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湘教版八下第八章第5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2课时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3/29

4/29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五节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二课时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歌词中唱到“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结合上节课所学,想一想,这反映出当地怎样的地理特征?民歌中的地理民歌中的地理 方式的转变传统生活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饮食习惯 传统的运输方式——马车、驴车 传统的民居——窑洞 读一读,说说窑洞具有哪些优点?窑洞黄土高原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现代的楼房。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传统窑洞陕北新窑洞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特点。归纳小结生产方面农业:半农半牧工业: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方面食:面食、杂粮、咸菜辣椒住:窑洞,居住条件差行:马车、驴车,内外联系不便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探究活动①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②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窑洞节省建材③窑洞冬暖夏凉,可节省能源 探究活动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盛产高粱,酿造醋的原料充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长期的植树造林,变得山青水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当地推广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人们还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革命圣地旧貌换新颜——延安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居民的现代生活方式特点。归纳小结环境山变青了,水变绿了,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饮食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住房宽敞明亮的新窑洞,整洁舒适的高楼房联系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可以上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探究活动传统文化——剪纸、秦腔 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与2黄土高原地区十分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重建工作,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的措施。 针对水土流失,国家采取了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归纳整理植树造林、种草将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030102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探究活动 黄土高原治理前黄土高原治理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阅读: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陕西黄陵县苹果喜获丰收中国柿乡——富平柿子 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火电厂电网输出液化气输出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 2011年国家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加快了黄土高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那里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西安黄河明珠、丝路重镇——兰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居住在宁夏同心县惠安新村的老马,是从黄土高原北部的西海固一个山村搬过来的。老马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听听老马自己的介绍:“过去老家严重缺水,从距离80多里的县城拉一方水回去需要100多元,而现在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以前在山区,家里几十亩地,也不够一家人的口粮。而现在村里的地都修了水渠,到了浇水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灌溉。如今的三五亩地就顶那几十亩地。”“家家盖起了牛棚、羊圈。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多。”“家家建沼气,做饭不用柴火。”“政府给每一户村民都搭起了蔬菜大棚,村里人不仅自己有蔬菜吃,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老家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得走十多里路,现在方便了,学校离家不到一里地。”“这里离县城近,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打工也比较近。”(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究活动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探究活动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2)总结归纳3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经济开发与城市发展传统生活方式水土流失的治理能源基地的建设 检测课堂4多年来,黄土高原某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土壤C.水源D.地形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草地退化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3.该地区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4.该地区农业()A.以水田农业为主B.以畜牧业为主C.以旱作农业为主D.以河谷农业为主DABC 检测课堂45.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如图为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1)图中R河为,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河流。(2)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_。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3)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示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黄河含沙量D窑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4-26 15:47:02 页数:29
价格:¥3 大小:53.3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