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05 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串讲)-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选必1 选必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3/25

4/25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5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串讲选择性必修一 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课程标准】 【单元概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人类的交换行为从物物交换向商品交易转变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易的媒介,是商业产生的必要条件。赋税则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凭借政治权力强制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古今中外,货币的发行与税收的征缴,是国家的两项基本职能,是国家财政的基本支柱。同时,是国家经济治理的两大基本手段。从国家财政制度的视角出发,以货币、税收两方面的制度为关注对象,介绍中国历代货币制度的变迁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以及赋税制度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古代自然货币——人工货币多元货币——统一货币铸币收归中央先秦秦朝汉朝铸币收归中央影响:①货币发行有了统一的规定;②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③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④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通宝钱制金属货币——纸币中国古代唐朝北宋北宋出现纸币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繁荣需要大量货币②金属货币携带和流通不便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④金融信用体系开始出现 铜钱纸币并行并且白银逐渐货币化中国古代钞(单一货币)元朝明清原因:①纸币和铜钱的弊端;②白银具有体积小价值高和易于分割的优势。③民间和官方的认可使用;④政府一条鞭法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⑤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⑥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使用量增大; 中国古代货币特点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②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值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⑤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白银拓展提升 中国近代晚清民国银元法币金圆券银元清政府开始铸造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后又发行银圆券 新中国①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③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④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国际金本位制(1816——一战)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1976——)牙买加体系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确立金本位货币制度。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英国1820年铸造的金币二战,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有利于美国推行世界霸权。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21世纪,美元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倘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2)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就难以维持。(3)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4)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1%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拓展提升 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秦汉编户制度秦朝汉朝特点田赋丁赋徭役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与民休息,税率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更卒、正卒和戍卒田租较轻,但人头税很重(人头税) 隋唐租庸调制租调庸农户向政府缴纳的粮食向政府缴纳的帛或者布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基础:均田制。内容: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隋唐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影响:①简化税收名目,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②扩大收税对象,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③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④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唐书》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该史料(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巩固提升】D 宋朝宋承唐制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税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超过正税数倍徭役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募役法 元朝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科差: 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初后期:“一条鞭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特点:①赋役合一④以银交纳②化繁为简③按亩征税 清朝摊丁人亩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  )A.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C.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巩固提升】C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和特点趋势变法标志特点征税标准赋役种类征税方式征税时间人身控制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人头税比重越来越少,直至废除。两税法摊丁入亩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两税法一条鞭法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两税法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利于农业发展。租庸调制①循序性②反复性③差异性拓展提升 三、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关税西周时期,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 个人所得税起步确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感谢聆听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8-03 07:48:01 页数:25
价格:¥3 大小:54.97 MB
文章作者:王贵娥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