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广东版2024年秋)(限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分)1.根据课本内容默写。(10分)(1)九万里风鹏正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3)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4)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5)对于战乱之中身处异地的亲人而言,一封家书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这正如杜甫《春望》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9分)中国在建筑、园林、绘画等方面有着卓越成就,我们不仅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体验到前人的非凡智慧。走过古老的卢沟桥,我们能看见柱头上的石狮子_________,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漫步苏州园林,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设计者和匠师们________,自出心裁,大到亭台轩榭的布局,小到花墙上各式diāolòu的图案,都能让人获得美的享受;驻足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遥想革命jīngqí迎风飘扬的庄严画面,忆起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不禁簌簌泪下;凝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清晰可见,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是chángtúbáshè19 的行旅。其线条________,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1)diāolòu()(2)jīngqí()(3)chángtúbáshè()3.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指手画脚因势利导稳健B.交头接耳因势利导遒劲C.指手画脚因地制宜稳健D.交头接耳因地制宜遒劲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不仅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感悟到前人的非凡智慧。B.我们不仅能从中体验到前人的非凡智慧,还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我们不仅能从中感悟到前人的非凡智慧,而且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D.我们不仅能从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感悟到前人的非凡智慧。5.某出版社打算重新编订《昆虫记》一书,请你一起参与本次活动。(11分)(1)[写卷首语]下面是本书的卷首语,请将它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1分)____________________(2)[好书推荐]出版社决定为《昆虫记》写一段推荐语,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帮助出版社拟写。(70字左右)(3分)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整本书阅读][昆虫印象]为了更好地呈现《昆虫记》中记录的昆虫,出版社打算从书中选择部分有趣的昆虫做一本昆虫手册。请结合你对《昆虫记》的了解,选择一个你认为可以入选的昆虫,简要写出其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情境题][表达心语]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和作者交流你读《昆虫记》后的感受和收获。(4分)尊敬的法布尔先生:您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忠实的读者×年×月×日二、阅读(40分)(一)[2024汕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9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①,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②。”(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九重:深宫之内。②存意:用心操劳国事。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太宗谓侍臣曰__________________(2)若耽嗜滋味__________________19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10.【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所阐述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立德树人•文化传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10分)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部世刺绣,恒女无不能”就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19 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这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的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⑩19 雅艳相宜,典雅奢华。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中国刺绣已经不再是记忆中那样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和时尚。⑪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有删改)1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其作用。(2分)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部分,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4分)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创新题[2023金华金东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5分)过客老猴爹没有想到,过海仔没有等到他巡山归来就走了。19 女儿二杏把消息告诉他时,他的心里一沉,喃喃地说:“不是说,不走了吗?”他满脸怅然,像丢了魂儿似的。二杏对爹说:“他说,他还会回来的。”“等我回来再走,就嫌晚了吗?”老猴爹像受到屈辱一般,嘴里继续咕哝:“我说过,他要走,我不会拦他的。”大半年前,过海仔是被老猴爹从山上背回来的。老猴爹曾是这一带出了名的猎手。禁止狩猎后,老猴爹被林业部门聘为巡山护林员。他在野峪禁区夜间巡查,为的是防止偷盗游猎。那日,天刚蒙蒙亮,老猴爹就起身上山了,不久,他发现一个陌生人昏倒在地。这人就是过海仔。老猴爹将过海仔驮下山来,二杏端水给他喝,他惊恐地盯着老猴爹,倏地,就有泪水漾出了眼睛。过后,听过海仔说,他是海那边的人,跟人进山收购槟榔,不料被骗,钱财遭劫不说,反被打了一身伤,迷迷糊糊中被丢在山上……老猴爹怜惜过海仔,便收留了他。有多少回,老猴爹捉了野沟里的石鲮鱼,要翻山进城去售,就邀过海仔一同去,可过海仔总是找借口婉拒。渐渐地,老猴爹发现,过海仔在他和二杏面前满脸堆笑,可背地里,却总是满腹心事地叹气,有时,他望着山坳出神,二杏喊他几声,他才陡然回过头来。更多的时候,他埋头在老猴爹从城里买来的笔记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文字……老猴爹曾对过海仔说:“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大山待客不强留。”过海仔却满脸惶惑:“不,我留下来陪老爹你,就不走了……”说时他目光抛向二杏,二杏脸热了,转眼望向远方。有时候,老猴爹和二杏出山后,他就独自去巡游大山密林深处。然而,老猴爹压根没有想到,过海仔在他进山巡逻时突然走了……19 山里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转眼,半年过去,过海仔始终没有回来,渐渐地,老猴爹深切的留恋变成一种受骗的失落,二杏憋不住了,就恨恨地骂起过海仔:“爹,他欺骗了我们……”老猴爹没有说什么,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声。转眼又过了几年,老猴爹淡忘了过海仔,再次巡山护林时,过海仔突然有了消息。……【读者来稿】结尾一:过海仔是在一天的午间回来的,春日当空,云淡天高。过海仔跪伏在老猴爹的脚下,哭道:“老爹,原谅我不辞而别,如今才回来,几年前,我开车撞死了人,是一个肇事逃逸的罪犯,是你救了我,收留了我,我才有勇气写下悔过书投案自首,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我被提前释放了……”老猴爹俯身扶起过海仔,欣慰地说:“不枉你待在山上一年,你心头的愁终于解开了……”过海仔把目光投向二杏。二杏鼻子酸酸的,泪流满面……结尾二:黄昏时分,老猴爹从山上回来,二杏早已等在门前,迎着老猴爹让进屋去。屋里空间不大,一张扁形饭桌上放着一壶好茶,还有飘着清香的盐焗石鲮鱼,沿桌摆着三把椅子,老猴爹机警地问:“还有谁?”19 二杏抖出一张发皱的旧报纸,神情异样,说:“爹,还记得过海仔吗?过海仔不是收槟榔的,他是地质队员,勘探时摔伤了脑袋,丢了记忆,他平时在纸上记录的是他恢复记忆后的勘探发现,我们这山上有珍稀的矿藏……他没有骗我们,他进城报告新发现,向大家说明了矿藏的价值……爹,报上还留有他的联系方式……”二杏没有说那张旧报纸的来历,也没有说盐焗石鲮鱼已成了山外的一道美食的报道。那一晚,老猴爹和二杏都吃得很开心……(有删改)14.小文同学想把故事说给班级的同学听,以便大家也参与到续写活动中来。请你根据她的要求,概括小说原文部分的故事情节。(每条不超过60字)(4分)老猴爹的第一人称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悬念—解疑—发展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小文同学的读书笔记完成练习。(4分)小文同学的读书笔记练习练习摘录他惊恐地盯着老猴爹,倏地,就有泪水漾出了眼睛。(1)结合摘录的语句分析过海仔此时的心情。批注过海仔很神秘,两个结尾都将过海仔的形象进行了转变。(2)你认为小文同学的批注合理吗?结合两个结尾的内容,说明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情境题]文后的【读者来稿】经过审定,其中一篇被评为二等奖,另一篇被评为三等奖。小文同学为此发出了讨论帖,请你结合原文内容,完成跟帖。(3分)关于获奖的讨论帖19 楼主小文同学:各位同学,你们能看出哪个结尾获得二等奖了吗?快快留言发表看法,要说明理由。1楼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新考法]小语也想尝试续写结尾,却在关键问题上犯了难,请根据同学们的“滚动问答图”,结合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帮助小语解决难题。(4分)三、作文(50分)18.[2024广州白云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微微山风,像月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秋日薄暮,像菊花点缀的香茗,细腻而芳醇;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如山泉欢唱。心中有爱的人,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好。请以《美好,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1)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19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积累运用1.(1)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兴尽晚回舟(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1)雕镂(2)旌旗(3)长途跋涉3.D【点拨】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根据语境,第一处横线上应填“交头接耳”。故可排除A、C项。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根据语境,第二处横线上应填“因地制宜”。因此可排除B项,故本题选D。4.C【点拨】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序不当和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我们不仅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体验到前人的非凡智慧”改为“我们不仅能从中感悟到前人的非凡智慧,而且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5.(1)略。(2)示例:《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点拨】19 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可以向读者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特色等,语言要流畅,注意字数要求。(3)示例一: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示例二: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点拨】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从《昆虫记》中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昆虫,抓住其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即可。(4)示例:读了《昆虫记》,我感觉昆虫世界是多彩迷人的,科学探索并不枯燥。您与其他昆虫学家不一样,您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为了揭开昆虫世界的一个个奥秘,您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不断地假设,反复地推理,严密地求证,一步步地逼近真相。您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您研究昆虫时的观察方法让我深受启发,谢谢您,法布尔先生!二、阅读(一)6.(1)兴起,指被任用(2)违背(3)同“增”,增加7.(1)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2)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1)句重点词语有:入,指在国内;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匹敌、相当;恒,往往。(2)句重点词语有:知,明白。8.(1)对……说(2)沉溺【点拨】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句意:唐太宗对侍臣们说。谓,对……说。19 (2)句意: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耽,沉溺。9.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点拨】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本句句意为: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失败的,(帝王)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故应断句为: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10.两文都强调了治国需要贤臣辅助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点拨】结合【甲】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和【乙】文中的“古之昏君……便不存意”可知,两文都强调了治国需要贤臣辅助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乙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我常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才酿成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碍国家大事,又扰害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是失败的,(帝王)19 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让你们做我的耳目。不要以为国家太平无事,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二)11.本文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刺绣的绣法、刺绣的地域之别、中国刺绣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点拨】根据第②段中的“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西周的……等情况”,第③段中的“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第④段中的“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第⑤段中的“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第⑥段中的“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可概括出“刺绣的历史与发展”;根据第⑦段中的“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可概括出“刺绣的绣法”;根据第⑧段中的“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可概括出“刺绣的地域之别”;根据第⑨段中的“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可概括出“中国刺绣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2.举例子。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绝伦的刺绣残片这一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了“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这一观点,富有代表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3.“据《尚书》记载”表明“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这一事实,出处准确、权威,增强了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三)14.老猴爹的第一人称视角:“我”在巡山时救下了过海仔,收留他成为家庭的一员,有一天他却在“我”19 进山巡逻的时候突然走了,几年没有音信。悬念—解疑—发展的角度:过海仔突然走了,老猴爹很伤心,老猴爹自从救下过海仔,就把他当作亲人了,如今他却不打一声招呼就走了,至今没有音信。【点拨】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根据题干要求,本题的情节概括需从“老猴爹的第一人称视角”和“悬念—解疑—发展的角度”两个角度分析概括。从“老猴爹的第一人称视角”分析概括时,应把人称换为第一人称。从“悬念—解疑—发展的角度”分析概括时,要梳理文章情节,抓住关键信息。15.(1)过海仔一开始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感到紧张、害怕,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是陌生人救了自己,内心感激,同时,庆幸自己经历灾难后还活着。【点拨】题干要求“结合摘录的语句分析过海仔此时的心情”,实际上是对句子内容进行理解分析。从“他惊恐地盯着老猴爹,倏地,就有泪水漾出了眼睛”中的“惊恐”和“泪水”可以看出,过海仔一开始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感到紧张、害怕,过了一会儿,他发现是陌生人救了自己,内心感激,同时,庆幸自己经历灾难后还活着。(2)示例一:我认为小文同学的批注合理。过海仔一开始是一个心善、懂得感恩的人,后来不辞而别,显得他言而无信。“结尾一”通过“投案自首”的行动,扭转了过海仔的负面形象,让他成为改过自新的人。“结尾二”通过“地质队员”的身份和“旧报纸”上的报道,赋予了过海仔勇担责任、言而有信的形象。两个结尾都扭转了过海仔的形象。19 示例二:我认为小文同学的批注不合理。不辞而别的行为体现了过海仔遇事逃避、责任心不足的特点。“结尾一”中的肇事逃逸,恰好就印证了他不负责任的一面,形象没有改变。16.示例一:我认为结尾一获得了二等奖。因为该结尾有“投案自首”的情节,也有“坦白从宽”的表现,符合时代风貌。过海仔的归来解开了之前不辞而别的悬念,符合小说的转承,展现了“改过自新”的人物形象。示例二:我认为结尾二获得了二等奖。因为该结尾多处与前文形成铺垫与呼应,比如点明了过海仔为什么经常在笔记本上写密密麻麻的文字等,“盐焗石鲮鱼”的出名表现了过海仔对老猴爹的怀念,紧扣原文内容,升华了过海仔的人物形象。另外,该结尾变换了叙述视角,以“二杏”的视角交代过海仔的经历,产生了“反转”的效果,给读者以想象空间。【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妙处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需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两个结尾谁更适合“二等奖”。可以从两个结尾中自选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7.示例:不该回到大山,文章标题是《过客》,“过客”就是经过的客人,往往指来过又离开的人,所以过海仔不回到大山更切题;同时,过海仔是大山的过客,也是老猴爹和二杏的过客,与文中“大山待客不强留”相呼应,体现了老猴爹的洒脱和包容,也体现了过海仔勇于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形象。【点拨】题干要求结合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围绕“过海仔该不该回到大山”展开论述。此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从多个方面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三、作文19 18.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有两个信息:“美好”“从未缺席”,涉及面广,提供了选材的自由性。“从未缺席”指从未离开,始终都在,要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美好”比较虚幻,要化虚为实,虚实结合。写作时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选好写作角度,如“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等。文体方面,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例文:美好,从未缺席我轻轻合上手中的书本,望向窗外。冥冥之中,我与它——一棵挺拔的郁郁葱葱的小树相见。嫩黄色的花隐在一片青翠中,娇羞地垂着脑袋,似着素衣的舞女,又似一群展翅欲飞的蝴蝶。一阵夹杂着淡淡花香的清风轻轻拂过脸颊,风中那甜而不腻的清香充盈了心扉。我索性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让整个人都沐浴在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哦,我从未发现,原来,一阵淡淡的花香里也隐藏着如此甜蜜的美好。回到家,如往常一样,爷爷正坐在阳台上,轻轻地晃着他那把陈旧的太师椅,惬意地晒着太阳。我悄悄放下沉重的书包,同时也放下了学校里经历的所有不快,与爷爷一起,享受这温馨一刻。我顺手拿起一份报纸,静静地阅读。“吃饭啦!”奶奶在厨房里大声呼唤道。我正看得入迷,爷爷也似乎没有听见,继续闭着眼假寐。奶奶见没人应她,便跑到阳台上,看我和爷爷都没反应,不禁笑骂道:“你们爷孙俩还真是一个德行,吃个饭也要别人催促几遍。”爷爷缓慢地睁开了眼,我与爷爷相视一笑。我从未发现,原来,一句平常的话语里也隐藏着如此温暖的美好。19 吃罢晚饭,想起今天没什么作业,我便陪着爷爷奶奶出去散步。我们走在小路上,道路两旁有高大的枫树,有的叶子已经落在地上。我无意中踩到一片枯叶,脆脆的声音真让人心生欢喜。于是我找到另一片枯叶,使劲踩下去。我玩儿够后,抬头忽然发现爷爷奶奶已经走远。我没有追过去,而是静静地跟在他们后面。两个老人相携着向前走去,夕阳为他们镀上一层金边,似真似幻,那两个蹒跚的影子似乎溢满了醉人的幸福与温馨。我从未发现,原来,一对相携的背影里也隐藏着如此令人心安的美好。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美好,从未缺席,一直就在我们身边。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8-30 07:0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72.72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