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范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范文<br />   青岛版教材留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br />要想完成这一转换过程,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在今天的培<br />训会上,成玉丽老师就“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作了专题汇报,在<br />报告中她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引导孩子会思、会问、<br />会答,让我倍受启发。其实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br />要想孩子会思、会问、会答,关键要靠教师的引导。对此,我也有几<br />点自己的想法。  一、分清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br />   教一年级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出示情境图后,问<br />学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孩子就会把情景图上的数学信息读<br />出来,如:有 3 条红鱼,有 4 条黄鱼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br />为孩子分不清什么是数学信息什么是数学问题,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br />告诉孩子,刚才说的是数学信息,老师能根据你说的数学信息提一个<br />这样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条鱼?你能像老师一样提一个数学问题<br />吗?教师做榜样引导孩子提出数学问题。我想孩子只有分清楚了数学<br />信息和数学问题,孩子就会问了。<br />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br />   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出示情景图后,希望孩子提出一<br />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可孩子总会提这样的问题:红鱼有几条?什么<br />颜色的鱼最多?等等这样的问题,提不出教师想要的问题,之所以出<br />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觉得提出的只要是数学问题就好,而不明白<br />教师的意向,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示孩子:你能<br /> <br />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给孩子指明方向。<br />   三、灵活应用情境图。<br />   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青岛版教材一幅情境图包含的数学信息<br />太多,容纳了 2 到 3 课时的内容。这就使得孩子在观察情景图提出数<br />学问题时,就比较的费力,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情境图分开用。记得我<br />们在上连加连减时,我们就把与连加有关的情境图放在一起,把与连<br />减有关的情境图放在一起,这样孩子就会非常轻松的用观察到的信息<br />提出数学问题。<br />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会思、会问、会答。<br /> <br />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4:16:28 页数:2
价格:¥3 大小:23.50 KB
文章作者:U-13191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