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课件(沪粤版八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3/20

4/20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认识杠杆第六章力和机械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 生活中的杠杆(1)人撬动石块的撬棒(2)撬动地球的“杠杆”(3)起重机的吊臂(4)剥坚果的钳子导入新课 1.认识杠杆,能分清杠杆的五要素;(重点)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重点)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1)让两个体重一样的同学坐在距离转轴相同的位置。2)让体重不同的同学根据跷跷板的状态调整到转轴的距离。想一想:如何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你的想法是?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一讲授新课 模拟实验器材: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钩码、细线。杠杆: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杆。模拟跷跷板实验讲授新课 活动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计实验步骤一: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视频: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讲授新课 设计实验步骤二: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步骤三: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处于平衡的状态。步骤四:整理各个实验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活动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讲授新课 活动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讲授新课 探究杠杆的平衡实验数据表格实验序号左边右边拉力F1/N距离L1/m拉力F2/N距离L1/m123活动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讲授新课 杠杆五要素F2阻力L1动力臂L2阻力臂(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O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使杠杆转动的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F1动力讲授新课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这些概念很重要F1F2l1ol2讲授新课 L2L1BF2OF1AF2BOAF1作力臂的方法找出支点的位置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确定动力、阻力作用线标垂足,定力臂讲授新课 试一试: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F1F2L1L2F1F2L1OL2O讲授新课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杠杆平衡注意杠杆平衡条件若用F1L1分别表示动力和阻力,用F2L2分别表示动力臂、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又可以表示为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F1×L1=F2×L2讲授新课 Ol1=9ml2=6cmF1=200NF2例题:由F1l1=F2l2得:解:F2=F1l1l2=200N×9m0.06m=3×104Nm=F2g=10N·kg-13×104N=3×103kg=3t讲授新课 认识杠杆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课堂小结 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硬棒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0B随堂训练 2.如图所示的杠杆,重力不计,O为支点,AO=0.3m,当在A点悬吊一重为5N的物体,绳子拉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2,力臂L2为______。OCFABL20.5m随堂训练 3.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oLoLoLoLFFFFGGGGABCDD随堂训练 4.如图中的男孩重500N,女孩重350N,当男孩离跷跷板的转轴70cm时,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解:已知:F1=500N,l1=70cm,F2=350N。由F1l1=F2l2得:l2=F1l1/F2=500N×70cm÷350N=100cm。随堂训练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2-22 18:00:03 页数:20
价格:¥3 大小:1.7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