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
>
化学
>
科粤版(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卷(2024年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答案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水力发电B.破译人类基因密码C.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2.考试时,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其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3.中华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树万树梨花开B.疑是银河落九天C.江枫渔火对愁眠D.千锤万凿出深山4.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到试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小刚收到一个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玩具,他认为其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绒,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形成假设B.设计并实施实验9 C.形成结论,建构模型D.表达交流6.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处理方式错误的是( )A.若眼睛里溅入了稀酸或稀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B.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45mL液体C.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试剂时,可将试剂直接放在托盘里称量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在仪器口的正上方7.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8.“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基本化学观念。下列物质的用途未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铜丝用于制作电线C.氢气用作高能燃料D.蜡烛用作照明工具9.小林同学仰视量取了16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6mL,他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10mLB.<10mLC.>10mLD.无法判断10.用下图所示方法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10题)A.通过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B.实验2中在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在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9 C.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空气中的高D.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O2含量比空气中的低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11.(4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有难闻的鱼腥味的气体,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为氧气(O2)。臭氧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臭氧可用来处理饮用水,这是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臭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用臭氧处理饮用水,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4)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使用臭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12.(5分)可以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下列物质,请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1)酒精和水:________。(2)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________。(3)酱油和醋:________。(4)铜丝和铝丝:________。(5)铁块和铝块(同体积):________。13.(15分)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第13题图1)(1)写出图1中常见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________(填标号,下同)。(3)需要垫上陶土网加热的是__________。9 (4)量取8mL的水,需要用__________。(5)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6)如图2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第13题图2)①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放置位置先如图________(填字母,下同),最后如图________;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放置位置如图D,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__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14.(8分)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加热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金属块:__________________。(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酒精灯的焰心对试管进行加热:__________________。(6)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______。(7)用50mL的量筒量取3.5mL的水:__________________。(8)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10分)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1)小明家有一批郁金香的盆栽,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花,小明猜想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花。小明的实验结果与原来的猜想不符合,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猜想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猜想相符9 D.重新建立猜想,实验探究(2)已知: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烧;水具有灭火作用;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变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①对此,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同学所采用的验证方法是________;A.实验B.调查C.上网查询D.和同学讨论④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9分)如图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第16题)(1)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点燃后的镁条应移至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上方,以防烫坏实验桌。(2)实验时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3)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相应物质后面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用镁条燃烧的现象,请举出镁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9分)小明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1)首先他发现两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下同),酒精是________。9 (2)分别点燃蜡烛和酒精灯,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都有火焰产生②火焰都呈蓝色③都发光、放热④都产生浓烟⑤火焰都分为三层(3)如图1,将木条分别迅速插入蜡烛火焰和酒精灯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能观察到木条上有明显烧焦痕迹的位置是木条与火焰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下同)接触的位置,说明酒精灯的________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实验室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________________。(第17题图1)(4)实验中,小明还观察到蜡烛火焰周围的石蜡熔化为液态蜡油,部分蜡油沿蜡烛流淌并重新凝固成石蜡。试分析,石蜡在“熔化—凝固”过程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图2为结束实验时小明熄灭火焰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5)小明联想到妈妈在天然气灶上烧水时,常将水壶放在炉架上加热。于是他预测,炉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题图2)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18.(10分)某同学发现铜受热后变黑,并对此进行探究。【作出猜想】猜想1:铜附着有黑色的烟灰;猜想2:联想到镁条燃烧实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设计并实施实验】实验方案现象结论将铜片放于试管内加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洁净的布条擦拭已冷却的铜片上的黑色物质铜片上的黑色物质不能被布条抹去将长条的铜片放于塞有软木塞的试管内,先加热最左端,直到铜片不再变黑,再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铜片最左端变黑,铜片最右端经加热一段时间后不变黑③铜片最左端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铜片最右端加热不变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铜片加热变黑的文字表达式,并在相应物质后面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与迁移】为进一步验证铜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同学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将铜片放入密闭装置中加热(如图1),用传感器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与时间”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第18题)(1)反应后恢复到室温,玻璃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以上实验能证明铜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证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答案一、1.C 2.D 3.C 4.A 5.A 6.C 7.D 8.B9.C 点拨:开始采用仰视读数为16mL,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6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6mL,则剩余的液体体积小于6mL,所以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16mL-6mL=10mL。故选C。10.D二、11.(1)常温下是天蓝色气体(合理即可) (2)化学(3)化学 (4)防止发生泄漏(合理即可)思路点睛:注意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描述的是能力,一般有“可以、能够、能”等字眼,变化描述的是过程,一般有“生成了、变成了”等字眼。12.(1)气味 (2)味道 (3)气味 (4)颜色 (5)质量13.(1)①量筒 ②酒精灯 ③玻璃棒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试管夹(2)④ (3)⑤ (4)①④ (5)①③④⑤(6)①B;A ②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③1~2mL;铺满试管底部点拨:(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胶头滴管。(3)能用来加热的常见仪器是试管、烧杯等,试管可直接加热,烧杯需垫上陶土网加热。(4)量取8mL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5)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需要用烧杯溶解,玻璃棒搅拌,取用一定量的水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6)①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先横放如图B,将块状固体置于试管内壁,然后慢慢竖立试管,使块状固体滑至试管底部,最后试管放置位置如图A;②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如图D,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③取用试剂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要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14.(1)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2)砸破玻璃容器底部(3)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4)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 (5)试管炸裂 (6)液体试剂腐蚀胶帽 (7)造成较大误差9 (8)引燃酒精灯内的酒精,引起火灾15.(1)D (2)①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 ②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合理即可) ③A ④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点拨:(2)①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导致火焰逐渐变弱,则可以提出问题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④用一氧化碳代替蜡烛重做实验,出现相同的现象,说明火焰变弱不是水造成的,目的是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16.(1)坩埚钳;陶土网(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生成白色固体(3)镁(Mg)+氧气(O2)氧化镁(MgO)(4)作照明弹(合理即可)17.(1)固态;液态 (2)①③⑤(3)外焰;外焰;用外焰加热 (4)没有;B(5)使壶底与天然气外焰接触,便于加热(合理即可)三、18.【作出猜想】黑色物质是铜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设计并实施实验】①铜片变黑 ②黑色物质不是烟灰③氧化铜;氧气在加热铜片最左端时已被完全消耗,加热最右端时没有了氧气,不能生成氧化铜 铜(Cu)+氧气(O2)氧化铜(CuO)【拓展与迁移】(1)减小(2)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装置内的氧气体积分数降低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课件(科粤版九上)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2化学实验室之旅课件(科粤版九上)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3物质的变化课件(科粤版九上)
最新粤教初中化学九上《1.0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PPT课件 (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教案(科学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2化学实验室之旅教案(科学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3物质的变化教案(科学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科学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课件(粤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测试卷(科学版 2024年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09-01 23:20:01
页数:9
价格:¥3
大小:239.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