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3/18

4/18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三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5练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1.[2022全国乙·26,4分,难度★★☆☆☆]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1.D 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而设立“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由“通判……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可知,通判与知州共议政务、联署文书;由“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可知,通判掌钱粮之事以牵制将官。由此可知,D项正确。A、B项不是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均排除。由“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专任钱粮之责”可知,C项错误。,2.[2019全国Ⅲ·26,4分,难度★★☆☆☆]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2.A 北宋实行募兵制,待遇优厚而且人数众多,这会耗费国家大量财力,加重政府财政负担,故A正确。,3.[2018天津·2,4分,难度★★☆☆☆]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3.A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在元代行省制度下,行省拥有处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的权力,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央机关负责,军队的调用须皇帝批准。综合这两项信息可知,地方拥有适度权力,A项正确。结合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B项与之矛盾,排除;材料表明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C项错误,排除;行省制度加强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D项排除。,4.[2020天津·16,20分,难度★★★☆☆]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答案4.【参考答案】 (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12分)(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8分)【解题思路】 第(1)问,注意设问限定词“评述”,即作答时既应涉及唐、宋、元在地方设立节度使、重用文臣和设立行省的举措,又应对这些举措是否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理性而客观的分析。第(2)问,需要立足第(1)问的答案,进一步探讨中央与地方力量变化的结果和影响,并从整个中国古代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宏观的概括和总结。,第6练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1.[2021全国乙·26,4分,难度★★☆☆☆]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1.C 材料表明,宋代官府强调“重农”,苏辙认为“农工商贾之家……为士者也”,郑至道认为士农工商皆为本业,从侧面可以看出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故C项正确。A项只体现出商业的发展,与材料内容不完全对应,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2.[2021浙江6月·6,2分,难度★★☆☆☆]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答案2.D “市舶司”是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等体现的是政府对海外贸易的规范管理,故选D项。,3.[2022全国甲·26,4分,难度★★☆☆☆]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答案3.D 宋朝出口的主要商品“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都是手工业产品,出口量大,且政府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宋朝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故D项正确。从材料来看,宋朝进口的商品并非基本生产资料,故A项排除;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故B项排除;C项结论由材料无从得出,故排除。,4.[2019北京·14,4分,难度★★☆☆☆]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答案4.C 根据材料信息知县张咏下令毁百姓茶树、改种桑麻,以及要求百姓自己种菜可知,作为地方官员的知县反对百姓从事商业活动而要求其致力于农桑,这是宋代地方官员固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知县反对百姓种茶获利,但并没有说明政府对茶叶实行垄断经营,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事商业活动的并非商人,而是经营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农民,不能说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5.[2019江苏·4,3分,难度★★☆☆☆]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答案5.D 根据材料“黄池镇”“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这说明黄池镇经济发达,也从侧面说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6.[2022广东·4,3分,难度★★☆☆☆]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答案6.C 由材料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得出两人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感到不满,站在维护儒学统治地位的立场上抨击佛教、道教,结合所学可知,宋儒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重振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法并用”,排除A项;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不是二者的主张,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李觏和张载没有主张“杂糅佛道”,排除D项。,7.[2022湖南·4,3分,难度★★☆☆☆]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答案7.D 由“南宋”“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风俗画等)兴盛,D项正确。宋元时期是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艺术水准下降”显然错误,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绘画题材的多样性,而不是题材集中,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画家的社会地位,C项错误。,8.[2021广东·4,3分,难度★★☆☆☆]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答案8.B 元政府设置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说明税收沉重,不利于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9.[2021河北·4,3分,难度★★☆☆☆]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图甲 宋代捶丸纹画像砖图乙 宋代童子捶丸图陶枕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D.冲击了等级观念答案9.A 从材料“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可知,上至皇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好捶丸活动,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捶丸活动的社会基础广泛,不能由此得出该活动冲击了等级观念,故D项排除。,10.[2021辽宁·17,12分,难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戒(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6分)答案10.【参考答案】 (1)途径:礼仪教育与训练;利用宗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通过塑造良好儿童形象宣传培养。(6分)(2)原因:受理学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6分)【解题思路】 第(1)问,根据材料,从礼仪教育、利用家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塑造“好孩子”形象等角度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如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等)、思想文化(如理学的影响等)等角度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1-17 15:46:11 页数:18
价格:¥5 大小:182.09 KB
文章作者:U-1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