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3月)模块诊断思想政治试题(考查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以必修4为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表格内。1.杭州西湖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柳永的《望海潮》形象地描绘了杭州天堂般的胜境。这说明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也包括自然现象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D.文化是对客观现象的反映2.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B.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输出”,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反思,做到①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②加强文化自省自觉,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④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4.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的是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A.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________问题的不同回答。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6.时代呼唤“高鸣报晓的雄鸡”,社会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这是因为它可以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全盘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A.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8-\n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香港魔术师周家洪表演了魔术《纸牌幻想》,魔术表演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D.魔术表演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9.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1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进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涨到30米高。下列选项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①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③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11.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的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12.毛泽东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的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3.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n15.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6.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道:“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粮油翻番,猪羊满圈。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乐在当官。”从哲学上看,虚报浮夸、欺上瞒下违背的辩证唯物论的原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D.真理具有客观性17.2022年9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好奇”号首次传回了火星表面存在古老河流的图像依据。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已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好奇”号降落的地点一带曾经有水源,并留下了水流流过的地表痕迹。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B.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人们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8.202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2022年6—9月,蛟龙号开启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成功带着多位科学家完成多次下潜任务。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深海远洋的先行官,它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多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深海远洋,寻找水、深海生物、矿物等那些珍贵的甚至是未知的资源。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理想世界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9.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22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2022年2月西非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疫情。针对日益蔓延的疫情,各国纷纷投入到预防控制的研究中。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11月26日宣布,其联合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已初步通过人体测试,已有120名志愿者参与临床实验,数据比较安全。这表明①发挥意识的目的性,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事物②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8-\n。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22.为贯彻《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之所以要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是因为A.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3.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24.观察右图,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25.“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形而止矣。行之,明也。”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①学习知识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出真知A.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7.2022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28.杨万里的《过沙头》:“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下面诗词中与《过沙头》蕴含的哲理相同的A.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B.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8-\nC.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9.“利率上调是如何影响GDP的?如果政府调整财政预算,经济将会怎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萨金特和西姆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创立了一系列方法,用于研究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B.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指导C.构建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D.源于经济学家智慧的思考30.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整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几亿倍的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31.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32.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对事物现象得认识,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④33.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①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②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④来源于人类的实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4.过去,人们总认为动画不过是哄孩子玩的小玩意,是小投入的低端东西。可实践证明,动画作品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不仅对孩子好奇的童心有独特的愉悦和教化作用,还是一个拥有数亿消费者的大产业,一个资本、科技、知识密集的高端产业。因此,我国应对动漫市场进行重新定位,我们的本土动漫创作应该将眼光放开些。材料说明①认识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②真理是客观和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④人的知识结构等不同,就会对同一个对象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分。35.(9分)2022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有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韩建:“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8-\n媒体播出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让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递。36.(9分)2022年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山西省政府根据国务院上述通知,结合省情及时出台《关于贯彻国务院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采取包括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农副产品供应、规范各种收费行为、加强监测预警和市场价格监管等在内的多条措施,稳定物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感悟山西省政府出台这些措施的哲学智慧。37.(10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38.(8分)阅读下列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2年12月23-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22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把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国情、粮情、世情的旷世举措,上升为与金融、能源安全并行的三大战略,必将从体制机制加以固定,铸就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基石。全国人大农委委员张晓山表示,此次中央罕见地重视粮食安全,除了近年来粮食自给率下降外,另外一层“醉翁之意”恐怕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建设有关。张表示,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单纯土地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缩小,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的投入要增大,而不大搞特搞土地城镇化,地方政府的财源——土地财政又会大大缩水。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22年六大工作任务之首?39.(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8-\n中法制被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2022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迈进,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和治国理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使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中国老百姓从中受益,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将更加健康有序。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党治国理政理念不断转变的认识。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3月)模块诊断思想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的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BADDBABBBAC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ACCABDCDCDDC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答案DAAABBBAC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9分。35.(9分)答: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让正能量融入社会生活,发扬光大。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要发挥教育对正能量传播的重要作用。-8-\n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传媒传播正能量。④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答出任意3点给满分9分)36.(9分)答:(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山西省政府结合省情出台措施,符合山西实际(1分)。(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2分)。根据国务院通知出台和落实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山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分)。(3)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山西省政府遵循价值规律出台价格调控监管措施(1分)。37.(10分)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3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提高阅读品味(3分);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阅读应重视深层精神思索,提高升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4分)。38.(8分)答:①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分)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分)39.(13分)答:①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我党治国理政理念的不断转变正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2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标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的一次次的飞跃与发展。(5分)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未来的健康有序发展,使老百姓受益。(3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3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8-25 13:43:21 页数:8
价格:¥3 大小:69.6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