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七人口与城市(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七人口与城市(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一、选择题[2023·山东卷,3~5]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1~3题。1.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3.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B.经济发展趋势C.人口规模D.人口职业构成[2022·重庆卷]常住人口指在某一地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在某一地区的人。某市位于黄海之滨,南邻长江,常住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2021年常住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下图为该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5题。 4.1970~2019年,该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持续减少D.持续增加5.几年来,该市常住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原因是( )A.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B.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提高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D.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686.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7.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8.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2022·浙江1月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据此完成9~10题。9.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 )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10.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2021·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1~13题。11.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D.行政区划变动12.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D.产业结构优化13.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B.旅游业C.制造业D.物流业[2021·浙江6月卷]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据此完成14~15题。14.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D.移民意愿15.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如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6~18题。16.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C.1981~1985年D.1971~1975年 17.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18.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2023·浙江6月卷,7~8]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貌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D.防灾安全20.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2022·河北卷]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21~22题。21.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A.地形条件B.经济产业C.交通设施D.口岸发展22.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风俗习惯相近 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③资源禀赋相似 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021·天津卷]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据此完成23~24题。23.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24.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2022·江苏卷]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25~27题。25.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26.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风干海鱼B.晾晒衣物C.堆放薪柴D.圈养牲畜27.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A.林海B.冰川C.雪原D.极光[2023·广东卷,5~6]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28~29题。28.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29.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2022·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30~32题。30.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人口惯性的影响B.环境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迁出D.康养产业的发展31.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自然资源C.市场需求D.劳动力 32.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A.造纸工业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装备制造工业[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据此完成33~34题。33.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34.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1·北京卷]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35~36题。35.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C.丙 D.丁36.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B.放养牛羊C.种植棉花D.水上漂流[2023·山东卷,11~13]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37~39题。 37.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B.地形C.资源D.河流38.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39.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2020·江苏卷]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0~41题。40.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41.“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A.减轻自然灾害B.提高环境容量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答案题号3435363738394041答案二、非选择题42.[2022·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8分)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8分)43.[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图1示意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分布。2003年该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37平方千米,2012年增加到330平方千米。图2示意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1)指出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6分) (2)推断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简述理由。(8分)(3)分析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6分)44.[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1~3.答案:1.A 2.C 3.B解析:第1题,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A。第2题,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第3题,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经济 发展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4~5.答案:4.A 5.C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在2005年之前,该地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增加;2005年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由材料“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可知,该市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故吸引了人口回流,C正确;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不能说明人口的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出生率应该是下降的趋势,最近几年也不会明显提高,B错误;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对乡村产生影响,对该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增长率可以用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一段时间内出生个体数超过死亡个体数时,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一段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超过出生个体数时,则为负值。因此,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种群类型)的综合性指标。6~8.答案:6.A 7.D 8.B解析:第6题,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5.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5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数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7题,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B错误。故选D。第8题,由第6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D错。故选B。9~10.答案:9.C 10.C解析:第9题,与2010年相比,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有所减少,但全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然庞大,且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大幅增加,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因此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优势没有削弱,A错。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机器换人速度,B错、C对。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出口商品的成本优势将有所下降,D错。第10题,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群的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的迅速增长会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群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经济、科教发达,吸引了大量科技创新人才,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向主要城市群集聚,C对;迁入城市群的人口一部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这可以降低迁出地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水平,D错。11~13.答案:11.B 12.D 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2016~2019年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 改变,常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项错误。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项错误。故选B。第12题,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项错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项错误。故选D。第13题,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常住人口的概念,并且能够注意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曲线的异同。14~15.答案:14.C 15.D解析: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第1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A、B、C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D正确。故选D。16~18.答案:16.D 17.C 18.B解析:第16题,图示2010年该市女性人口中40~44岁户籍人口最多,说明其在40~44年前出生人口较多,又该市为我国西部某市,结合我国人口变化特点及选项设置可以判断出1971~1975年该市人口出生率较高,D正确。第17题,20~24岁年龄组人口峰值与40~44岁年龄组人口峰值相关,结合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可推断出C正确。第18题,由图可知,该市0~9岁女性人口数量较20~29岁少,即2030年该市妇女生育峰值人口小于2010年,推测至2030年,该市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缓慢;2025年,该市并不能迎来生育高峰;2010~2030年该市人口总量逐渐减少的可能性较小。综上,B正确。19~20.答案:19.A 20.C解析:第19题,由四幅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地带的河谷呈带状延伸,所以,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A正确;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影响一般不会呈现带状的特点,B、C、D错误。故答案选A。第20题,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A错误;特大城市周边才会出现卫星城镇,该城市为县级市,图示没有卫星城和工业区等信息,B、D错误;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所以说城市可能以更新改造利用为主,C正确。故答案选C。21~22.答案:21.A 22.D解析:第21题,据材料“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可知,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地形条件,A正确;经济产业、交通设施、口岸发展对城市形态和扩展方向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第22题,据材料“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可知,风俗习惯相近,但与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大,①错误;据材料“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可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④正确; 据材料“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可知,两地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②正确;资源禀赋相似,有可能带来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经济协同发展,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所谓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23~24.答案:23.D 24.A解析:第23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由材料“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受政策支持的影响巨大,由材料“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可知,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人才集中关系密切,故D项正确;东伦敦科技城的形成与市场和地价关系较小,故A项错误;由材料“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可知,该区域原来的环境条件较差,故B项错误;东伦敦科技城多发展高新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与原料充足关系较小,故C项错误。故选D。第24题,本题主要考查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的影响,故A项正确;科技城的形成与资本涌入关系较小,故B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使居住功能降低,故C项错误;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后,主要以“欧洲科技硅谷”功能为主,与商贸服务功能提升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因素: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2)气候因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3)河流因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口适宜布局城市;(4)自然资源:是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城市分布的趋向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2)政治,军事,宗教;(3)旅游,科技等。25~27.答案:25.B 26.A 27.D解析:第25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大,平地狭小,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的目的主要是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为岛屿,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是为了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故B正确;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对防御海浪,便于出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减少屋顶积雪的承受,应将增加屋顶坡度,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C错误;减少潮湿,保暖防寒与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无关,故D错误。故选B。第26题,由材料可知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晾晒鱼干,故A正确;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故B错误;由图中木架的形状,可知搭建的木架不是用来堆放薪柴、圈养牲畜的,故C、D错误。故选A。第27题,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北极圈以内,有极光现象,是该地区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故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极光,故D正确;林海、冰川、雪原在较低纬度的区域也有,不是该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故不是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罗弗敦群岛是挪威北部、挪威海中的群岛,面积1425平方公里,南北延伸约111公里,同大陆相距1.6~80公里,中隔韦斯特湾,人口2.7万。岛间海峡流水湍急。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较温和。岛上多沼泽、山丘,最高峰1161米。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捕捞后多制成鱼干和熏鱼。28~29.答案:28.B 29.C解析:第28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 增加,对珠三角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城市群,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由于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第29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业也在进行不断地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应是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30~32.答案:30.A 31.B 32.D解析:第30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第31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第32题,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材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点睛:产生老龄化的原因:(1)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2)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4)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5)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6)居家养老环境;(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33~34.答案:33.B 34.A解析:第33题,读图可知,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自安徽的线条最宽,说明安徽流入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四川、河南、江苏和江西,四川属于西部地区,安徽、河南和江西属于中部地区,江苏属于东部地区,故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第34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5~36.答案:35.A 36.C 解析:第35题,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第3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没有矿产信息,所以不适合开矿和水上漂流,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加剧荒漠化,故A、B、D错;适合在绿洲上适当开垦土地、种植棉花,故C正确。点睛: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限度。37~39.答案:37.C 38.D 39.C解析:第37题,由图可知,抚顺市浑河南岸煤炭资源丰富,且呈东西向分布,抚顺早期城市形态大致与资源分布相一致,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第38题,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北岸多丘陵,受地形限制,发展空间狭小,但不是抚顺市城市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的主要原因,C错误;抚顺市煤矿和钢铁工业等主要分布在南岸,由于经济依赖重化工业,所以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重新转回浑河南岸,D正确。故选D。第39题,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为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邻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40~41.答案:40.D 41.C解析:第40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空间格局演化的因素,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读图可知,该小镇空间格局的演化依次表现为明代核心区在近南北向河流沿线布局,清代拓展区在东北—西南向河流沿线布局,现代拓展区沿重要交通线布局。据此可推知,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项正确。第4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据图可知,现代拓展区位于小镇的东南部,沿重要交通线布局,避开了明代核心区和清代拓展区,有利于保护传统地域文化,C正确。现代拓展区的建立不能减轻自然灾害,A错误。环境容量的提高与多种因素有关,B错误。随着现代拓展区的建立,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D错误。42.答案:(1)为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2)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宿、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解析:本题以某村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1)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企业、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 外出务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3)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43.答案:(1)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工业用地减少了20%多。(2)城市化发展特征: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原因: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交通便捷,政府办事效率高等。(3)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人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也急剧增加,城市空间逐渐变窄,绿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解析:本题以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与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主要从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工业用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服务业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有所增加,从居住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从工业用地的角度来说,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工业用地有所减少,减少了20%多。(2)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主要从城市人口、城市用地以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进行分析,从城市人口的角度来说,城市人口增加,从城市用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理由主要从就业、收入、基础设施与政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城市就业机会多,从收入的角度来说,工资收入高,从基础设施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教育医疗条件好,交通便捷,从政策的角度来说,该地区政府办事效率高。(3)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主要从城市病、住房需求、城市空间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城市病的角度来说,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与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从住房需求的角度来说,由于人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会急剧增加。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说,人口负荷压力的不断扩大会导致城市空间逐渐变窄,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说,由于城市空间逐渐变窄,所以绿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从而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44.答案:(1)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政策的引导作用;老港工业区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2)政策支持;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地租低;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3)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提高;市民休憩空间充足,提高人居环境;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调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1)注意材料信息“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可知,其港口的运输需求大,老港基础设施陈旧,货物吞吐量有限,难以满足货物运输需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注意材料信息“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 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2)“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意味着老港外迁受到政策的引导作用,汉堡新城建设受到政策的支持;其次,老港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新城的建设;老港工业区呈半荒废状态,地租低;读图可知,汉堡新城紧邻易北河,水运条件好,有利于物资的输入与城市的建设。(3)汉堡新城设计10大特色板块,各区特色鲜明,且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根据材料“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可知,合理利用工业遗产,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新教材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特训练专题一力与运动考点2力与直线运动(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特训练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1力学实验(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特训练专题六物理实验考点2电学实验(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1化学与STSE(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2化学计量(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7物质结构与性质(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必考专题特训12化学实验基础(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八产业区位因素(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九交通运输布局(附解析)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六自然灾害(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4-01-02 01:45: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1.1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