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湘教版八下第六章第2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下第六单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两部分内容。在“人口分布”这部分内容中,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人口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在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在“城市分布”这部分内容中,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城市的分布特点,以及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活动部分以城市建筑、风景和简介资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东北主要城市的位置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整体上来看,本节课侧重于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认识和对某一地理特征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和人地协调的发展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东北地区人口、民族、城市的分布特征。2.结合阅读和活动,说一说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影响。3.了解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工业和文化;利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特征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图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民族的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教学难点:掌握认识某一地理要素特征的基本方法,形成因地制宜的意识及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都有哪些特点?在这样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会形成怎样的分布特征呢?他们的生产、生活又想一想,说一说温故知新 会受到哪些影响呢?活动一:探人口分布疏密过渡:分析人口的分布特征需要先了解各地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差异,然后再找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活动:出示数据表格,呈现问题。(1)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2)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3)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归纳总结:人口分布;中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多,和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平原和平原人口较为稠密;人口偏少。3.拓展阅读“闯关东”4.出示“朝鲜族跳板、长鼓舞”“满族”,引导读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5.出示民族分布图,归纳总结少数民族种类和满族分布特征,了解满族服饰“旗袍与旗装”。6.活动:出示资料,问题引领探究。(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补充:出示“鄂伦春族服饰”,播放视频:“鄂伦春族狍皮制作”,了解其服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1.分组合作,探究展示:(1)黑:约三倍多,吉:约两倍多,辽:约两倍多。(2)75人/km2,146人/km2,297人/km2(3)中部和南部,地形、气候、交通、工业等。2.说一说,填一填。3.读一读,谈一谈。4.看一看,说一说主要少数民族种类: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5.读一读,结合家乡服饰说一说。6.分组合作,探究展示:(1)鄂伦春族主要生活在小兴安岭山区,原来以狩猎为生。看视频,想一想,说一说。(2)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三江平原,这里淡水渔业资源丰富,常方法指导,建构思维问题引导,环环相扣,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人口分布的特征,总结因素,了解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补充视频和文本促进知识拓展,由服饰特点引发对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思考,认识到自然环境 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补充:出示“赫哲族鱼皮衣”,引导学生说出服饰特点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关系。出示“河灯节祭祀河神”体会地理环境对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影响。有野生狍子和野鸡等动物活动。想一想,说一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二:寻城市布局规律1.引导学生结合东北地区铁路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交通条件和特点,并归纳东北地区的交通特点:特点:作用:方式:2.播放视频:航拍中国——哈尔滨、长春3.出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长春城市风光”“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欣赏和拓展,了解主要中心城市的工业部门、交通地位和历史文化。哈尔滨:北部中心、铁路枢纽、与俄罗斯联系密切;长春:中部中心、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沈阳:最大综合性中心、交通枢纽、名胜古迹众多。4.活动:(1)读图,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东北地区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松花江畔的哈尔滨,拥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至今仍保留有许多典雅别致的欧式楼宇,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1.读图分析,说一说特点: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2.看视频,欣赏城市风光。3.看一看,读一读,快速记一记。4.分组合作,探究展示:(1)画一画主要城市,说一说分布特点: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2)阅读材料想一想。①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哈尔滨曾经有众多外国人居住、生活,因此街道建筑具有异国情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欣赏城市风光,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联系密切。大连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大连的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也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每年9月初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不仅弘扬了中华服饰文化,更是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旅游盛会。②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②大连依山靠海,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因此“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海陆交通便利。出示文本材料和图片增加对城市的感性认识;通过问题引导,诱发对城市文化和社会事件的理性思考,从而对城市的位置和发展进行地理角度的思考,树立因地制宜的协调发展观。课堂总结:梳理巩固知识点,促进思维建构,理清要素联系,完善知识体系。课堂达标1.下面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山地人口多B.城市密集,多集中在沿海地区C.沈阳是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名胜古迹众多D.哈尔滨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具有独特的异国情调“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历史上,我国驯鹿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林区。下图示意东北地区赫哲族、回族、鄂伦春族和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鄂伦春族对应图中符号是()A.①少数民族B.②少数民族C.③少数民族D.④少数民族3.根据“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推断,鄂伦春族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是()A.泛舟捕鱼B.农耕定居C.山林狩猎D.草原游牧4.读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长春是省的省会,该省简称为。(2)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其中运输方式占主导地位。本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是,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3)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形区)和(地形区),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4)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和,玉米种植以平原和平原相对集中。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3-21 11:00:17 页数:5
价格:¥3 大小:472.2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