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达标测试卷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C.西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B.依法治国的政策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3.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4.阅读右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5.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比例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7%,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仅为8.11\n49%。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6.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这五条铁路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A.青藏铁路B.新藏铁路C.滇藏铁路D.甘藏铁路7.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C.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8.与下面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9.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西班牙B.西班牙、葡萄牙C.英国、葡萄牙D.英国、法国10.据统计,1997年有30万香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当年外流的香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B.“一国两制”的保障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投资环境的优化11\n11.右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西藏和平解放B.香港回归祖国C.澳门回归祖国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12.右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D.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13.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③11\n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A.九二共识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16.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A.多边外交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的原则D.一个中国的原则17.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1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B.外交发展C.对外开放D.祖国统一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11\n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19.《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政治协商制度20.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④“九二共识”达成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0分,22题18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摘自《邓小平文选》(1)材料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又有何发展?(3分)(2)邓小平认为台湾问题“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11\n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以及实施这一制度的政治前提。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在哪部法律中被确定下来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这种分布的作用。(7分)11\n(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至少写出三点,5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摘自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节选)(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外交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3分)11\n(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11\n答案一、1.D2.C 点拨:抓住关键词“民族自治地方”,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干“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特点。故选C。3.A 点拨:图表信息反映卫生教育事业在1965-2014年间所所取得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经过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在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故选A。4.C 5.A6.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条铁路正在建设中或处于规划阶段,不符合题意。故选A。7.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D符合题意;A是十一届三中的内容;BC与题意不符。故选D。8.D 9.C 10.B 11.B 12.C13.B 点拨: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聚集区有关,是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基本政治制度,与港澳回归无关,所以③排除。“一国两制”是港澳回归的基本原则,澳门在回归后保持着繁荣离不开中央政府与内地的大力支持以及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故选B。14.D 点拨: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成功的收回了香港、澳门,并保持了港澳的繁荣稳定;“一国两制”构想,也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5.11\nD 点拨: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6.D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中日《联合声明》:“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即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故选D。17.B 点拨:据所学可知,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三通”,两岸局势逐步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海峡两交流日趋密切。故选B。18.D 19.A20.B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1987年;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是在2005年;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在2015年;④“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故选B。二、21.(1)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分)(2)同意。(2分)新中国成立前,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陷入与祖国分裂局面。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美国曾经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外国干涉。(5分)2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分)(2)特点: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至少写出2点,共3分)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4分)(3)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至少写出3点,共5分)23.(1)香港回归祖国(3分)(2)观点1:国家昌盛,方能洗刷民族耻辱。(3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泱泱大国日趋没落,不断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中国人从来没有丧失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种种措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澳门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香港澳门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6分)11\n观点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略)观点3:弱国无外交。(论述略)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1 18:20:41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7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