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年12月高二年级历史月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春秋后期,列国相继出现文武分职,如“相”即为专职的国家行政长官。战国时期,“相”成为百官之长。同时,各国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这一系列做法( )A.有利于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B.提高了政府的运行效率C.有效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D.促成了职官制度的完善2.下图为根据学者观点整理的“周秦之变”示意图。据此分析,这一变化反映了该时期( )A.国家动员能力得到提升B.贵族政治彻底退出舞台C.权力平衡模式逐渐打破D.中央垂直管理体制瓦解3.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逐渐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并且国王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加强对司法和军事等权力的掌控。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王权加强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展C.国王统而不治建立宪制D.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市民阶层壮大4.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并提名各部大臣B.美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并提名阁僚C.美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州政府高度自治D.法国总统权力极大,经众议院同意可以解散参议院5.下表所示为1937年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印斗乡各阶级土地占有统计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成分户口土地每户平均占有土地数/垧户数/户百分比/%垧数/垧百分比/%地主62374463.68624富农9370311.8678.1富裕中农144.6384.56.4827.5中农3310.9427.57.2113贫农20266.6568.59.672.8雇农268.6180.30.69其他134.320.50.83.8共计303100586610019.5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边区政府土地政策的调整C.陕北农村社会结构的骤变D.互助合作运动开展的基础6.国家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先后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由“精简、统一、效能”逐步转向“优化、协同、高效”。这说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A.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C.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7.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8.1938年新生活运动四周年之际,蒋介石讲道:“我以前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倡导的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和艺术化,就是希望国民能够整齐划一,要民众有应对突发事变的准备,和担当必要责任的意识。直到今天,祖国的同胞能够一致明白我的意思了。”其讲话的根本意图是( )A.统一思想以对付共产党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培育全体国民文明生活习惯9.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恢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之前。上述调整( )A.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B.体现国家机构的权力由人民赋予C.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D.表明广大民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10.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慰司③理藩院B.①西域都护府②提督四夷馆③宣政院C.①护乌桓校尉②提督四夷馆③奴儿干都司D.①北庭都护府②宣慰司③奴儿干都司11.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中国与中亚将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中国与中亚交流的是( )A.西汉一征服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B.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逐渐传入C.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D.唐朝后期,经海路来华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12.13世纪北法兰西主要地区已统一在以巴黎为中心的王权之下,北部奥依语的诸种方言也以巴黎方言为基础趋于一致:15世纪末在法国政治统一的条件下,北法兰西语得以在南方传播,成为统一的法兰西文学语言的基础:1539年法王法兰西斯一世颁布法令,规定一切法令和公告的发布必须使用法语。这一过程( )A.配合了宗教改革的逐步展开B.受益于国民教育规模的扩大C.促使王权取得对教权的优势D.强化了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13.习近平曾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下列对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基于国情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C.“五个认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D.《共同纲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最早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4.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关系恶化,两党爆发了大论战。我党先后发表九篇社论,批评苏联对内对外政策。认为苏联出现了修正主义,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当今世界东风已经压倒西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要积极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C.强调意识形态以及革命精神D.开始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15.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16.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所作的历史解释。这些论述所要说明的结论最可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分论点具体说明石油交易的美元计价机制的形成美国于1974一1975年联合沙特等国达成了石油交易用美元计价的“不可动摇协议”,其他国家若要进口石油必须用美元支付,因而必须储备美元商品美元还流机制的延续向美国出口商品与服务的国家在赚取美元以后,不得不将其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或公司债,尽量不让美元贬值,与此同时,美国则从顺差国回流的美元再次投资于这些国家美国对外债务的本币计价机制的强势截至2020年年底,美国80%以上的对外债务是用美元计价的,这意味着美国对自身的对外负债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解决A.使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扩大对美国的出口C.并未对美元的霸权地位造成根本冲击D.巩固了美国在世界金融业的领导地位17.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图2)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18.下表是英国福利国家建设的简要历程。时间福利国家建设概况1942年在丘吉尔敦促下,政府发表了关于福利国家建设的基本图纸《贝弗里奇报告》1944年颁布《巴特尔教育法》和《住宅法》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时期内,先后实施了国民保险、国民工伤保险、国民救济、家庭津贴等社会立法。《贝弗里奇报告》的内容基本得以实现1948年《国民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国民救济法》同时生效表中的举措( ) A.反映出政府逐渐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B.表明英国首创现代社会保障制度C.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有学者认为,下图是大陆轴线的走向关乎农作物的传播速度和其他发明的传播。早在公元前,农作物就从两河流域向西向东传播,平均每年传播约0.7英里,但墨西哥3500年前已被驯化的玉米北上美国东部则是从公元900年开始,每年传播不到0.3英里。据此推断( )A.农作物在各大洲间传播B.欧亚文明高于非洲美洲C.全球已初步建立起联系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20.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棉花出口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同时中国棉纺织业中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可见(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大B.近代棉纺织业发展停滞C.传统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21.有学者在谈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时,指出中国绝大部分作物不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依靠大农场,而是由小农来生产,如果小农对市场的连接不顺畅,那么他们的市场参与就是有限的,不仅会缺乏商业导向,而且还会对商业环境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小农面临不同的市场机遇是非常谨慎的。据此可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 )A.依靠国际贸易建立稳定的粮食供给B.解决社会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C.政府进行政策规范服务和正确引导D.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的制度22.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23.宋代,上至皇室权贵、文化精英,下到地方士绅、市井小民,都流行用香为药、和香为食,更在日常诸事中与香为友。熙宁十年(1077年),仅广州市舶司购买并运至京师的乳香就达348673斤。这说明宋代( )A.社会需求推动丝路贸易B.民众生活趋向世俗化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市民群体受理学影响24.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1909年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A.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B.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C.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D.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无论是来自欧洲文明的国际法,还是其他非西欧文明下的各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从其本源来看并不具有人类社会全体的共有性质。国家主权和平等的理念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适性,并非生来具有全人类共有文明的性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无直接关联。这里所说的“普适性”是指普遍适用、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普适性即国际法能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遵守的现象。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材料二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法成为实现国际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承担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为国际多边主义行为或多极格局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也已经由军事和外交等高级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低级政治领域的不断扩展,同时,基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加,国际法的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摘编自李伯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的角色定位、价值因应与制度供给》(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意义。(8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材料二明成祖时期,为协调地方事务,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担任巡抚。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同时也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同时,巡抚又“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携带家眷常驻地方。此后,巡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方官员的利益,对地方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到了清代,督抚制度完全固定下来。——摘编自史云责《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督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督抚制与元代省制的相同作用。(8分)27.(14分)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重要原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可可最早种植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开始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开。I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材料二表6西方巧克力发展简史16世纪可可以药品和食品的双重身份进入西班牙,逐渐发展为宫廷极具代表性的食物。17世纪上半叶巧克力饮品进入咖啡店或茶馆,消费逐渐大众平民化,并在社交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19世纪上半叶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可可去脂、碱化的过程,大众得以享用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20世纪美国企业家密尔顿建立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机械化的生产。20世纪20年代末,工厂日均巧克力产量达到5万镑(2.3万公斤),与其竞争对手玛氏公司占据美国甜品市场70%的份额。——摘编自(美)索菲·D.科、麦克·D.科《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可的传播路径,并以可可为例分析物种交流带来的世界性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巧克力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巧克力传播与发展的认识。(8分)28.(12分)在研究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有关“工业革命说”的“突变论”“渐进论”等不同见解。以下就是两种观点作出的资料整理。概念释义突变论汤因比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性的剧烈的大变动”,一次“普遍的工业化”。查尔斯·比尔德在《工业革命》中提出:“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实际上是中世纪的英国,安静、原始、未受商业贸易吼叫所纷扰。突然地,几乎是晴天霹雳,到来了工业革命的暴风雨和紧张的气氛。”渐进论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艾什顿在《工业革命》中也提出,把一系列变化说成革命是有争议的。革命意味着一种突然的变化,但这并不是经济过程的特征。2023年12月高二年级历史月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AABCDB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ACACACDC题号21222324答案CCAA1.【答案】A【解析】据材料“相继出现文武分职”“‘相’即为专职的国家行政长官”“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文武分职,“相”为专职行政长官,将军是专职武将,防止大臣同时拥有行政、军事权力,有助于制约大臣的权力,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故选A项;文武分职强调将权力分散,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秦朝正式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排除C项;职官制度是指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材料只涉及了“文武分职”,并且春秋战国属于中国职官制度初步奠定的阶段,达不到“完善”,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时期分封体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中央对地方土地、人口的控制力不强,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中央对地方土地、人口的控制能力提高体现了国家整体动员能力得到提升,故选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到秦朝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的标志,但此时贵族政治尚未彻底退出舞台,官僚政治尚不成熟,到宋朝,伴随着科举制的完善和发展,官僚政治逐渐成熟,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较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较强,天子与诸侯之间权力并不平衡,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诸侯实力的增强,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力也不平衡,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据材料“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和商品经济的活跃,......的掌控”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王权力加强,故选A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C项;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进入后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瓦解,排除D项。4.【答案】A【解析】英国是责任内阁制,政府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提名各部大臣,故选A项;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排除B项;美国实行联邦制,州享有一定自治权,排除C项;法国总统可经参议员同意解散众议院,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表2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之后,为动员士绅参与抗战,使其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调整了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政策,故选B项;据材料“印斗乡各阶级土地占有统计”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核心力量是国共两党的合作,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仅凭一个乡的阶级成分构成和土地占有情况,不足以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A项;据表2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农村的阶级构成依然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状况,社会结构没有改变,排除C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解决缺乏劳动力和耕牛等困难,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起来所开展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表2信息不能体现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排除D项。6.【答案】C【解析】由材料“经济社会......‘优化、协同、高效’”逐步转向“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以“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排除A项;政府机构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分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同内容,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题中并未提及法律法规的建设,排除B项;材料说明政府机构正在向“优化、协同、高效”的方向发展,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要的说法太绝对了,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恢复祭陵制度”、“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三帝陵”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的“正统之争”贯穿始终,北魏孝文帝维护前代帝王陵墓和以“太牢之礼”祭三帝陵的做法,意在证明其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故选D项;材料中汉、魏、晋的君主并不都是贤明的,且“历代”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孝文帝保护前代帝王陵墓的做法延续的是汉族传统,不是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排除B项;人道主义泛指一切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思潮和理论,孝文帝的做法明显与之无关,排除C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希望国民能够整齐划一”“担当必要责任的意识”“祖国的同胞能够一致明白”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处于抗战时期,强调“国民能够整齐划一”“担当必要责任的意识”的根本意图是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故选B项;1938年国共处于合作抗日的状态,蒋介石这段讲话的根本意图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而非对付共产党,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C项;D项属于新生活运动内容的一个方面,不是根本意图,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之上,并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容,这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故选C项;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底,排除A项;中国国家机构的权力由宪法赋予,排除B项;材料并无民众法律意识变化的信息,强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中央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元朝对于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皆设立地方行政机构宣慰司,以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政事务,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理藩院是清代独有的机构,主要职责是管理民族事务,有利于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A项;根据所学,提督四夷馆是明官署名,掌译书,隶属太常寺,不符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奴儿干都司为明政府管辖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的羁縻地方行政机构,不符合题干中的清朝时间段,排除C项;根据所学,北庭都护府是唐代设于天山北路的军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广州、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的联系,与中亚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大宛国属于中亚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途径地,能印证中国与中亚交流,故A项正确,符合题意;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故B项正确,符合题意;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故C项正确,符合题意。1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语的推广有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进而强化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故选D项;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不能涵盖材料所述的全部时间段,排除A项;材料中法语的推广与宗教改革和王权强化有关,无法得出教育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并未比较王权与教权的高低关系,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据选必一可知,中国共产党基于历史、现实的充分考虑,十分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A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合史实,应为“内蒙古自治区”,排除B项;“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不合史实,“五个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排除C项;“《共同纲领》”不合史实,应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批评苏联出现了修正主义,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积极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强调意识形态以及革命精神,故选C项;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虽然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但此材料中更强调我党在意识形态上与苏联的对立,更强调的是推动世界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国如何维护国家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虽然中苏关系的恶化有利于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但材料中并没有我国开始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是2013年对周边国家提出的外交理念,而东盟成员国多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材料中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属于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故选A项;2021年我国外交政策没有做了重大调整,排除B项;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是针对非洲的提出的外交理念,排除C项;2014年提出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体现中国面对世界问题的态度,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据材料,“美国......必须储备美元”、“向美国......再次投资于这些国家”、“截至2020年年底.....可以通过印刷美元解决”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在石油交易、商品贸易、债务偿还等方面,美元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美元的霸权地位犹在,故选C项;据材料“美国......必须储备美元”可知美元是石油交易中的货币,而非石油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排除A项;材料反映美元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与发展中国家扩大对美出口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冲击了美国在世界金融业的地位,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据图2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故选A项;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 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2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建立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减少,排除A项;1935年美国便已经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并非英国首创,排除B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但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19.【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欧亚大陆农作物的传播速度高于美洲和非洲,这是因为传播的方向不同造成的,欧亚大陆压着同一纬度,相似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传播,而美洲和非洲南北跨度大,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也大,不利于农作物的传播,故选D项;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在各大洲之间传播,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文明没有高低之分,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全球建立初步联系,排除C项。20.【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中国棉花出口大幅增长,洋棉纱代手工棉纱现象日益普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后,作为原料的棉花大量出口,自然经济的“纺”与“织”分离日益普遍,故选C项;“对外贸易逆差”不合题意,材料未见中国外贸进口额、出口额的比较得不出“对外贸易逆差”,排除A项;“发展停滞”不合史实,应为“发展较快”,此时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得以兴办,排除B项;“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排除D项。21.【答案】C【解析】据材料“缺乏商业导向……谨慎的”可知,中国绝大部分作物是由小农来生产,小农参与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减贫和粮食安全,但小农是非常谨慎的,面临不同的市场机遇,他们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公共政策的干预非常必要,能够帮助小农很好地整合到市场中,故选C项;我国的粮食安全要依靠国内粮食的自力更生或自给自足,辅以国际贸易,排除A项;材料强调保障小农参与市场,与社会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无关,排除B项;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市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其所反映的是农耕经济,再结合“嘉峪关”这一地理位置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传播到河西走廊地区,这反映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故选C项;河西走廊和中原地区都属于中国北部,该图片与“南北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嘉峪关属于河西走廊地区,不是“西域地区”,并且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生活并不“安定”,排除B项;图片能够说明该地区出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现象,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盛行”,排除D项。2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宋代各阶层从上到下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香料,体现了香的社会需求量之大。结合所学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知识可知,巨大的社会需求所带来的利益刺激,推动了丝路香料贸易的兴盛,故选A项,排除D项。材料不仅涉及民众,也提到上层统治阶级和文化精英,不仅描述了社会生活的特点,也涉及海上贸易的繁荣,排除B项;仅从广州市舶司的乳香交易量不能得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C项。24.【答案】A【解析】据材料“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后来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才逐渐走出困境,这说明当时传统钱庄作用跟不上时代潮流,而在担保、银行等多种新商业经营模式的作用突出,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到银行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影响,但没有明确传统金融机构的具体地位,排除B项;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逐渐深入,但“垄断”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到新型经济模式对于传统钱庄的影响,但没有明确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变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答案】(1)主要特征:源于欧洲,由欧洲国家主导形成;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以殖民手段扩展到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点。(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原因: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问题增多;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适应了多极化趋势发展 的需要。(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意义:有助于加强各国的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保护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可得出源于欧洲,由欧洲国家主导形成;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可得出以殖民手段扩展到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结合所学,近代国际法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人道主义等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点。(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在全球化时代”“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可得出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问题增多;根据材料二“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结合所学,伴随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法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可得出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适应了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国际法主要是采用法律的手段来公平合理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可得出有助于加强各国的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根据材料二“为了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可得出有利于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国际法的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可得出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根据材料二“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可得出有利于保护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6.【答案】(1)原因:行省群官决策,官员职权分割,内部彼此制衡;行省治下的地方官任免权归中央所有;行省受到监察系统的严密监察;行省的划分实行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原则,难以形成割据局面。(4分,答出两点即可)(2)趋势:从临时到常设;由监察到行政。(4分)相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强化中央集权;具有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属性,起到了沟通中央与地方的作用。(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一行省高级官员“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得出行省群官决策,官员职权分割,内部彼此制衡;据材料一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得出行省治下的地方官任免权归中央所有;据材料一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得出行省受到监察系统的严密监察;据材料一行省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行省的划分实行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原则,难以形成割据局面。(2)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巡抚“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到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得出从临时到常设;据材料二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到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得出由监察到行政。第二小问相同作用,从对国家、地方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对国家—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强化中央集权;对地方—具有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属性,起到了沟通中央与地方的作用。27.【答案】(1)路径:原产于南美洲的可可经新航路传播至欧洲,后伴随着种植园经济,传播至中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地。(2分)影响:①丰富了食物的种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②加快西欧的对外扩张,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社会转型;③殖民扩张与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④密切了世界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4分,任答2点,每点2分)(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物种的跨洲际传播;②丰厚利润的刺激,可可种植范围扩大;③世界市场的建立与拓展;④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⑤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工厂、垄断组织)确立,促进了巧克力的生产;⑥巧克力本身的成瘾性(或愉悦性)。(6分,任答3点,每点2分)认识:生产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贸易发展具有反作用。(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1)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一“可可最早种植于南美洲”“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开 始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开”“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可知,原产于南美洲,伴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侵入被带回欧洲并逐步传播至中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等地。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基础知识可从食物种类、饮食习惯、经济贸易、殖民扩张等多交度进行总结,故丰富物种的同时也会影响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欧洲殖民者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促进自身的资本原始积累与发展外也给所到殖民地带去破坏,但从世界整体上来讲促进了交流。(2)第一小问原因,材料一“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物种跨洲际传播;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伴随着殖民者的拓展,可可种植范围扩大,同时世界市场也同步形成;据材料二“发明了可可去脂、碱化的过程,大众得以享用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巧克力的规模生产;据材料二“建立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机械化的生产”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的革新,促进了巧克力的生产;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巧克力的原料中可可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得使用者产生愉悦进而成瘾。第二小问认识,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可以利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其中生产力是基础,生产关系受到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影响并对其产生反作用,故:生产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和贸易发展具有反作用。28.【答案】答案示例一:渐进论更加符合工业革命的特点。从背景而言,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基于几个世纪的长期积累。一是资本的积累,从新航路开辟至殖民扩张,英国通过海盗式的掠夺、建立商业贸易公司,进行了前后将近3个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二是政治上的准备,自光荣革命及颁布宪法后,英国进行了长期的民主制度的探索,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三是市场的开辟及探索,英国通过殖民争霸,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海外市场和原料供应。从过程而言,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至18世纪70、8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使用和推广,而直至19世纪30、40年代,主要经济部门大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机器由机器生产出来,英国工业革命基本结束,前后亦历经半个多世纪。工业革命并不是偶然间的突然爆发,而是基于长达几百年的历史积累,其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渐进论的观点更加符合工业革命的特征。示例二:突变论更加符合工业革命的特点。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甚至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给社会带来全面且巨大的变革,这一过程是迅猛且深刻的。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工场,并从纺织业部门迅速扩展到了其他行业。近代企业创造的生产力,是过去几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的迅猛浪潮,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也诞生了诸如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第二、三产业兴起发展,推动了就业与经济结构的改变。工业革命也直接推动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出现,为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自由主义兴起发展,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前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些变化是工业革命在半个世纪所创造的。因此,从影响角度而言,突变论的观点符合工业革命的特点。【解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新疆维石河子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21:50: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381.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