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十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 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落生活迈向乡一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3分)()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村从“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化。(4分) 5.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花与诗王往那一年三月,我们市的作协与石湖镇联办了一个笔会,就是冲着当地千亩桃园美景去的。春光大好,吃饱喝足,既可亲近乡土,又可借物咏怀,还可以营造一下和谐局面,谁不高兴呢?市内的、各县区的大大小小的人物装了一辆大巴车,另有领导专车和个别自驾者,一路欢歌,奔向了石湖镇。镇长也是个诗人,特别热心此项活动,在桃园里辟了一块地,搭了舞台。上午开完会后,下午就是歌咏会:作家们自娱自乐,以唱歌、朗诵为主。与会者都夸这个策划好,别出心裁。我没报表演节目,就在台下看着,好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好看的就随意走动走动。当我走到舞台前方西北角时,看到一个小媳妇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舞台边。因为眼前总有人走动,她不时地左右侧着身子。小男孩想挣脱她的手,被她一用力又拉住了。小男孩说:“妈妈,我看不见。”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孩子往后一退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她笑笑:“那你自己玩,别瞎跑啊。”孩子笑她身材娇小,瓜子脸上有一双漂亮的凤眼。不过,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和这桃花朵朵开的春色极不协调。她看得很投入。有一个诗人朗诵得比较动情,她的眼里就溢出了泪水。这时候,一个老妇走到她身边,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地说:“三蝶,你在这儿干什么?你这身体能出来吗?走,跟我回去,孩子呢?”这个叫三蝶的少妇指着人群里的孩子说:“在那儿呢!妈,你回去,我看一会儿再走。”老妇说:“你怎么不听话呢?快带孩子回去,别受了凉。”少妇有些着急,眉头拧了一下说,“我自己知道,一点儿风没有,哪会受凉?”老妇很无奈地叹着气。我挪了个地方,又站下了。这时候,老妇走到我身边,嘀咕了一句:“唉,好话也不听。”我朝老妇看了一下,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朝小媳妇的方向望了一眼对我说:“那是我媳妇,她的病不轻呢。”我说:“哦?”老妇说:“生的是那种病,治不好了。”我很吃惊。“那种病”是我们这里人对“癌症”的讳称。 老妇又说:“这孩子命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得了这病时才25岁,就在去年。”我一阵难过,问老妇:“治了多长时间?”老妇说:“去了几回医院,就没钱了,男人现在还在外头挣钱呢,她在家吃点儿中药,拖着。唉,也不晓得能拖多长时间,要是能拖下去就好了……有病了,脾气不好,不听话……”老妇说完,擦了一下眼睛。我不忍心看,低下头去。这时候,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野花上了台,献给了正唱歌的一位作家,作家显然很感动,接过花后给小女孩鞠了一躬,观众们也很意外,想不到小女孩会有这么个机灵劲儿。台下响起一阵掌声。一位女诗人朗诵完了,那个小媳妇的儿子跑了上去,也献上了一束野花。主持人煽情地说:“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鲜花送诗人,说明我们石湖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地方,说明我们石湖镇的孩子天生具有诗的品性,让我们为孩子、为诗人、为这春天的聚会鼓掌!”主持人一讲话,小男孩倒紧张了,又抹鼻涕又挠耳朵,不知怎么办好,突然拔腿就跑,跑到台边时跌了一跤,马上爬起来,又跑走了。台下笑成一片,再次鼓掌。我看到小男孩跑到了他母亲身边。他大口喘着气,鼻尖冒着汗,小脸蛋涨得通红。他一到母亲身边,就紧紧依偎着母亲。他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她的脸色好像不再那么憔悴了,呈现出淡淡的红晕。歌咏会结束了,离晚宴还有一段时间,我和几个文友就往桃园深处走去,边走边聊。走了一段路,我看见了那个小媳妇和她的儿子。小男孩又采了一把野花,递给他的母亲。小男孩说:“妈妈,你也会写诗,刚才人家说有花送诗人,我要送你花。”小媳妇纠正儿子说:“是鲜花送诗人,不是有花送诗人,懂不懂?”小男孩说:“嗯,懂了,是鲜花。”小媳妇接过花说:“好看!宝贝,妈妈以后不写诗了,你送不送妈妈花?”小男孩说:“你写嘛,写那么长那么长-”小男孩伸开胳膊比画着。小媳妇笑了:“好的,妈妈写,以后,妈妈就在这桃园里写了,天天在这儿,年年在这儿,想妈妈时,就给妈妈送花,好不好?”小男孩说:“好!”小媳妇又笑了,想要亲儿子时,看见了我们,有些羞,拉起儿子的手说:“宝贝,走,回家去。”小男孩挣脱小媳妇的手,在前面蹦蹦跳跳,小媳妇加快了步子。很快,他们就走远了,隐入花海中了。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作协和石湖镇联办笔会,诗人们热热闹闹地登台表演,在这种背景下,主人公小媳妇出场了。B.小媳妇向小男孩许诺在桃园里天天写诗、年年写诗,让小男孩想她时就给她送花,蕴含着小媳妇对儿子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眷恋。C.老妇两次对“我”说起小媳妇的“不听话”,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也体现出她对小媳妇患病无钱医治的一种无奈。D.“这是最朴素的花,也是最有原生态气息的花,最美的花。”主持人既赞美小男孩献上的野花的自然美丽,又赞美小男孩的纯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较多地描述了人物的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自然推进,而且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人物性格。B.小说中,小媳妇与到石湖镇参加笔会的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正地喜爱诗歌。C.“脸色有些憔悴。别人都穿着夹克,她还穿着羽绒衣……”中对“她”神色、衣着的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引发读者思考。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4分)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花与诗”的内涵和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又徙下邽。父季庚,为彭城令,李正己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日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 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迁,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B.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C.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D.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驾”,古代职官名。因随刺史巡行视察时另乘车驾,故称为“别驾”。B.“名器”,原指名号与车服仪制。文中“假以名器”的意思是“授予重任”。C.“未冠”,指未成年。古代男子十五岁行加冠礼,称“加冠”,也称“弱冠”。D.“赞”,是纪传体史书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的祖先大约是太原人,后来迁居下邽,他父亲是白季庚,在李正已叛乱时,经多次提升任襄州别驾。B.白居易为政局的安危多次进谏,宪宗皇帝有时也接受他的建议。但他论执强鲠,有时也会触怒皇帝。C.白居易擅长写诗,他将自己的诗分成了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几类,其中的杂律诗不为他所重。D.白居易与元稹当时都很有名,白居易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杜牧赞扬他的诗风格纤 艳,能深入人心。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4分)(2)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4分)14.作者为什么认为“居易其贤哉”?请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②居人下:指遭贬。③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是说新年已至,思乡之心,更加迫切。“切”“独”二字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同”“共”二字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凄苦情状。D.整首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情感哀切深至,感人至深。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2)爱而不见,。(《静女》)(3)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5)杜甫《登高》中“,”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18.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摈弃(bìng)遒劲(jìng)腊炬(jù)百舸争流(gě)B.忸怩(niǔnì)铆钉(mǒu)慰藉(jiè)峥嵘岁月(zhēng)C.譬如(pì)青矜(jīn)契合(qì)哺育(pǔ)D.酹江月(lèi)银篦(bì)樯橹(lǔ)舞榭歌台(xi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首饰、摆饰、装饰之用,还用于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如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大自然将玉作为漂亮珍宝赠与人类。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泽滋润,刚柔相济;宁折不弯,不为瓦全;断口锋利,却不伤人;声音清越,却不张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0.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B.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C.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将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发扬和传承B.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C.自中国有历史起,玉石深得国人喜欢,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D.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文明不断传承和发扬,玉石深得国人喜欢。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虽然是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未果,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便写了一封排成一圈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请聪明的你给这首回文诗断句,使之形成一首七言绝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买手机的时候,我们总是挑拍照效果好的;自拍的时候,我们总是用修图软件把照片修饰得一点瑕疵都没有再发朋友圈;而影视技术的发展,也让美颜滤镜成为影视剧调节色调、提升画面呈现效果的“利器”。有人说,借助技术手段让爱美之人得到心理的满足无可厚非,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A(B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因此“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的说法是错误的。后句的“所以”所表示的因果关系也并不成立。C项,原文所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D项,“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说法有误,原文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2.C(“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选项意思恰恰相反。)3.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据的能力。“乡土社会”特征包括: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但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人口流动率小,生活富于地方性,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A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与外界完全的隔绝状态,而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可知,乡土社会的隔绝不是绝对的。故A项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B项,“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的特征。C项,“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体现出“乡土社会”的“在乡下离不了泥土”的特征,体现出“乡土社会”的“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特征。D项,“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体现出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 4.①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②农业已经不再是农民主要的生计模式。(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五段“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可以总结出,首先,与传统的“乡土社会”相比,“后乡土社会”中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从材料二第六段“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十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可知,在“后乡土社会”,农业已经不再是农民主要的生计模式,而变成了农业十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5.①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②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③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土气”的理解,从材料一第一段“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可以总结出: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从材料一第一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第二段“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可以总结出: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从材料一最后一段“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可以总结出: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6.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表现出她对小媳妇的不满”理解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老妇对儿媳有疼爱、关心,也有无钱治病的无可奈何,但并没有内容体现她对小媳妇的不满。此处老妇对小媳妇的感情应是一种怜惜、疼爱之情。)7.B(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突出了这些热衷于参加笔会的人不是真 正地喜爱诗歌”错误,的确形成了对比,但突出的是小媳妇这个乡村诗人对诗歌的喜爱及其生命的冷寂。)8.①疼爱儿子。儿子说看不见舞台,她不顾体弱要抱儿子。②热爱诗歌。她喜欢写诗,看诗人朗诵看得很投入。③坚强乐观。身患癌症,脸色憔悴,却总是面带笑容。④娇小漂亮。她身材娇小,瓜子脸,有一双凤眼。(每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概括小媳妇的形象特点”,要回到原文,找到关于小媳妇言行的描述,从中概括形象特点。如从“她说:“妈妈抱你。'说着,就去抱孩子”“抚摸着他的头发,朝他笑着”中,可以概括出她疼爱儿子;从她生病还来听诗歌朗诵,可以看出她热爱诗歌;从她婆婆的话语里知道她身患癌症,但她常面带笑容,由此可以看出她乐观坚强。娇小漂亮等形象特征则是外在的形象。9.(1)花,既指献给诗人和小媳妇的实际的花,也是美好情感的象征。(2分)诗,既指诗人朗诵的诗篇,也指小媳妇创作的诗篇和她的诗一样的生命。(2分)(2)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小媳妇不幸人生的同情和对其诗一样的生命的礼赞。(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内涵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设置了两个问题,要求考生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并探究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首先理解标题,既要答出表层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思。“花”“诗”在小说中很容易就能找到对应内容,而深层意思则要结合小说主旨去理解。“花”是美丽的,从给诗人献花、小媳妇让儿子以后想自己时就送花给自己等情节可知花象征着美好的情感。“诗”的深层意思则要联系小说的主人公小媳妇的精神世界来分析。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情感,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来分析,小说讲的是一个身患重病、热爱写诗的小媳妇的故事,展现的是她的苦难和美好,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她的同情和赞美。10.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况”即前面的“顾况”,人名,“吴人”意思是吴地人,“况吴人”是在介绍顾况的籍贯,为判断句,中间要断开,排除C项。“恃才”的意思是自恃才华,主语应是顾况,与“吴人”相连则语意不通,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符。排除A项。“见其文”与“自失”是顾况的两个表现,两者之间应为顺承关系,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11.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男子十五岁行加冠礼”说法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杜牧赞扬他的诗风格纤艳,能深入人心”说法错误,杜牧是批评他的诗过于纤艳,流传人间,影响较坏。)13.(1)宰相是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具”,全、都;“瞻”,敬仰;“显功”,显赫功勋。每点1分,整体句意1分)(2)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教生死之说,好像超脱形体的人,无所顾忌。(“既”,……之后;“浮屠”,佛教;“形骸”,指人的形体。“忘形骸者”意译成超脱形体的人,无所顾忌。每点1分,整体句意1分)14.擅长写诗,内容丰富;为政局安危正言直谏;虽遭贬逐,但更加坚定。(每点1分。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居易其贤哉”,由最后一段“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可知,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诤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同时本段还交代了白居易擅长写诗,并且诗歌的类型丰富。)【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大约是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白建,当年建功,赐田庄于韩城,子孙就在那里安家了。后来迁居下邽。他的父亲白季庚,官职为彭城令,在李正已叛乱时,因劝说徐州刺史李洧回归朝廷,经多次提升任襄州别驾。白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满二十岁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白居易认为:“宰相是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着,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布诏令,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超脱形体的人,无所顾忌。 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他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淡泊而文辞迁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诤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15.D(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写景多于抒情”错误,“乡心新岁切”“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已似长沙傅”均为抒情,可见全诗抒情多于写景。)16.①新岁怀乡的心切。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乡心新岁切”与“春归在客先”两句,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②漂泊在外的悲苦。“天畔独潸然”的“独”字写出了诗人流落天畔,孤苦无依,潸然泪下的情状;颈联两句即景生情,写诗人在荒僻的南巴只能旦暮与岭猿相为伴,与江柳共风烟,流露出天畔流落而孤苦悲愁的心绪。③横遭贬谪的愤懑。“老至居人下”一句满含年老失意的辛酸,尾联又以曾因大臣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自比,迁谪的悲愤跃然纸上。④前途未卜的忧思。诗歌最后一句说道:不知自己还要在这贬谪之地滞留几年?一句便道尽了诗人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对仕途的担忧。(每点2分,写出3点即给满分)【诗歌解读】“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来临,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不禁潸然落泪;“春归在客先”,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这个游子的前头,表达了作者在新年之际在外漂泊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和自己漂泊的悲苦之情。“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做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老至居人下”,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联系诗下的注释“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作者在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我已和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同遭遇,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能还乡?诗人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而诗人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17.(1)万类霜天竞自由(2)搔首踟蹰(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8.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A项,“摈弃”的“摈”应读“bìn”;“腊炬”的“腊”应为“蜡”。B项,“忸怩”应读“niǔní”;“铆钉”的“铆”应读“mǎo”。C项,“青矜”的“矜”应为“衿”;“哺育”的“哺”应读为“bǔ”。)19.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互文,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B项,拟人,“不知心里事”把“山月”人格化。C项,借代,“桑梓”借代家乡。D项,夸张,“深千尺”夸大潭水之深。)20.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玉石之国”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A项,特殊含义。B项,特定称谓。C项,引用。D项,表示讽刺、否定。)21.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语句的语病有:一是结构混乱,“中国自有历史起,玉石……”中途易辙,把“自”提到“中国”前面;二是语序不当,“发扬和传承”逻辑顺序错误,应该为“传承和发扬”。)22.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写出1句1分,4句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的能力。本题是考查回文诗,回文诗的特点在题干中已经明确“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根据题干的提示,是一首七言诗,那么,根据七言诗的特点和语意关系,可以得出答案,即“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23.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中物理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6:40:13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05.0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