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初二生物下册课件: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3/19

4/19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DNA基因、DNA和染色体 基因、DNA和染色体基因 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表现各种性状)细胞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A和染色体 染色体概念:在细胞中,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化学成分: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基因、DNA和染色体 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雌蝗虫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豌豆体细胞内有7对染色体玉米体细胞内有10对染色体总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数目不同。基因、DNA和染色体 总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不同。人的23对染色体果蝇的4对染色体基因、DNA和染色体 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4对)人体细胞内染色体(23对)男性女性总结: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存在,数目相同、形态相似。基因、DNA和染色体 父亲23对母亲23对23条染色体23条染色体子女23对精子卵细胞受精卵23对染色体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染色体传递过程示意图 人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子代的体细胞中就具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亲代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也就随着染色体传给了子代。人类的遗传信息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的。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只有这样,才能使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从而使后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维持了遗传信息的相对稳定。46对23对23对23对(46条)23对(46条)23条23条23对(46条)父亲母亲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亲代生殖细胞子代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总结 1.民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说明了生物的()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C练习2.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中B.细胞膜中C.细胞核中D.细胞的各个部分C 3.作为携带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它的组成是()A.基因和脂肪B.DNA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糖类D.无机物和糖类B4.对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种个体之间DNA的结构是相同的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C.一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A 5.下列对于DNA和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就是DNAB.DNA里含有很多基因C.DNA是双链,基因是单链D.DNA里的每一片段都是基因B6.下列能正确反映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是()B 7.克隆牛时,选用甲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选择乙牛(雄性)的耳缘细胞培养,取出细胞核植入甲牛的去核细胞中,移植到丙牛的子宫中,出生的克隆牛将()A.肯定是雄性B.肯定是雌性C.可能是中性D.无法确定A8.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是()A.一个B.一对C.二对D.许多个D 9.小羊多莉,长得几乎与它的供核母亲一样,这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A.细胞质中B.细胞膜中C.细胞核中D.营养物质中C10.同卵双胞胎有许多非常相像的性状,主要是因为她们()A.是同一父母的后代B.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C.是同时出生的D.生活条件相同B 11.2010年3月10日,澳大利亚一个研究团队宣布,他们从已灭绝鸟类的鸟卵的化石中提取出DNA,这标志着人类对已灭绝鸟类基因组的研究迈进一大步。所提取出DNA分子的结构是()A.两条平行排列的长链结构B.单条螺旋的长链结构C.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两条长链彼此交错相连的结构C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2-03-10 19:05:12 页数:19
价格:¥5 大小:2.38 M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