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心理学-第六章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教育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1

2/31

3/31

4/31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br /> <br />主要内容<br />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br />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因素<br />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br />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br /> <br />学习目标<br />记忆:<br />品德、道德、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概<br />念<br />理解:<br />品德的实质;<br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及对教育的启示;<br />影响品德发展的内外因;<br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br />运用:<br />结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br />结合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br /> <br />第一节  <br />品德的实质与<br />结构<br /> <br />一、品德的实质<br />品德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br />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br />和倾向<br />•从品德的特性来看,品德是一种内隐和稳定的心理倾向或特征<br />•从品德形成的过程来看,品德是个体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内化的结<br />果,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br />•从品德的心理构成来看,品德是复合体<br />•从品德的表现方式看,品德体现在个体的一系列道德行为中<br /> <br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br />道德<br />认识<br />道德<br />情感<br />道德<br />意志<br />道德<br />行为<br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br />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br />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这四种成分是相互联系、协调<br />发展的<br /> <br />第二节 <br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及影响<br />因素<br /> <br />一、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br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r />1. 关于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br />•前道德阶段(2岁到5岁)<br />•道德实在论或他律道德阶段(5岁到10岁)<br />•道德相对论或自律道德阶段(10岁或11岁后)<br /> <br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特点:<br />•道德绝对主义观点<br />•看重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大关心行为者的意图好坏<br />•在对错误行为进行惩罚的方式上,他律阶段的儿童主<br />张抵罪式的惩罚&mdash;&mdash;为了惩罚而惩罚,不考虑它与违规<br />行为的性质之间的关系<br />•相信存在着一种内在公正,你违反了社会规则,就免<br />不了要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受到惩罚<br /> <br />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特点:<br /> 从道德绝对论变为道德相对论<br /> 是非判断的主要根据是行为者违反社会规则的动<br />机,而不是行为的客观后果<br /> 在如何惩罚违规行为问题上,自律阶段的儿童赞<br />成回报的惩罚<br /> <br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r />2. 关于道德发展的原因<br />年幼儿童的道德发展为何处于他律阶段,皮亚杰认为,他<br />律水平的道德与个体的两种心理倾向密切相关<br />•一是年幼儿童的道德实在论倾向,即儿童具有服从外界法则的一种<br />自然心理倾向<br />•二是年幼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具有从自己的观点去看待世<br />界,而不考虑别人会有不同观点的一种自然心理倾向<br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能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br />皮亚杰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br />•一是个体认识上的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倾向<br />•二是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削弱了道德实在论的心理倾向。<br /> <br /> 3. 对道德教育的启示<br />• 通过发展一般认知能力来为道德思维的发展准备必<br />要的条件<br />• 根据儿童年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br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br /> <br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br /> 1.三水平六阶段学说<br /> 道德依照固定不变的顺序向前推进,依次经过三个<br />水平,每个水平都包括两个明显的道德阶段。<br />• 前习俗水平(0~9岁)<br />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r />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br />• 习俗水平(9~15岁)<br />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br />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br />•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br />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br />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br /> <br />三水平六阶段学说<br />前习俗水平<br />惩罚与服从<br />定向阶段<br />相对功利<br />取向阶段<br />习俗水平<br />寻求认可定向<br />阶段<br />遵守法规和秩序<br />定向阶段<br />后习俗水平<br />社会契约<br />定向阶段<br />原则或良心<br />定向阶段<br /> <br />2.&ldquo;道德讨论法&rdquo; &ldquo;公正团体法&rdquo;的道德教育法<br />•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思<br />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br />德思考,进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br />•公正团体法,概括地讲,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br />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br />育方法<br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6 15:05:09 页数:31
价格:¥3 大小:365.00 KB
文章作者:U-1586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