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说明 <br /> <br />Ⅰ.考试性质 <br />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br />  Ⅱ.考试目标与要求 <br />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考试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br />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br />  第一部分 教育学 <br />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br />  (一)识记 <br />  1、&ldquo;教育&rdquo;的概念, <br />  2、教育的基本要素。 <br />  (二)理解 <br />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br />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br />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br />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br />  (三)运用 <br />  1、&ldquo;教育&rdquo;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br />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br />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br />  (一)识记 <br /> <br />  1、教育目的概念。 <br />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br />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 <br />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br />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br />  (二)理解 <br />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br />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br />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br />  4、教育功能的演变 <br />  (三)运用 <br />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br />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br />  三、学校教育制度 <br />  (一)识记 <br />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br />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br />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br />  4、校园文化 <br />  (二)理解 <br />  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br />  2、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 发展的历史。 <br />  3、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br />  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 <br />  (三)运用 <br /> <br />  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br />  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 <br />  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br />  四、教师与学生 <br />  (一)识记 <br />  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 <br />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br />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 <br />  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br />  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 <br />  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br />  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br />  (二)理解 <br />  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br />  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 <br />  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br />  (三)运用 <br />  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br />  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 <br />  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 <br />  五、课程 <br />  (一)识记 <br />  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 <br />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br />  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r /> <br />  4.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br />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br />  6.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br />  (二)理解 <br />  1.课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5:03:50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1.39 KB
文章作者:U-119271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