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机械运动、声现象和物态变化(考点串讲)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5

2/55

3/55

4/55

剩余5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1机械运动、声现象和物态变化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大串讲知识串讲方法模型归纳巩固提升人教版 知识串讲01第1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其他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km=103m,1dm=m,1cm=m,1mm=m,1μm=m,1nm=m。2.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②使用时,刻度尺要紧贴着被测物体的表面且与被测边保持;③读数时,视线要刻度尺;米10-110-210-310-610-9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平行正对 知识串讲01④记录数据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注明单位。3.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秒(s),其他时间单位间的换算:1h=min,1min=s4.误差:之间的差别。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避免,错误是避免的。6060测量值和真实值不可可以 知识串讲01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所选取的。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但被研究的物休不能选作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位置随时间标准物没有 知识串讲01注意(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地面 知识串讲01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②相同路程下,比较物体所用的;③比较物体的速度。2.速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公式v=s/t,单位:m/s1m/s=km/h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公式v=s/t,常用来测平均速度。4.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且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路程3.6速度不变时间 知识串讲015.运动图像(1)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越大 知识串讲01(2)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减速运动)。越来越小越来越大 知识串讲01四、速度的测量1、测量运动物体的可以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测量时应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例如,用直尺、卷尺等测量长度,用秒表、手表等测量时间。测量时要注意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等。2、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测量平均速度时,必须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在具体问题中,如何设计实验测出路程和时间时关键。平均速度 知识串讲01第2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不能传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振动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波 知识串讲01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340 知识串讲01注意: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串讲01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5.人的听觉: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频率振幅材料、结构 知识串讲01注意: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声波次声波 知识串讲01三、声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2、声音可以传递。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信息能量 知识串讲01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三方面加以控制。3.人们用(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噪声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分贝 知识串讲01第3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2)待示数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0℃100℃容器的底或壁稳定相平 知识串讲01注意: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 知识串讲01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叫作熔化,这一过程需要热量。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叫作凝固,这一过程需要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区别: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温度。(2)熔化(或凝固)条件:①达到熔点(或凝固点)②继续吸热(或放热)。(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吸收放出有固定没有固定 知识串讲01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的过程叫汽化,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2.液化:物质从的过程叫液化,这一过程需要放出热量。3.蒸发与沸腾(1)蒸发:在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2)沸腾:在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液态变为气态气态变为液态任何温度一定温度 知识串讲01注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2)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如:液化石油气。(3)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知识串讲01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的过程叫升华,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2.凝华:物质从的过程叫凝华,这一过程需要放出热量。3.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现象(1)升华: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2)凝华: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等。(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知识串讲014.水的物态变化(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2)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3)理解“白气”和“白雾”: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 方法模型归纳021.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一、物体相对运动的判断 方法模型归纳02例1.(23-24八年级下·安徽六安·期末)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了具有对称之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当“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B.“神舟十七号”和“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都是运动的C.“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十七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和核心舱”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B 方法模型归纳02例2.(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小文元旦期间跟爸爸一起开车去平源游玩,小汽车在路上行驶时,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文是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车是的(以上均选填“静止”或“运动”)。静止运动 方法模型归纳02二、速度的计算问题1、火车过桥问题: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2、相遇问题公式: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甲的路程=相遇路程-乙走的路程 方法模型归纳023、追及问题公式:(1)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及路程)(2)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3)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4、顺流逆流问题的公式为(1)顺流速度=船的速度+水流速度(2)逆流速度=船的速度-水流速度 方法模型归纳025、列车时刻表问题:(1)仔细阅读时刻表,理解列车的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停靠站点以及各站点之间的时间间隔。(2)确定关键信息:确定列车的起始站和终点站,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确定列车在各个站点的停留时间。6、声速问题: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标准大气压和15°C的条件下,声速大约为340米/秒。 方法模型归纳02例3.(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小明打车出门去办事,表格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打印发票的部分信息,试求:(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若该出租车某次在行驶过程中,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24km,求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市国家税务局通用机打发票联车号:*****日期:2021﹣05﹣03乘车时间:8∶00下车时间:8∶10单价:2.6元/km里程:6km金额:****元 方法模型归纳02解:(1)由车费发票可知,则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t2-t1=8∶10-8∶00=10min由车费发票可知,路程s=6km,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3)由图乙所示的速度可知,v′=60km/h,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6km/h;(2)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4h。 方法模型归纳02三、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方法模型归纳02例4.(23-24八年级上·福建泉州·期末)中国古乐中一般使用“宫、商、角、微、羽”五个音阶,如图是跨学科实践小组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水管制作的“宫、商、角、徽、羽”五音排箫,这五音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振幅C 方法模型归纳02例5.(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如图所示,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空气柱的产生的,上推活塞,哨声越来越,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从声音的特性中选择)。振动高响度 方法模型归纳02四、声音的波形图波形图的主要参数:频率: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波形图中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反映了频率。波形越密,频率越高;波形越疏,频率越低。振幅:振幅决定了响度的大小。波形图的上下高度表示振幅。波形越高,振幅越大;波形越低,振幅越小。波形:波形反映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波形代表不同的音色 方法模型归纳02例6.(23-24八年级上·湖北黄石·期末)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低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D.乙和丙的响度、音色、音调一样B 方法模型归纳02例7.(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资料中查到的a、b两列声波图,那么产生两列声波的声源在振动时,声源振动快的是波声源,振幅大的是波声源。aa 方法模型归纳02五、三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特点及判定(1)汽化,吸热;(2)液化,放热;(3)升华,吸热;(4)凝华,放热;(5)熔化,吸热;(6)凝固,放热。 方法模型归纳02例8.(23-24八年级上·山东潍坊·期末)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车窗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提高水的凝固点D.冬天汽车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A 方法模型归纳02例9.(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2022年12月3日,黑龙江黑河市最低气温达零下30℃,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卞赟解释道: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晶,同时热水相比于冷水更易甩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遇冷会(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或“放”)热。凝华凝固放 巩固提升031.(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医务人员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使用的器材中,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的声音,能提高音调B.医用口腔镜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再放入口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C.医生为病人打针时,用酒精棉擦拭皮肤,人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的原因D.医生使用体温计给病人测量体温后,可用沸水对体温计进行消毒C 巩固提升032.(23-24八年级上·云南文山·期末)小明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了写单位,以下记录的数据中,单位为dm的一项是(    )A.八年级物理书厚度是1.35B.一个人的身高是16.5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0D.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是1.67B 巩固提升033.(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如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物质温度保持不变,既不放热,也不吸热。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C 巩固提升034.(23-24八年级下·云南楚雄·期末)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了“迎五四,颂青春”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的合唱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D.优美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A 巩固提升035.(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C.只有固体和气体可以传播声音D.真空也可以传播声音B 巩固提升036.(23-24八年级下·安徽马鞍山·期末)在水平路面上,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在0~5s内,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B.在0~5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甲的后方运动C.在第10s时,甲、乙两车行驶的速度相同D.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B 巩固提升037.(23-24八年级上·四川南充·期末)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天宫”迎来第三次“太空会师”。航天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航天员之间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这是因为他们说话时声音的不同。振动音色 巩固提升038.(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小丽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后,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物体长度为cm。13.50 巩固提升039.(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12月16日,冷空气来袭,导致绵阳三台、盐亭、梓潼甚至城区部分地区飘起了雪花,让久违下雪的人们异常兴奋。从物理的视角分析,雪花的形成过程发生了(选填“凝固”“液化”或“凝华”):翌日清晨,小明乘坐公交车上学途中,发现车窗玻璃内侧有很重的“雾气”,这是一种现象。(均选填“凝固”“液化”或“凝华”)。凝华液化 巩固提升0310.((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致和小知同学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3)观察气泡可知图甲中水处于(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4)小致和小知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A、B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mB。自下而上减少热量散失沸腾时> 巩固提升0311.(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小超乘火车从郑州去洛阳游玩时。(1)在行驶途中,为了估测火车的速度,他做了简单的测量:从经过一根电线杆计时启动,到经过第10根电线杆计时停止,所用时间是15s。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为50m。在这15s内,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70s。则该隧道的长度是多长?(3)若该火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720m的大桥,小超通过询问乘务员得知火车全长180m,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巩固提升03(1)火车的平均速度为(2)该隧道的长度为(3)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2 12:40:01 页数:55
价格:¥3 大小:4.37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