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初中语文,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狼藉/慰藉  炫耀/头晕目眩  凫水/袅袅烟云B.谰语/斑斓  憔悴/鞠躬尽瘁  躯壳/金蝉脱壳C.绽开/沉淀  赫然/万恶不赦  横渡/涕泗横流D.帷幕/蓦然  劫难/在劫难逃  亘古/断壁残垣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缄默   一霎时   姗姗来迟   冥思遐想B.羸弱   戈壁滩   一反既往   豁然贯通C.深邃   颤巍巍   更胜一筹   狂妄自大D.娴熟   文绉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是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       阴影。②2015年“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们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       ,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A.蒙受  弘扬   妄自菲薄B.蒙受  宣扬   妄自尊大C.承受  弘扬   妄自尊大D.承受    宣扬   妄自菲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B.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试卷第9页,总10页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D.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的________作品,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2)《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________整理编辑而成的,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________》就选自其中。(3)“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以上这段话出自《________》,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从选文中能看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________。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3)________,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子夏曰:“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8)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一。(诸葛亮《出师表》)8.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①因为他姓孔,别人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个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③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把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⑤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试卷第9页,总10页 9.请仿照画线的例句,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符合语境,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也敬畏自然中浩渺的事物。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珠峰之插云天,________。我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________,________。“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敬畏。二、阅读理解(42分))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注】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②无不毕肖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试卷第9页,总10页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重在选择潘裕民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试卷第9页,总10页 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有改动)(1)作者认为“读书重在选择”,对于如何选择,作者提出了哪些意见?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古时书少,古人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图书种类繁多,长篇巨制铺天盖地,博览群书是无法做到的。B.毛泽东爱读书,会读书,他枣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仅在选择读之量,而且在选择之内容与效果。C.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读不合适自己的书不但“开卷无益”,反而比不阅读的坏处还大。D.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捧着这样的书籍从头读到尾,就是浪费时间。13.试卷第9页,总10页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名人墙王伟华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哥走了……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大爷好啊。大爷爷好。……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试卷第9页,总10页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选自《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1)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哥找第筹资修桥,弟________→哥________,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________,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①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②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4)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三、写作表达(50分))14.以下两个组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1)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_。(2)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如果选择他(她、它)让我感到。写作,需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试卷第9页,总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B2.D3.A4.C5.C6.(1)雨果(2)《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3)简·爱,追求精神平等与真爱、坚强独立7.(1)何当共剪西窗烛(2)芳草萋萋鹦鹉洲(3)吊影分为千里雁(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八百里分麾下炙(6)博学而笃志(7)蹴尔而与之(8)奉命于危难之间8.④③⑤②①9.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敬畏荒漠中的胡杨,坚韧刚强二、阅读理解(42分)10.(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11.(1)①夹杂,②相像(相似)D(3)①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②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C(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12.(1)①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读。②选择“为世用者”、适合自己的好书来读。③选择名社、名翻译家的版本来读。④选择内容新颖、有真知灼见,文字好的书来读。(2)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列举钱钟书读书的事例,引用罗斯金的话,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试卷第9页,总10页 B13.(1)①回绝并责怪哥折腾,②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③带巨款回县为刻名(2)哥身体无比虚弱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出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光辉形象如雕塑一般,定格在村民心中。(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柔顺的情形,突出了新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②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之大、伤害之深。(4)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三、写作表达(50分)14.【例文一】它让我感到感动独倚轩窗,窗外细雨纷纷,品一杯香茗,亮一盏小灯,拥一本好书,任泪水涌出了眼眶。无云时借两缕阳光暖暖身子,有雨时对着雨儿倾诉心肠。闲暇时静坐读书,在书中感悟古今中外的悲喜人生,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一次又一次地被阅读感动。我曾被唐诗宋词中文人的大情怀所感动过。我仿佛看到范希文在岳阳楼上悲壮地呼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聆听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赤诚吟哦。是啊,帝王昏庸,官场黑暗,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多少有志之士沉迷在温柔乡忘了社稷江山黎民百姓,雄心壮志一点一点被西湖歌舞销蚀,追名逐利最终害了自己苦了百姓。红尘世俗莫不如此,就连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慨叹“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连在朝堂之上让贵妃磨砚,力士脱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也游山玩水去也。满身正气怎能在官场上污了自己?盛唐也罢大宋也好,是杜拾遗、范文正公们,酿一坛烈酒,留后人畅饮;播一份正义,嘱咐岁月收藏。我也曾被元曲杂剧中的男女痴情所感动。她是大府千金小姐,他是十年寒窗穷书生,她女伴男装入学府对他倾心,无奈他太过愚钝不知她是女郎,两人的情愫,感天动地,她是祝英台,他是梁山伯,他许她一个承诺,生生世世,他还她个化蝶,缠缠绵绵,比翼双飞。这样的爱情,被珍藏在书中,吟诵其中的一字一句,像一杯清茶,时久弥香,永世不忘。又何人让我潸然泪下?《史记》中的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汉家天子早已换人,可你依旧拿着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眺望远方,痴痴地等,痴痴地盼,守候一份忠义气节,你足以让我感到动! 我细细地咀嚼文字,细数阅读带给我的感动。嗅着袅袅不绝的书香,让感动流过每一条血脉,打开心扉,让感动静静地在心中荡漾,把泛起点点的涟漪,永久珍藏。日记里留下如下诗句:昨夜寒窗月下,浅斟慢吟品茶,一帘清雨悬挂,书香漫卷泪花。试卷第9页,总10页 【例文二】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对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有很大关系。回顾历史,再看现实,人类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次进步,每一次都是要求自然的给予。从刀耕火种的草与木,再到工业革命的煤与铁,再到今天石油成为了人类的血液。人类的发展进步,在这不知是不是两厢情愿的联姻中,最终得益的总是人类,付出的总是自然。所以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创建绿色校园,共建美好家园。在人们高科技的逐渐发展中,我们的生活越开越好,越来越方便、省力。在我们面前的应该是此起彼伏高山、清澈见底的湖海河泊和一望无际的花草树木……可在我们面前却是荒凉的高坡、水里都是泥沙的湖泊和花草只剩下根和木墩……这些使人感到窒息的环境是则么回事呢?原来科技虽然先进了但是去污染了大自然,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在美好的环境中,我们天天扔,全世界都天天扔,那么地球就变成了垃圾厂;要是我们天天捡,那么又变成了干净无瑕的美丽的地球。动物是人们的朋友,人所共知,更是大自然的朋友。他们应该幸福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野生动物在流血,野生动物成了人类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看到的是生态平衡遭到的严重破坏。人类的行为也遭到自然的惩罚,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泥石流、沙尘暴、血雨、酸雨……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私的人把小鸟关在笼子里,使它们得不到自由,人们用小鸟痛苦的叫声、失去自由的身影来换取自己的开心。此时我多么想去阻止他们,让他们还给鸟儿自由!水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它。2005年到2015年3月22日为期十年为世界水日。那我们知道水的危机吗?回答是否定的:“不,不知道!”从5月开始的“长江行动”中,我们有那么多的企业在做着什么样的勾当?他们把长江当作一个可容纳污水的地方,把长江当做污水处理厂,能够从中节省下那么一点昧良心的产品成本,可是他们看到自己的做法的后果了吗?回答也是否定的:“没有。”在饮用水中,已有1000多人因水而食物中毒。现在我们要保护水源,从我做起。树是人们精神寄托,也是人生的象征,有人把生命比做一棵树,但是人们并没有象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去爱护树。人们只看中了它的实用价值,乱砍乱伐,开山毁林,树木变金钱;人们没有看到有了树,才会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清新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现在我们没有了树,而水土流失造成了泥石流;没有了树的保护,造成了沙尘暴、龙卷风和台风开始袭击城市;没有了树,造成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绿色已逐渐被黑、灰、棕、土黄所替代,我们是明天社会的主人,地球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在此我号召大家:让我们用双手,多种一棵树;让我们站出来,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家园;让地球上的树更绿,天更蓝,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处处开满绿色的环保之花。试卷第9页,总1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0-10 00:27:01 页数:10
价格:¥17 大小:37.30 K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