领了公文,便来点起土兵四十余人,径奔宋家庄上来。宋太公得知,慌忙出来迎接。朱仝、雷横二人说道:“太公休怪我们。上司差遣,盖不由己。你的儿子押司现在何处?”宋太公道:“两位都头在上:我这逆子宋江,他和老汉并无干涉。前官手里,已告开了他,现告的执凭在此。已与宋江三年多各户另籍,不同老汉一家过活,亦不曾回庄上来。”朱仝道:“然虽如此,我们凭书请客,奉帖勾人,难凭你说不在庄上。你等我们搜一搜看,好去回话。”便叫土兵三四十人,围了庄院。“我自把定前门,雷都头,你先入去搜。”雷横便入进里面,庄前庄后搜了一遍,出来对朱仝说道:“端的不在庄里。”朱仝道:“我只是放心不下,雷都头,你和众弟兄把了门,我亲自细细地搜一遍。”宋太公道:“老汉是识法度的人,如何敢藏在庄里?”朱仝道:“这个是人命的公事,你却嗔怪我们不得。”太公道:“都头尊便,自细细地去搜。”朱仝道:“雷都头,你监着太公在这里,休教他走动。”②朱仝自进庄里,把朴刀倚在壁边,把门来拴了,走入佛堂内去,把供床拖在一边,揭起那片地板来。板底下有条索头,将索子头只一拽,铜铃一声响,宋江从地窨子里钻将出来,见了朱仝,吃那一惊。朱仝道:“公明哥哥,休怪小弟今来捉你。闲常时和你最好,有的事都不相瞒。一日酒中,兄长曾说道:‘我家佛座底下有个地窨子,上面放着三世佛,佛堂内有片地板盖着,上面设着供床。你有些紧急之事,可来这里躲避。’小弟那时听说,记在心里。今日本县知县差我和雷横两个来时,没奈何,要瞒生人眼目。相公也有觑兄长之心,只是被张三和这婆子在厅上发言发语,道本县不做主时,定要在州里告状,因此上又差我两个来搜你庄上。我只怕雷横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因此小弟赚他在庄前,一径自来和兄长说话。此地虽好,也不是安身之处,倘或有人知得,来这里搜着,如之奈何?”宋江道:“我也自这般寻思。若不是贤兄如此周全,宋江定遭缧绁之厄。”朱仝道:“休如此说。兄长却投何处去好?”宋江道:“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二乃是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三者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他有两个孩儿:长男叫做毛头星孔明,次子叫做独火星孔亮,多曾来县里相会。那三处在这里踌躇未定,不知投何处去好。”朱仝道:“兄长可以作急寻思,当行即行。今晚便可动身,切勿迟延自误。”宋江道:“上下官司之事,全望兄长维持,金帛使用,只顾来取。”朱仝道:“这事放心,都在我身上。兄长只顾安排去路。”宋江谢了朱仝,再入地窨子去。③朱仝依旧把地板盖上,还将供床压了,开门拿朴刀,出来说道:“真个没在庄里。”14.下列对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雷二都头是受了所在县县令的差遣前来捉拿押司宋江的。B.朱仝把雷都头安排在庄前看守宋太公是为了防止宋太公逃跑。C.朱仝轻而易举地找到宋江的藏身地窖是因为宋江以前提过。D.朱仝提议宋江应当机立断逃离并承诺宋江会替他周全官司。15.你如何看待朱仝放走宋江一事?。(4分)三、文言诗文阅读(共26分)(一)醉翁亭记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C.野芳发而幽香发:散发D.觥筹交错觥:酒杯17.翻译。(3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本文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乐”有何相同点,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何积极意义。(3分)(二)《西湖梦寻》序(明)张岱①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②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③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溪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③,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④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④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⑤,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蘧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纡徐从容缓慢。④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⑤金虀瑶柱:食品名。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B.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 C.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D.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20.翻译。(4分)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为作者为自己文集《西湖寻梦》所作序言,作者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情感。B.作者阔别西湖多年,当他再至西湖,却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西湖虽仍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但作者却只能作“第作‘梦寻’七十二则”以“以作西湖之影”。C.作者认为,他对西湖的“梦寻”不同与李白的梦游天姥,他是“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而李白则是“梦所未见,其梦也幻”。D.作者在文末以从海上归来作比,用“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再次表达自己对西湖的一往情深与写作本文的目的。(三)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23.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任选一联分析是怎样抒发的。(4分)四、作文(共60分)24.青少年应该如何对待时下流行的各种电子游戏?大家认识不一。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性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2021年下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语文答案1.【D】风雪载(zài)途。2.【C】端详。 3.【C】。4.【C】A.语序不当。“研究、分析、搜集和整理”应为“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B.表意不明。“福建和浙江南部”是指“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还是指“福建和浙江两省的南部”,不明确,有歧义。D.搭配不当。“意识……提高”不能搭配,应改为“意识……加强”。5.【D】“左迁”为贬官。6.①锦鳞游泳,岸芷汀兰;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7.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2分)评分标准:在田字格里,要做到布局合理,结构匀称,笔画到位。一定要写楷体。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2)(3分)答案示例:司马迁(1分);遭受宫刑,忍辱负重,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2分)。(3)(6分)答案示例:引用古典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2分)+联系社会“作为青年的我们,应当继承这一美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分)+导入眼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班会。(2分)”8.(3分)【A】A(由原文首段第二句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知,因果关系不成立)9.【D】(3分)答案:D(第五段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可知,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应是经典的文字。)10.(4分)①以虔诚的心去读经典,把握经典中能学习的东西;②要注意一定的阅读量,合理安排时间;③时尚文字可以涉猎,但不要沉迷;④注意吸收作品中的各种思想营养,不只注重快乐,力求思想厚重。(每点1分,不在要点范围而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1.(3分)【A】(其一,他们的相互嘲笑和悲哀主要由此刻境遇生出。曾经胸怀壮志、愤世嫉俗的青年现在只能藏身于故乡,生活落寞困顿,现实距离理想越來越远,因此深感悲哀,这悲哀里也有对现实的失望、无奈。所以也只能相互嘲笑;其二,多年杳无音信并不是因深深误会而导致。)12.(4分)①东京初识,在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②故乡重逢,饮酒谈心,逐渐相熟相知,友情渐深。③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深深哀悼、怀念。(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13.(6分)范爱农是一个倔强而执拗、觉醒但贫弱、孤独且痛苦的知识分子。①倔强而执拗。白多黑少的眼球,看人总像在藐视,与“我”争执咄咄逼人,冷峻倔强的外表下是愤慨的心情和几乎不近人情的执拗。②觉醒而贫弱。酒都不喝,急着要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对革命抱有热情,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却无法改变现实,处境艰难,境况困穷。③孤独且痛苦。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不容,到处受到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不被别人理解,生活无望,内心孤独苦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但必须有特征和分析,只有特征没有分析不给分)14.【B】(3分)支开雷都头,私会宋江 15.(4分)可赞同(历史的观点);可反对(现代观点);可辩证看待(一分为二);言之成理即可。16.【C】(3分)开放17.翻译。(3分)译文: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亭子就是醉翁亭。(“翼然”1分,“者”定语后置1分,“也”1分)18.(3分)答案:相同点: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2分)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分)19.【A】(3分)20.翻译。(4分)译文:如今我所看到的西湖成如此景象,反倒不如保全我梦中的西湖,才是恰当的主意。(得分点为“所见”“若”“得”“计”)21.【B】(3分)22.【D】(3分)间接抒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23.(4分)情感:对贾谊命运的悲慨、哀怜;对自身命运的哀惋(叹喟感伤)和对现实的讽刺。分析角度: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④借古讽今。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四、作文(共60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5 12:00:03 页数:9
价格:¥5 大小:36.9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