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9苏州园林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苏州现存园林历史短则四五百年,长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多少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吗?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轩榭”“丘壑”“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字词。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文集》行世。2.目标任务二:梳理文脉,感受结构之美。◎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5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第一部分(1):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9):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第一层(2):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和整体特征。第二层(3—6):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第三层(7—9):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速读文章,找出文中表明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的。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②亭台轩榭的布局③角落的图画美◎第3至6段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调换。因为第3至6段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与第2段的四个“讲究”一一照应。如果调换了顺序,说明就不够严谨。◎根据前面分析的内容,说说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全文是按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先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分析,有总有分,层次分明。3.目标任务三:欣赏图画之美。◎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5 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师小结:(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中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图画,并把图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作者反复提及图画,是对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事实的准确反映。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是文人士大夫或有文化的商人,有不少园林是由书画名家设计甚至督造的(如文征明之于拙政园),他们确实是用图画(山水画)的思路来设计园林的。本文的主体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视作是围绕着“图画”展开的。第3段总体说明园林构图是“美术画”的特点;第4、5段说明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这些可以让“自然”唱主角的地方,苏州园林“抑人巧以从自然”“隐人巧以显自然”;第6段说明花墙和廊子的设计,突出苏州园林空间设计小中见大、浅中见深、层层掩映的特点;第7、8、9段说明角落、门窗、色彩等细节,突出其细腻雅致而非秾丽或富丽的审美趣味。这样其实分别体现了文中“图画”的三重含义:自然的画、立体的画、文人的画。第2课时1.目标任务一:分析方法之美。◎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类型实例作用举例子池沼里养着……入画的一景。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像画一样,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有几个园林还在……翻了一番。突出表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自出心裁。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突出对称建筑与不对称的园林之间的不同特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作比较没有修剪得像宝塔……不足取的。5 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修剪体现了中国画的审美观。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在色彩上的讲究。摹状貌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具体、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有些室内墙壁……和白色对衬。具体、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建筑的配色特点。列数字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用“一百多处”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数量很多;用“十多处”具体说明“我”到过的苏州园林的数量,清楚明晰。2.目标任务二:品味语言之美。◎第3段中的“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第4段中的“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本文语言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除了我们刚刚分析过的“图案画”与“美术画”、“技术”与“艺术”,文中还有哪些语言值得我们欣赏?请找出来和大家分享,并用“我觉得本文___________很美,美在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阅读感受。我觉得本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很美,美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有气势,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节奏美。我觉得本文“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很美,美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藤萝的枝干比作好画,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性。我觉得本文的四字词语很美,比如“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珠光宝气、诸如此类”“高低屈曲、明艳照眼、自出心裁”“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美在很有表现力,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典雅美。我觉得本文“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很美,美在“绝大部分”从范围上做出了限制,说明我国的建筑并非全部对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我觉得本文“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很美,美在“大多”从数量范围上进行了限制,强调廊子不都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5 师小结:通过本文可知,苏州园林的景色如诗如画,让人心驰神往。本文的语言多姿多彩,既有准确严谨的一面,又有生动典雅的一面,是我们学习语言的好素材。结束语: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同学们要学习借鉴作者写说明文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三、作业布置1.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2.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的房间或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提示:语言简洁,还要注意运用特定的说明顺序。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中国园林更是极富传统文化意蕴的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所以本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学写说明文,还要让学生学会用鉴赏者的眼光来看园林,扩而大之,学会欣赏传统艺术,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苏州园林》虽然是“谈”苏州园林这一复杂事物的说明文,但其语言简洁、生动,很有一种“画意美”。因而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赏析重点词句充分调动想象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苏州园林“处处入画”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传统说明文学习时的单调、乏味一扫而光,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唤起他们对祖国美好风物的热爱,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14 15:45:01 页数:5
价格:¥1 大小:194.0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