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诗词五首第三课时课件(部编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3/21

4/21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课时26诗词五首 反复诵读《雁门太守行》《渔家傲》,读懂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品词析句,感知文章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人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和精神追求。学习目标 阅读《雁门太守行》和《渔家傲》,辨析两文体裁的特点,并简要说明。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抓特点明确体裁 歌行体行,歌行体,由汉代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以“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雁门,指雁门关,泛指西北边塞地区,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边塞诗。《雁门太守行》是东汉乐府诗歌中的一首歌颂洛阳令王涣政绩的诗。诗人李贺直接借用此题写边塞战争,这与唐人好借用旧题写当下题材的创作之风有关。抓特点明确体裁 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阕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所以创作词称“填词”,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等。抓特点明确体裁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sàiyānzhīzhònɡxiéjiēpénɡmàn诵读1.读顺字音节奏2.读懂诗词大意3.读出诗歌情味 雁门太守行李贺 品读《雁门太守行》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唐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有“诗鬼”之称。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品读《雁门太守行》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探究下面的问题:1.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提示:可以关注场面的时间)白天:敌军压城,官军严阵以待黄昏:战后惨烈图中夜:夜袭易水图把握意象,再现画面 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探究下面的问题:2.作者营造这些画面,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以热烈的礼赞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十分具体而动人的英雄人物形象,颂扬了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把握意象,再现画面品读《雁门太守行》 1.请同学们结合前几课所学的知识,自读诗歌,分析诗歌采用的写作技法。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比喻,夸张)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比喻,夸张,多感官,侧面描写)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典)探究写法,鉴赏词句品读《雁门太守行》 2.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结合本诗说明。本诗几乎句句都是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赤红色,不但鲜亮浓艳,而且黑色、黄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更好地传情达意。探究写法,鉴赏词句品读《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以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这就是《雁门太守行》的魅力,这就是诗鬼的才气。大家再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雁门太守行》,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记住一千年前的那个只在这个世间停留了27年的人。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再读诗歌,感悟诗意品读《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李清照 品读《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代表作《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李清照一孤寡妇人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她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的脚步。《渔家傲》就是这期间所作。知人论世 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词,探究下面的问题:1.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记梦天帝(梦境)。写词人从天地浑茫的追寻中借天帝之口提出了对我之终“归何处”的询问。品读《渔家傲》品词知事 2.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回答天帝。下片紧承上片的天帝询问,回答天帝之问。品词知事品读《渔家傲》 3.本词和《赤壁》都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有什么不同?杜牧借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寄予,曲折表达自己空有抱负,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本词是借梦境与天帝对话,表达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品读《渔家傲》品词知事 4.本词不同于李清照其他作品的婉约风格,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同学们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赏技品味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品读《渔家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片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梦幻与生活、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充满浪漫幻想的气息,词风豪放。赏技品味品读《渔家傲》 词人苦于现实,只好借梦境、神话、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对于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不顾民众苦痛、苟安江南的不满,对没有战乱,没有离散、痛苦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九万里风鹏正举”,那个“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李清照,今天若在,定然会沉醉不知归路的。感悟词意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品读《渔家傲》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30 09:0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2.2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