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素养提升四地理实践力(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素养四 地理实践力一、选择题[2023·山东滨州二模]由于林地的土壤疏松,孔隙多,渗透性强,降水的50%~80%可以渗入地下,森林下渗水量对地下水补给有利,同时,森林生长过程中其根系要从土壤中吸取一定深度的水分。为了验证森林植被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丹麦某研究团队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森林试验站进行为期十年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仅砍伐试验区乔木的地上部分,实验周期内保持乔木零增长。实验发现,森林砍伐前后地下水位有明显的变化,土壤结构也在缓慢发生变化。如图为检测结果统计图,图中三条曲线分别示意砍伐前、砍伐后一年以及砍伐后十年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据此回答1~2题。1.图中三条曲线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  )A.a、b、cB.b、a、cC.a、c、bD.c、b、a2.曲线a年内不同时段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11~12月植被生长耗水,地下水位下降B.夏季降水多,地表径流下渗,地下水位高C.1~2月气温低,蒸发蒸腾弱,地下水位高D.秋季降水减少,补给变少,地下水位降低[2023·浙江台州模拟]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中国空间站天宫组成部分的天和核心舱,在高度约380千米的轨道上进行交会对接,三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完成出舱任务和植物种植实验。为满足植物对水分的要求,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3~4题。3.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所在空域(  )A.因臭氧的吸收,太阳辐射较弱B.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降低C.风云变化较多,天气现象复杂D.大气有可能趋于高度电离状态4.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装置模仿的是(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水循环D.热岛效应 [2023·天津和平区一模]某校学生利用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表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据此回答5~6题。实验组实验甲实验乙实验丙实验丁坡面坡度15°25°15°25°降水强度2mm/h2mm/h1mm/h1mm/h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abcd5.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①b>a>d>c②d>b>c>a③b>d>a>c④c>b>d>a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该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也可以较好地演示(  )A.沟谷的发育过程B.三角洲的发育过程C.瀑布的发育过程D.泥石流的发生过程[2023·全国模拟预测]凋落物一般是指自然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陈代谢产物,由植物地上部分产生并归还给地面,其蓄积量与地表植被生物量、地表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某科考组选择华北地区某低山山坡内坡向、坡度、土壤等相同的三个坡面分别种植当地典型的乔木、灌木、草本,并适当加以干预,确保各坡面单一植被均匀分布。甲图示意实验观察坡的三个坡段,乙图示意三个坡面凋落物蓄积量实验数据。据此回答7~9题。  7.实验观察坡的三个坡段凋落物蓄积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①②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乔木、草本、灌木B.乔木、灌木、草本C.灌木、乔木、草本D.草本、灌木、乔木9.与①②相比,导致③植被凋落物蓄积量坡上、坡中及坡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径流量B.生物量C.热量D.坡向 [2023·安徽阜阳阶段练]洞庭湖是多种鱼类的索饵场、越冬场和产卵场,为长江流域重要鱼类种质资源库。2004年3~12月,我国某研究机构对洞庭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鱼类多样性及其时空格局进行调查,目的是为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如图示意东洞庭湖鱼类种数逐月变化。据此回答10~12题。10.为了解湖泊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对洞庭湖区域的鱼类进行调查并采集相关数据,应采取的合理调查方式有(  )①走访当地水产品市场,调查鱼类种类及销售情况    ②跟随渔民船只,收集所有渔获物信息或随机抽样③统计渔港码头的渔获物,记录种类及渔获量并随机抽样 ④自制网具,采用流网方式和定置采集相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东洞庭湖湖区4~6月鱼类种数逐月变化数据缺失最可能的原因是(  )A.湖区污染严重B.湖区处于禁渔期C.湖区洪水泛滥D.湖区水上设施建设12.洞庭湖各水域鱼类种数达到峰值的时间有明显差异,下列因素对其影响最小的是(  )A.人工养殖鱼苗的投放B.长江洪泛高峰出现的季节C.湖区与长江干流的距离远近D.湖区水域的开放程度[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13.[2023·湖南湘潭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某学校地理老师在9月23日(秋分日)组织学生沿图中虚线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其中约等于1.732)(1)该小组想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获得该地经纬度。方法如下:在②地地面垂直立一根长1.5米的杆子,连续不断地观察杆子影子长度,当发现杆子影子最短时北京时间为13:00,并且影子指向①地,测得影长为0.88米。请你帮他们计算出该地经纬度坐标,并推测该地所在地形区。(6分) (2)有同学在②河滩沉积物中发现了一些黑色的、有气孔的碎小岩石。请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这些碎小岩石的来源过程。(8分)(3)考察小组在③④两地观察到一样的植被,但④地植被生长更好,请解释原因。(6分)14.[2023·江苏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沟谷是黄土高原物质交换最频繁、形态变化最剧烈的区域。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这种沟壑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俯视看像个勺子,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勺状沟壑”。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沟壑类型示意图。材料三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以滞洪拦沙和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1)描述勺状沟壑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列举调查“勺沟”过程中可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各一例。(6分) (2)在黄土高原,溯源侵蚀普遍存在,指出其在“勺沟”的发生位置,并说明“勺沟”发育的过程。(8分)(3)简述淤地坝对减轻沟谷侵蚀的发生机制。(6分)素养四 地理实践力1~2.答案:1.A 2.C解析:第1题,丹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夏季植物蒸腾量大,地表蒸发量大,因此砍伐前夏季地下水位会下降,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大,使得地下水埋藏深度季节分配不均,对应a,排除B、D;砍伐后一年由于植物的地上部分被砍伐,蒸腾作用耗水量下降,土壤结构还未发生明显变化,短时期内表现为下渗多而蒸腾很少,此时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小,且季节变化小,对应b,排除C;砍伐后十年由于森林没有了地上部分,土壤中的枯枝落叶累积量几乎为零,使得土壤的疏松程度下降,进而减弱了下渗,使得渗入地下的水量减少,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得较大且较稳定,对应c。故选A。第2题,曲线a对应森林砍伐前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11~12月为秋冬季节,植物耗水量小,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小,A错误;丹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夏季降水多和秋季降水减少的表述不准确,B、D错误;1~2月气温低,蒸发蒸腾弱,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小,C正确。3~4.答案:3.D 4.C解析:第3题,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高度约380千米,在高层大气,而臭氧层在平流层,A错误。在该层,温度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B错误。在该高度大气稀薄,风云变化很少,天气现象简单,C错误。80~500千米处有若干电离层,大气有可能趋于高度电离状态,D正确。第4题,由图示可知,实验中有植物蒸腾、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水通过水管再 次进入土壤,形成一个循环,类似于水循环,C正确。温室效应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都与图中水循环无关,A、B错误。热岛效应能形成热力环流,与图中水循环关系较小,D错误。5~6.答案:5.B 6.A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降水强度和坡面坡度是变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坡面坡度大、降水强度大易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大,所以在降水强度相同时,坡面坡度大的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大,即b>a,d>c;在坡面坡度相同时,降水强度大的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大,即a>c,b>d。综合起来就是①b>a>d>c或③b>d>a>c。第6题,沟谷是水土流失逐渐形成的地貌形态,该实验可以通过改变坡面坡度来演示沟谷的发育过程,A正确;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入海口,地势平坦,与坡度无关,B错误;瀑布是溯源侵蚀形成的,该实验无法演示溯源侵蚀,C错误;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破坏性较大,该模拟装置无法模拟,D错误。7~9.答案:7.C 8.B 9.A解析:第7题,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到了秋季,气温降低,雨水减少,空气干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随之减少,满足不了植被生长的需要,导致乔木、灌木落叶,草本植物枯萎,产生的凋落物最多,蓄积量最大。第8题,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乔木为落叶阔叶林,植株高大,树冠大,地表生物量多,产生的凋落物最多,故①为乔木;三类植被中,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地表生物量最少,产生的凋落物最少,故③为草本植物,则②为灌木。第9题,与坡上相比,坡中地表径流量较大(坡上径流汇入),能搬运更多的凋落物,坡中接纳坡上凋落物数量少于被搬运至坡下的凋落物,坡下堆积的凋落物数量多于被搬运走的凋落物数量,因此主导因素是径流量,故A正确。10~12.答案:10.D 11.B 12.A解析:第10题,当地水产品市场的鱼类除了本地鱼类以外,还有大量的外地鱼类种类,其种类和销售情况不能反映本地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第11题,东洞庭湖湖区4~6月处于鱼类产卵期、繁殖期,湖区严格落实禁渔制度,严禁捕捞,B正确。其他选项虽有影响,但不会造成数据缺失。第1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工养殖的鱼苗种类单一且投放时间固定,对湖区鱼类种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影响最小,A正确;长江洪泛高峰出现的季节,外来鱼类种数增加;湖区与长江干流的距离远近,生存环境相似,鱼类种数增加;湖区水域的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外来鱼类的进入,鱼类种数增加。13.答案:(1)(30°N,105°E)。四川盆地。(2)东北方向山顶为火山口,在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岩浆岩(有气孔);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形成较小岩石或碎屑物质;再被流水搬运到②处河岸,②处为凸岸,流速慢,较小岩石或碎屑物质沉积下来。(3)④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土层深厚;位于南坡,光照、热量条件好;位于河流沿岸,水分充足;靠近火山口,多火山灰,土壤肥沃。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该地杆子影子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3:00,当地地方时是12时,两地时间差1小时,该地与120°E差15°,该地经度是105°E;该地正午时1.5米的杆子影长为0.88米,因此tanα=1.5米/0.88米≈1.705,计算得出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α≈60°,该日是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因此60°=90°-(该地纬度-0°),计算得出该地所在纬度坐标是30°N,故其经纬度坐标是(30°N,105°E),该地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第(2)题,根据题干可知,河滩沉积物中发现的一些黑色的、有气孔的碎小岩石,属于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东北方向山顶为火山口,在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岩浆岩,后经风化作用,再被流水搬运到②处河岸,②处为凸岸,流速慢,较小岩石或碎屑物质便沉积下来。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③地相比,④ 地位于南坡,为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④地位于河流沿岸,水分充足;④地位于火山口附近,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火山灰,土壤较肥沃;与③地相比,④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因此,④地植被生长比③地好。14.答案:(1)整体形态上大下小,具有“头大、身宽、尾细”的特点。研究方法:野外实地调查、文献分析;技术手段: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卫星影像判读,无人机拍摄等。(2)沟头。降雨造成下切侵蚀作用加强,沟头落差加大,水流下蚀增强,沟头发生崩塌,沟头位置沿坡面方向往上游移动。(3)流速降低,泥沙淤积,沟道坡度减小,侵蚀基准面抬升,侵蚀能力下降,溯源侵蚀减弱。解析:第(1)题,黄土勺状沟壑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俯视看像个勺子,根据勺子的外部形状,描述勺状沟壑的外部形态特征:整体形态上大下小,具有“头大、身宽、尾细”的特点。调查“勺沟”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或者查阅已有文献资料等;技术手段需要借助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卫星影像判读,无人机拍摄等。第(2)题,勺状沟壑的形成与地下水侵蚀、重力崩塌有关,尤其是题干中提到的沟头的溯源侵蚀,促进了“勺沟”的进一步发育。降雨造成沟床的下切侵蚀,进一步形成跌水,跌水不断侵蚀沟头,导致沟头发生崩塌,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使沟头位置沿坡面方向往上游移动,从而使沟道长度、宽度和深度增加。第(3)题,淤地坝的建设可有效地防止沟谷侵蚀。其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可以防止沟底下切,沟岸扩张,阻止重力侵蚀的发展,从而控制淤地坝上游的溯源侵蚀,同时由于淤地坝的滞洪作用,对坝下洪水也有一定的减蚀作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02 02:50: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385.2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