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渝北中学高2024届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全卷共15个选择题,3个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鲁匡(新莽时大司农)言:“《诗》曰‘无酒酤我’,而《论语》曰‘酤酒不食’,二者非相反也。夫《诗》据承平之世,酒酤在官,和旨便人,可以相御也。《论语》孔子当周衰乱,酒酤在民,薄恶不诚,是以疑而弗食。”这反映了周朝()A.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动B.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C.以农为本的观念盛行D.礼崩乐坏的影响加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由“酒酤在官”到“酒酤在民”可知,这一时期官府垄断手工业、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传统“工商食官”的政策发生变动,A项正确;由“酒酤在民,薄恶不诚”可知,这一时期百姓对民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还持有怀疑态度,与工匠的社会地位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古代工商业的发展状况,并未体现对农业的态度,排除C项;礼崩乐坏指的是传统政治秩序的瓦解,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有研究表明,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B.各地文化传统存在差异C.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大D.秦朝地方政策不一致【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表现是不同的。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地和赵地,再次是韩、魏、燕地,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和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末农民战争中各地的差异,这主要是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各地的文化传统差异性巨大,故对秦朝治国模式的接受程度不一样,B项正确;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不能解释各地反秦表现的差异性,排除A项;各地经济形态差异大与反秦起义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秦朝地方政策不一致,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3.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此举旨在()A.整顿扭转吏治腐败B.打击豪强世族势力C.剥削压榨下层人民D.便利民众自由迁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豪强地主,为了偷税漏税,而隐瞒土地和人口数目,故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有利于促进国家的赋役来源,打击豪强地主与国争利的行为,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隋朝的“大索貌阅”主要是通过清查人口的办法来保障国家赋税、徭役等,“大索貌阅”与吏治腐败不相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大索貌阅”主要目的是清查人口,不涉及剥削压榨下层人民,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古代户籍制度有助于限制人口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4.面对新冠病毒疫情,进食方式也成了一个公众关注的卫生话题。溯源中国人传统的餐饮习惯,经历了从分餐到会食聚餐的历史过程。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逐渐被“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会食制取代,会食聚餐满足了亲朋联谊、商业联系、官场交往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A.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B.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D.商品经济发展和等级观念逐渐淡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逐渐被‘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会食制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分餐制,出现“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现象,这显然体现了宋代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D项正确;材料与新型的义利观无关,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坊市制度瓦解,排除B 项;商业发展只是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排除C项。故选D项。5.明代政府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军士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籍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5。若遇战事,将领受命到指定卫所领兵,事毕军队散归原地。这一举措()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促进了民族矛盾的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明代政府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进行军事性质的大规模移民,实行兵农合一,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的土司制度是因俗而治的体现,移民屯田驻守不是因俗而治,排除C项;移民占据了适宜发展农业的区域,与当地民族形成竞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及所学可知,清代时期,苏州地区聚集了大量来自北方的货物,并且使用了汇票支付的方式,这有利于解决银两支付在空间上的障碍,由此可见,当时的苏州长途贸易和大额交易有所发展,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由雇佣劳动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各省商贾使用汇票的信息,无法得出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1930年以前英、法、美和日本四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甲乙丙丁1894年前16202 1895—1913年5155331914—1930年111340103A.甲为美国B.乙为英国C.丙为法国D.丁为日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以前(英、法、美、日本)。据表格数据可知,丁国在甲午战争前在华银行数量少,甲午战争后到一战期间迅速增长,战后成为在华银行最多的国家,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侵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放松对华侵略,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中国,因此丁为日本,D项正确;甲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在华银行数量最多,甲午战后到一战期间量减少,此后又有所增长,据所学可知、甲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在华银行数量最多,说明该国侵略中国的时间最早,且占有的权益最多,一战期间英国忙于战争,放松侵华,因此数量下降,但是一战后,英国对华的资本输出又继续增加,因此甲为英国,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在中国攫取大量特权,因此法国侵华时间较早,乙为法国,排除B项;战后美国实力增强,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银行数量增速较快,因此丙为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8.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 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三三制”“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三制”原则使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使每个外交干部既熟悉国内工作,了解国内情况,又有在国外工作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干部储备培训制度化,把干部的储备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外交事业的发展准备了高素质的外交人才,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C项正确;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其标志不是“三三制”构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第三世界国家,也没有刻意强调是为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成书于公元前2—2世纪《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汇编而成的法律文献。法典中有规定“首陀罗只应娶首陀罗女子为妻;吠舍可在奴隶种姓或本种姓中娶妻;刹帝利可在上述两个种姓和本种姓中娶妻;婆罗门可以在这三个种姓和僧侣种姓中娶妻。”这一规定的意图在于()A.打破种姓制度的隔阂B.宣扬法律的至上权威C.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D.维护高种姓贵族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锯材料“首陀罗只应娶首陀罗女子为妻;吠舍可在奴隶种姓或本种姓中娶妻;刹帝利可在上述两个种姓和本种姓中娶妻;婆罗门可以在这三个种姓和僧侣种姓中娶妻”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下对于婚姻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有利于维护高种姓贵族的特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种姓之间在婚姻上的限制,并非打破隔阂,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种姓制度,并非法律的权威,排除B项;种姓制度下不利于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10.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由材料可知,公元8世纪,天皇组织编纂姓氏录,并且将天下氏族分成三个等级,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完善社会等级秩序以强化天皇专制统治,C项正确;日本的封建统治制度在7世纪大化改新后就已确立,排除A项;完善社会等级秩序不是其根本目的,排除B项;这一时期日本处于封建社会,不可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1.早在12世纪,便有人怀疑亚里士多德“物体降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但是直到16世纪才有人意识到,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塔楼上坠落便可进行检验;在17世纪初望远镜发明后,中世纪关于天体运行的理论也不攻自破。上述材料反映出()A.宗教神学阻碍了科学的进步B.文艺复兴推动思维方式变革 C.理论创新促进了思想的解放D.科学革命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据材料可知,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中世纪天体运行理论,人们长期信任并未有人提出怀疑和异议,但16、17世纪有人用实验检验证明这些理论的不合理之处,说明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理性的思维方式得到创新发展,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科学的进步突破了神学的束缚,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实践活动对已有理论的验证,不属于理论的创新发展,排除C项;科学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取决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16世纪的西欧国家采用行政手段禁止金银输出。如当时西班牙开始对非法出口金银者处以极刑,后来这种规定有了变通,即对第二次非法出口金银者处以极刑。1552年西班牙还规定,对于揭发同胞进行非法出口金银活动之人给予奖励。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A.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B.逐渐抛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资本原始积累需求旺盛D.商业革命导致金银价格上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据材料可知,16世纪西欧各国制定了严格限制金银等贵金属外流的政策,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西欧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于贵金属较为渴求,C项正确;限制金银流出本国并不是出于对殖民地的争夺,排除A项;16世纪西欧各国并未确立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项;价格革命导致金银价格暴跌,排除D项。故选C项。13.1847年7月9日,大资产阶级代表巴罗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宴会运动,要求政府进行选举改革。此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宴会运动成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尤其是广大工人举行的宴会,公开号召起来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法国宴会运动()A.显示出民众政治参与的强烈愿望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C.改变了金融贵族独霸政权的局面D.深刻影响西欧各国的政治现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7年左右(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847年,大资产阶级代表通过宴会运动要求政府进行选举改革,而后宴会运动发展成为社会运动,广大工人更是公开号召推翻七月王朝,可见大资产阶级和广大工人均要求改变当下政治环境,要求获得政治权利,A项正确。据所学,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宴会运动的发展与民众的要求与号召,未提及运动的结果如何,成功与否,排除C、D项,且D项“深刻影响”夸大了宴会运动的作用。故选A项。14.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55年的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由于一战和三年国内革命战争,苏俄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都先利用中立国地位,使得经济得到发展,之后都卷入战争,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其工业经济,排除A项;苏联利用了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的机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排除C、D项。故选B项。15.国际咖啡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组织,1963年成立于伦敦,由咖啡生产国和进口国组成。该组织通过多边谈判协商,签订了《1968年国际咖啡公约》,提出限额系统的概念,当市场上咖啡供应量大于消费需求量时,多余的咖啡将不会上市。上述活动举措()A.反映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市场B.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C有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导致了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分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国际咖啡组织中的咖啡生产国和进口国通过谈判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咖啡供应方案,即“ 当市场上咖啡供应量大于消费需求量时,多余的咖啡将不会上市”,这将打破发达国家对市场的主导权,有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项正确;《1968年国际咖啡公约》中咖啡的生产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上述活动并不能反映出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市场,排除A项;国际咖啡组织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化,排除B项;国际咖啡组织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经济现象,而非逆全球化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其中16题25分,17题18分,19题12分,共5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一律不给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泇运河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竣工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中唯一东西走向的一段。泇运河开通前,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地势西高东低,湖面比台儿庄高20多米;京杭大运河从徐州至淮安段的河道易受黄河泛滥的侵扰,经常阻塞;徐州、吕梁有两处急流是大运河上的鬼门关,过往船只稍有不慎就船覆人亡。隆庆三年(1569年),总河都御史翁大立对徐州等地进行详细考察,认为“别开一河以漕”,可避黄河运道之险。为解决水流湍急和水源流失的难题,漕河官员在台儿庄至韩庄的河道上,依次建起八座陡门式船闸。为减少船闸的启闭次数,每次过闸,船只须结队编组。为此,朝廷设闸官署4处,各设闸官1名。泇运河开通后,不但使京杭大运河避开了165公里的黄河之险,也使台儿庄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运河上的明珠城市,积淀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运河文化,成为“中国建筑博览城”。——摘编自杨传珍《泇运河的通航与台儿庄的繁盛》材料二米迪运河位于法国南部,建成于1694年,与西部的加隆运河相连,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是目前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路易十四开凿该运河的初衷,是为了小麦运输能够绕过伊比利亚半岛从而避开西班牙的关税,也为更便捷的商业运输和航运安全。米迪运河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有189.43米的水位差。为解决水位高差和运河供水等难题,工程师里盖经过多年研究,通过运用现代力学原理和轴承等技术,修建了黑山供水系统和瑙鲁兹分水岭、圣·傅亥奥勒大坝及水库、马尔帕斯隧道、方塞汉娜级船闸等水利工程,终于建成了这条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沟渠、桥梁、隧道等328个人工建筑,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和谐美的效果,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1996年,米迪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摘编自万婷婷、王元《法国米迪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解析——兼论中国大运河申遗与保护管理的几点建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泇运河和米迪运河在开凿上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泇运河和米迪运河起到的作用。(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运河文化的认识。 【答案】(1)相同点:都面临水位落差等难题;采取修建船闸等先进技术;有运输物资和维护航运安全的目的;连接已有运河;政府主导开凿。(答出4点即可)(2)作用:泇运河:保证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加强南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孕育台儿庄等沿岸城市的繁荣;丰富运河文化的内涵。(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米迪运河: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现代技术进步;建筑艺术成为后世宝贵财富。(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认识: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宏观规划和长远考虑;因地制宜;加强古运河遗产的利用和保护。(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相同点:据材料一“泇运河开通前,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地势西高东低,湖面比台儿庄高20多米”和据材料二“米迪运河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有189.43米的水位差。”可得都面临水位落差等难题;据材料一“依次建起八座陡门式船闸”和材料二“整个航运水系涵盖了船闸”可得采取修建船闸等先进技术;据材料一“也使台儿庄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运河上的明珠城市”和材料二“也为更便捷的商业运输和航运安全”可得有运输物资和维护航运安全的目的;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连接已有运河,也都体现了政府主导开凿。【小问2详解】作用:泇运河:据材料一“京杭大运河从徐州至淮安段的河道易受黄河泛滥的侵扰,经常阻塞”可得保证京杭大运河的畅通;依据材料一“泇运河位于山东和江苏境内”可得加强南北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据材料一“也使台儿庄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发展成运河上的明珠城市”可得孕育台儿庄等沿岸城市的繁荣;据材料一“积淀了融南汇北、承东纳西的运河文化”可得丰富运河文化的内涵。米迪运河:据材料二“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可得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据材料二“是为了小麦运输能够绕过伊比利亚半岛从而避开西班牙的关税,也为更便捷的商业运输和航运安全”可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据材料二“堪称建筑技术史上的佳作。1996年,米迪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得推动现代技术进步,建筑艺术成为后世宝贵财富。【小问3详解】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进行宏观规划和长远考虑;因地制宜;加强古运河遗产的利用和保护。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 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答案】(1)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极化势力不断发展壮大。(2)经济支持;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3)美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原则,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睦邻友好和平共处。【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之20世纪末21世纪初。根据材料一“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得出,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根据材料一“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得出,拉美国家的联合有能力解决地区事务;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中东和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削弱美国实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多极化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等方面思考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之20世纪末21世纪初。根据材料二“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出经济支持;根据材料二“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得出政治平等互信;人文交流;根据材料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得出互惠共赢,共同繁荣;根据材料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得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美国:根据材料一“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美国国家利益、奉行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即美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美国利益、美国优先为出发点,奉行霸权主义、干涉主义等原则,牺牲周边国家的利益。根据材料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和所学知识可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方式目的方面分析,即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以政治平等互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文化交流为方式,睦邻友好和平共处。18.【李大钊与史学研究】材料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法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只是那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摘编自《中国史学史》阅读材料,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材料中李大钊阐释的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百家争鸣。 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得到重大发展,铁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出现。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示例二:文艺复兴运动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释:西欧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他们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宣扬新思想和新文化。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文艺复兴冲击了欧洲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历史发展。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示例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观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解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大人民群众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参与,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社会进步。1924年,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支持革命,革命新道路得以开辟。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团结抗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解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2-01 05:20: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31.2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