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河南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河南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面是小语为诵诗社撰写的活动宣传单的正文初稿。请你阅读后,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8分)一路学来,我们诵读了很多古诗文。也许曾在某个时刻,我们蓦________(mò mù)然想起一篇名作,感叹自然之、生命之美妙;也许在某天,我们心中浮现一句诗,电光石火间理解了作者的心绪,懂得了人情______(shì)故;也许在未来,对前途、不知所________(cuò)时,我们也会因读到某一名篇佳作而备受,在诗文中找到心灵慰藉……吟诵古诗文,让我们的生活与诗文有机会联系在一起。校社团节期间,诵诗社准备开展主题为“山水草木寓深情”。本次活动由“主题诗文选录”与“解读、吟诵古诗”两部分组成,现邀请各位同学参与此活动,展示你的风________(cǎi)。(1)给上面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填写在横线处。(1分)(2)根据语段中的拼音提示,在相应横线处填写正确的汉字。(3分)(3)文中加“”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绚丽B.目空一切C.震撼(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2.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8分)爱情是文学作品中常涉及的话题。《诗经·关雎》中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对淑女一见钟情。爱之深,思之切,致使君子寤寐思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彻夜难眠。爱之深,责之切,“青青子佩,悠悠我思。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友情也是文学作品中常涉及的话题。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送别友人时,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同是宦游人”宽解友人,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友谊不受时空限制,抒发乐观豁达的情怀;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目送友人,依依不舍,发出了“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3.仿照示例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文字,要求巧妙作比,表意明确。(2分)示例: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是一抹轻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空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带来一个美丽的黄昏。快乐是________________,痛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文看了2023年央视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后,对中国传统色很感兴趣,于是展开了一场“寻色”之旅。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8分)(1)小文整理出了下面的资料卡,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色的特点,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概括,请你帮帮他。(3分)米汤娇:比米白色微黄。米汤取色,娇字说出了颜色的浅。暮山紫:偏近蓝色的淡紫色,其名源于王勃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藕荷:浅紫而微红的颜色,指的是莲藕煮熟后的颜色。天水碧:一种柔和清雅的淡绿色。相传为绿色丝帛在未染好时被露水浸染,颜色更好,故得名。鹅黄:指的是鹅嘴的颜色,是一种非常嫩的淡黄色,微偏红黄色。(2)小文不明白这些色彩为什么被称为“中国传统色”,于是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帮他解惑。(3分)材料一: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中最早提到“五色”一词。但具体列出五色为哪五种颜色的最早记载则在《周礼·考工记》:“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12 这是在五行观念流行之后,以五行匹配五色,赋予了色彩更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色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路传承,它给予了中国人充足的文化自信。材料二:大自然的颜色何其多,为了留住这份美好,我们的祖先便学会了从自然中提取颜色,将它们运用在瓷器、服饰、绘画、建筑、漆器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形成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色。中国色体现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中国色,又不止于色,中国色包含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色纯而不艳,灰而不脏,讲究和谐之美,诗意而曼妙。颜色的背后蕴藏着流传几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3)小文想写一副对联描述自己对“中国传统色”的感受,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的知识帮他组合好。(2分)四时绽放 汇千娇百媚 回望峥嵘 传万代千秋 五色缤纷 踏向锦绣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分)母亲的菜园孕育出我儿时的梦想王明洪我的老家在河南南部一个偏远村子。父亲和母亲在田间地头操劳了一辈子,用勤劳的双手耕种了一生。那时家贫,为贴补家用,父亲在农闲时便跟同乡去县城当建筑工。母亲则在老家屋后收拾出一片空地,种上菜,等成熟后拉到镇上去卖。菜园被母亲打理得井然有序,这一块是白菜,那一块是黄瓜,还有西红柿、大葱等,错落有致。到盛夏时节,菜园里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菜园是母亲手心里的宝,浇水、施肥、除草,样样做得精细,生怕有闪失。菜成熟后,母亲早出晚归。通常我和姐姐还在睡梦中,她就揣上头天晚上备好的干馒头,拉着满车的蔬菜匆匆离开家,直到黄昏才迎着漫天的云霞风尘仆仆归来。母亲右肩斜12 挎着车绳,双手紧紧握住车把,身子微微向前倾,双脚挪动,车子缓缓前行。她身材不算高大,偏瘦,拉车显得颇为吃力。镇子离我家有10公里左右,中间有一座山和一条河。母亲拉着木车翻山过河,把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运到镇上出售,换回一些零钱。这两毛钱灌油,那两毛钱买盐,每一分钱怎么花,她早就心里有数。1997年,我9岁。母亲承诺,在我4月生日时送我一个铁皮文具盒,我高兴极了。那种文具盒精美别致,班里的同学几乎都有,我曾无意间向她提过。在此之前,我所谓的文具盒是母亲缝制的一个布袋,上课时我都不敢拿出来。自那以后,我的梦时常与崭新的文具盒紧密相连。生日那天放学后,我急忙往家赶,一路上想象着新文具盒的模样。没想到,母亲见到我的第一句话竟是:“这个月菜卖得不好,文具盒没买,下个月给你补上。”母亲说话很慢,像是每个字都推敲了半天。我失落到极点,上前和母亲大吵大闹。父亲闻声赶来要训我,被母亲拦住:“算了,这事不能怪他。”一个月后,母亲真的把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塞进了我的书包。2001年9月,我考入镇里的初中,母亲很高兴,用卖菜攒的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学校在镇上,每次上学、放学我都要经过镇里的街道。一天中午放学,街道上早已人流稀疏,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我看到了母亲。因为菜没有卖出去多少,她还没收摊,我下了自行车,说要和她一起回家。母亲指了指满车的蔬菜说:“今天生意很不好,我想再等些时间回去,你先回吧,下午还要上学呢。”我劝母亲回家,她不肯。我骑上自行车默默离去,猛然间回头,看到母亲孤零零立在那里,不由得鼻子一酸,眼前瞬间模糊起来。2008年6月,经过复读后,我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便决定去参军,母亲有些吃惊。沉默良久后,她缓缓地说:“也好,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如何都要坚持走下去。”我狠狠地点头,不知为何,眼睛有些湿润。2008年12月,我踏上了远行的军列。这些年,我在军营忙忙碌碌,有时赶上战备,一年里也难得回家一次。母亲经常打来电话说:“菜园里我又种了你最爱吃的辣椒,你啥时候回来,给你做辣椒炒鸡蛋。”我无言以对,心头洒满暖暖的阳光。在军营的第五个年头,我开12 始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由于摸不着门道,常常兴致勃勃把写的东西传到报社,苦等良久却没有任何回音,心里倍感失落。那年4月,我休假在家。一天,和母亲在园里种菜。母亲翻地时极其仔细,先是用铁锹翻出一块土地,把稍大的土块压碎又用耙子把土细细梳理一遍。我在一旁嘟囔:“这么麻烦吗?不是把菜籽撒土里就可以了吗?”母亲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啊!种菜的第一步就是要翻土,基础没打好,菜籽有可能不发芽。万事开头难,走好第一步很关键。”看我无动于衷,母亲接着说:“我没太多文化,不懂写文章的道理。但感觉应该和种菜差不多,也要下一番功夫,把基础打牢。”我对母亲的比喻感到新奇,更把她的教诲记在心间,坚持勤学苦练、筑牢根基,后来便不断有文章见诸报端。2015年5月,我家搬到镇上,老家的菜园由于无人照料,很快便长满荒草。弹指一挥间,母亲已是花甲之年,可仍然闲不住。2016年3月,母亲得了胃溃疡且伴有消化道出血,住院半月之久。出院后,身体刚有所好转,她就忙活着把后院一块荒地开垦出来,撒上几包菜籽,围上一圈篱笆,便又是一块菜园。虽没有以前的菜园大,但感觉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几场春雨后,星星点点的幼苗从泥土中冒出,原本寂寥的后院一下子绿意盎然。看着一天天长高的菜苗,母亲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说心里话,我不赞成母亲再种菜。可我每次劝母亲,她就将脸一拉:“生活,生活,生下来就要干活儿。”我顿时无语,只好作罢。一次假期,我独自去了一趟老宅,只见故园荒废,杂草丛生,寻不到一丝往昔的影子。回家后,母亲问我老房子的景况,末了又问到菜园,我支支吾吾,母亲便已明白,长叹一口气,不再说话。2020年底,堂弟结婚,父母结伴回村子。母亲特意用手机拍了老菜园的照片,还发给我看。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想起母亲在园中用汗水孕育着我们的梦想,禁不住眼眶一热,两行泪水悄然而下……(选自《军嫂》,有删改)5.文章开头说:“父亲和母亲在田间地头操劳了一辈子,用勤劳的双手耕种了一生。”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4分)12 6.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母亲右肩斜挎着车绳,双手紧紧握住车把,身子微微向前倾,双脚挪动,车子缓缓前行。(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句子)7.有人说,文章的标题有深层意蕴,请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3分)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续写两个赞扬母爱的句子。(4分)母爱是夏夜里的一缕风,让我感到凉爽;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问题。(11分)文本一: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gōu)芒号”。该卫星将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遥感力量,提高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句芒号”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06公里、倾角97.4度的太阳同步轨道。通过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综合遥感手段,能实现多方面要素的探测和测量,将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等工作,还将服务高程控制点获取、灾害监测评估、农情遥感监测等需求,显著提高我国陆地遥感定量化水平。遥瞰绿水青山,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句芒号”卫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航天行动。12 (有删改)文本二:森林碳汇①监测需要有高精度的植被数据作为支撑,为达到这一要求,研制团队尝试“跨界”,创新性地将天基测绘“激光雷达+光学相机”为代表的主被动联合观测手段应用到森林监测中。获取高精度的植被高度和面积信息是森林碳汇监测的关键,对应到“句芒号”的设计上,即对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提出了高要求。为了让“句芒号”具备高精度森林碳汇监测能力,研制团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从性能提升、配置方式、总体设计上做出创新突破,最终满足了森林碳汇监测的需求。这种主被动联合观测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的优势,同时还能利用激光校准多光谱相机精度。“句芒号”任务繁多,工作模式复杂,研制团队既要考虑让卫星支持更多应用,还要考虑让卫星易用、好操控。为此,研制团队从硬件上保证各种载荷数据独立传递,从软件上让卫星“智能化”,根据设定的边界条件参数实现自主辨别海洋、陆地、光照条件,并以此自动规划最佳探测任务流程,实现完全的自主任务规划。(有删改)文本三:专家介绍,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句芒号”能获取以上数据,并确保数据“准、全、细、精”。“句芒号”通过计算多波束激光到达树冠以及地面的时间差,可计算出树木的高度;而一次测量发射出激光的光束数量、发射频次则决定测量精度。研制团队通过数据反演、仿真分析、应用测试等,最终实现测点间隔由公里级跨越至百米级,植被测高精度大幅提升。为了准确还原森林茂密程度,研制团队为“句芒号”设计安装了5个多光谱相机,实现对地5个角度立体观测。同时,为了避免植被阴、阳面光线影响,研制团队还创新性提出月球定标方法,确保5个角度成像光谱响应一致。因此,5个角度多光谱相机可帮助“句芒号”绘制一幅“立体”植被分布图,精准覆盖观测区域的一草一木。叶绿素荧光高精度制图是“句芒号”12 支撑高精度碳汇监测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叶绿素光谱探测精细程度,科研人员为该卫星将光谱分辨率较传统提升了10倍,可探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太阳光细微的明暗变化。为了去除大气对卫星监测数据的影响,研制团队为“句芒号”专门配置了偏振成像仪,获取大气横向PM2.5含量信息。同时,该卫星还增配了大气激光雷达,用于获取大气纵向PM2.5含量信息。一横一纵,就将数据结果由二维变成了三维立体信息,确保大气校正更精准。(有删改)【注释】①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9.下列对三则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22年8月4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决定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话语权和主导权。B.为满足森林碳汇监测需求,“句芒号”研制团队充分发挥了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优势,同时还能利用激光校准多光谱相机精度。C.因为“句芒号”繁多的任务和复杂的工作模式,研制团队除了需要考虑让卫星支持更多应用,还需让卫星易用、好操控。D.“句芒号”配有偏振成像仪和大气激光雷达,分别从一横一纵获取大气PM2.5含量信息,从而确保大气校正更精准。10.读完文本后,小华为“句芒号”制作了一张名片,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帮他补充完整。(4分)姓名:句芒号地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地(运行轨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范围: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中气溶胶作用研究等工作,还将服务高程控制点获取、灾害监测评估、农情遥感监测等需求12 观测模式:③__________________操控模式:④__________________11.作为碳汇监测的“专业之星”,“句芒号”数据获取的专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三提出的“准、全、细、精”进行简要概括。(4分)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12.请运用对应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文言句子方法加点词解释皆若空游无所依查字典:①如同,像;②与,和;③这,这样(1)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潭中鱼可词语联想法:年可二十12 百许头(2)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隶而从者课内迁移法:择其善者而从之(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第二段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写水?体现出水怎样的特点?(2分)1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简要说说选文语段的写作背景。(3分)链接材料: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事者③得罪,例出④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⑤,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⑥停蓄⑦,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⑧于山水间。(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①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②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③用事者:掌权者,这里指王叔文。④例出:按规定遣出。⑤居闲:指公事清闲。⑥泛滥:形容文章气势浑厚。⑦停蓄:含蓄深沉。⑧肆:放纵,恣意而行。(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5分)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6.诗中用来形容美丽善良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男子日夜思念情人,让人读来如在眼前,非常有画面感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作答)(2分)1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四、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8.(1)《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且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从此书中分别举出体现这两个特点的例子。(2)“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请结合《经典常谈》,谈谈它如何使你认识到这一点。五、作文(50分)12 19.阅读以下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1)夏天,该留下夏的滋味儿:晚餐时绿皮红瓤西瓜的多汁爽口,墙角边白色栀子花的清香,运动后教室里飘散的汗水味,酷暑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请以《夏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①600字左右;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你被任命为2024年夏的使者。你可以化身为风,为逆流而上勇克“酷暑”的人送去凉意;你可以变身为雨,为心灵干涸的人送去甘霖;你可以幻化为荷,为彷徨迷茫的人捎去清香……自选对象,请以《给________的一封信》为题,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你的情意。要求:①600字左右;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把题目补充完整。12 15 15 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4:30:0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29.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