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物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6 透镜及其应用【考题猜想】(75题15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6 透镜及其应用【考题猜想】(75题15大类型)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53
2
/53
剩余5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专题06透镜及其应用【题型1透镜的特点与分类】1【题型2凸透镜对光的作用】2【题型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题型4光心、主光轴与焦点、焦距】4【题型5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5【题型6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6【题型7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8【题型8水凸透镜的利用与防治】9【题型9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10【题型10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12【题型11凸透镜成虛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14【题型12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15【题型13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16【题型1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7【题型15望远镜的组成部分及原理】18【题型1透镜的特点与分类】1.(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用某一透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那么下列图示中合适的是( )A.B.C.D.53 2.(23-24八年级上·新疆和田·期末)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3.(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A部分(透明体)相当于透镜,对光线有作用,灯泡的灯丝放在处,手电筒射出的光是平行光。【题型2凸透镜对光的作用】4.(23-24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如图,虚线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是( )A.B.C.D.5.(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一透镜,让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该透镜的镜面,在墙壁上得到了一个较大的光斑,关于虚线框内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B.一定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可能是凹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D.可能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6.(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的一块长方形玻璃,内部有一个很大的圆形空气泡,当一束平行光从左平行射向它时,它对这束平行光将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实际上,我们可以用图中竖直线将它分作左右两块来看,就相当于是有两个透镜。53 7.(23-24八年级上·四川南充·期末)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该透镜是透镜,焦距OP(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题型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8.(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小红把透镜正对太阳光贴在纸面上,纸面呈现一个与透镜大小相当的光斑。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变大变暗,则该透镜( )A.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9.(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凹透镜是( )A.aB.b、dC.c、dD.a、b、d10.(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如图,截面为长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对图示光束具有作用。11.(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一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则此透镜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53 【题型4光心、主光轴与焦点、焦距】12.(22-23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13.(22-23八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OF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14.(22-23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53 A.一定小于8cmB.一定等于8cmC.一定大于8cm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15.(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下方,纸上呈现一个圆光班,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由此可推断该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透镜种类是。若透镜焦距小于l,在透镜逐渐靠向纸面的过程中,会看到圆光斑(填光斑大小变化情况)。16.(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小芳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于凸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当将该凸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题型5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17.(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如图所示,乘坐高铁需要通过“刷脸”进站,乘客进站时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通过进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刷脸”时,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18.(23-24八年级上·福建·期末)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拍得的像的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60mm,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A.120mm以外B.略小于60mmC.恰为120mmD.恰为60mm53 19.(23-24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光学仪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正立放置20.(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较为麻烦。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采用了(长/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接近(1倍/2倍)焦距处。21.(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如图所示,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c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房子,看到房子清晰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像,用水膜靠近看书本上的字是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说明它是一个透镜。【题型6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2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现在,很多家庭购买了投影电视机。如图所示,某型号投影电视机将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并将所成的像投射到特制屏幕或者白墙上;屏幕画面的大小可通过移动投影仪的前后位置来调节。关于投影电视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面镜B.使用时,屏幕离投影仪的距离应大于二倍镜头焦距C.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要想使屏幕画面更大一些,可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53 23.(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B.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焦距C.屏幕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镜头远离投影片,适当调整投影仪的位置,可以成更大的像24.(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哪个光学元件是根据这个成像原理做成的( )A.照相机B.投影仪C.摄像机D.放大镜25.(23-24九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所示为投影仪投影光路。如果用投影仪投影胶片时,想使屏幕上的字大一点,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镜头(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一些。图中的平面镜此时起到的作用(选填“成像”或“改变光路”)。26.(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周末小琳陪妈妈逛商城时,看到许多商场店家把广告用灯打到地面上。她查阅得知这是一款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地面上的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53 【题型7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27.(23-24八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如上图所示,小金通过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灯”两字是放大的虚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4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2cm28.(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在2023年9月25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赛中,由李越宏、刘杨攀、王鑫杰组成的中国队以1765环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夺冠。下列与射击时“三点一线”原理相同的现象是( )A.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B.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C.笔直的光线射入树林中D.手机拍照29.(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智造”汽车加速驶向全球。智能汽车可以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关于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相同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53 30.(23-24九年级下·河南郑州·期中)明代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句中的“此物”属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其对光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31.(23-24八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伟在重阳节送给爷爷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如图所示)。剪指甲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比一倍焦距,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像。【题型8水凸透镜的利用与防治】32.(22-23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中)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矿泉水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潜望镜33.(22-23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所示漫画中,小松鼠在树上玩得正欢,见小狐狸急匆匆从树下跑过,小松鼠感到奇怪。关于小狐狸是否撒谎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狐狸撒谎,矿泉水瓶不可能引起火灾B.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可以使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火灾,故小狐狸没有撒谎C.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使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火灾,故小狐狸没有撒谎D.无法判断小狐狸是否在撒谎34.(23-24八年级下·北京顺义·期末)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所用凸透镜焦距f=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3 A.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可以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时,要想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35.(23-24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根据所学透镜知识,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装置的主要部分是开有细缝的小盒、充满水的“青霉素”小药瓶、小灯泡、电池、导线等,其中,装水的小药瓶可对光起作用。移动小药瓶,当灯泡处在小药瓶的的位置时,就有平行光束从细缝中射出。36.(23-24八年级上·四川雅安·期末)在森林中随意丢弃垃圾是不文明行为,尤其是随意丢弃尚未喝尽的矿泉水瓶可能酿成森林火灾。矿泉水瓶里剩下了一些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镜的效果,当阳光被(选填“会聚”或“发散”)在杂草上,达到杂草燃烧温度,杂草燃烧可能引发森林火灾。【题型9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37.(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末)尼玛同学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成(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38.(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不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B.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此时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原理相同53 D.若将蜡烛移至刻度处时,为使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至刻度处39.(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u=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向8cm处移动的过程中,成虚像且像逐渐变大D.成实像时,若将物体远离透镜,则光屏也应远离透镜才能呈现清晰的像40.(23-24八年级上·湖北荆州·期末)小轩学习了透镜后,在家用放大镜做实验。当物体距放大镜10cm时,在放大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放大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小轩家的放大镜焦距范围是( )A.5cm<f<10cmB.5cm<f<7cmC.7cm<f<10cmD.f<5cm41.(23-24八年级下·上海静安·期末)某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像距为25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厘米(选填“10”或“15”);接着,移动该发光体使物距变为30厘米,则所成的像是的(选填“缩小”或“放大”)。42.(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要使屏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将幻灯片镜头,并使屏幕镜头。43.(2023·山东枣庄·二模)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接下来把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可以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53 【题型10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44.(23-24八年级上·陕西安康·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B.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D.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45.(23-24八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A.物距减小时,像距也减小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C.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D.当物距u=25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46.(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小明把蜡烛移至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然后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蜡烛那么他将看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B.53 C.D.47.(23-24八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通过凸透镜观察某一图画,若凸透镜先贴着图画,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图画的像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丁→甲→丙D.丙→甲→乙→丁48.(23-24八年级上·重庆南川·期末)如图所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学校门口张贴的“健康码”,进入学校的人员需要健康码扫码认证,认证结果为绿码时,方可入校。用于扫码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49.(23-24八年级下·上海宝山·期末)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最终会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50.(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交警利用一架警用无人机搭载一个微型摄像机拍摄违章画面。来自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在感光片上形成景物的实像。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填凸或凹)透镜,当无人机上升时,为了拍摄到清晰的画面应使镜头与感光片的距离(填增大、不变或减小)。53 【题型11凸透镜成虛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51.(23-24八年级上·福建龙岩·期末)小龙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判断正确的是( )A.等于20cmB.等于10cmC.大于20cmD.小于10cm52.(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时候,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着光屏的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能够观察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A.B.C.D.53.(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某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物距u、像距v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当u=1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像B.当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当u=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D.当u=2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54.(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凸透镜成的虚像与平面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且(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平面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与有关。55.(23-24八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末)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1)成虚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为:;(2)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3)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L1L2。53 【题型12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56.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B.f=5cmC.f=8cmD.f=12cm57.(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佩戴凹透镜矫正C.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58.(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人群中近视眼比例很高,很多人选择通过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进行矫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眼球的结构相当于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在眼球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近视眼是因晶状体太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D.激光矫正相当于给眼球戴了一副隐形的凹透镜59.(23-24八年级上·天津和平·期末)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内容:他先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烛焰的像,则他选择凸透镜的焦距为cm;观察图所示的凸透镜形状,可以确定他选择的凸透镜是图(选填“甲”或“乙”)。60.(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德州东站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透镜,它对光具有作用,它的焦距应小于cm。53 61.(22-23八年级上·四川达州·期末)小涵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8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题型13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62.(23-24八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63.(23-24八年级下·湖北恩施·期末)小文看远处物体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他的眼睛( )A.近视了B.远视了C.很正常D.需凸透镜矫正64.(23-24八年级下·贵州贵阳·期末)如图所示,这是仿生机械眼球,该装置未来将用于代替有缺陷的人眼,它内部有一块具备自动变焦功能的微型凸透镜,眼球可随意观察一定范围内的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像成在内部固定不动的微型底片上。当眼球观察远处物体时,微型凸透镜的焦距与观察近处时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3 65.(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眼球的结构如图甲所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成(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填“厚”或“薄”),对光的偏折能力比较(填“强”或“弱”),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就容易形成近视眼,图乙中能解释近视眼成因的是(填标号)。【题型1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66.(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2023年6月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其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光路正确的是( )A.甲 乙B.甲 丁C.乙 甲D.丙 丁67.(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我们的教室安装了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白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白板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透镜二倍焦距C.画面经投影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D.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68.(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放大镜对光都有会聚作用B.两个放大镜都是成放大的像C.两个放大镜都是成倒立的像D.两个放大镜都是成虚像69.(23-24八年级下·陕西汉中·期末)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林的爷爷患上远视眼,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53 (选填“薄”或“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如图所示,图(选填“甲”或“乙”)是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远视眼应配戴(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70.(23-24八年级下·湖北咸宁·期末)明代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是说上年纪的人,眼睛内晶状体会变得(选填“突出”或“扁平”)一些,焦距会变(选填“长”或“短”),看不清近处的字,句中的“此物”属于(选填“凸”或“凹”)透镜。71.(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如图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题型15望远镜的组成部分及原理】72.(23-24八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目镜焦距之内B.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把远处的物体先放大,便于观察C.目镜相当于投影仪,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放大实像再次放大观察73.(23-24八年级上·四川达州·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7453 .(23-24七年级下·四川巴中·期末)如图是物理兴趣小组的“自制水滴显微镜”,在实验中,应使被观察物体、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图中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它应该能看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是像(选填“实”或“虚”);若要使看到的像更大,应该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水滴与物体的距离,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75.(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子可以(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成的是(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53 专题06透镜及其应用【题型1透镜的特点与分类】1【题型2凸透镜对光的作用】2【题型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4【题型4光心、主光轴与焦点、焦距】5【题型5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8【题型6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10【题型7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12【题型8水凸透镜的利用与防治】14【题型9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16【题型10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20【题型11凸透镜成虛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23【题型12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26【题型13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29【题型1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30【题型15望远镜的组成部分及原理】32【题型1透镜的特点与分类】1.(23-24八年级上·湖南怀化·期末)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用某一透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那么下列图示中合适的是( )A.B.C.D.53 【答案】D【详解】我们用某一透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说明该透镜能够成放大的像,而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该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3-24八年级上·新疆和田·期末)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C【详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图中①③⑤属于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图中②④⑥是凹透镜。故选C。3.(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A部分(透明体)相当于透镜,对光线有作用,灯泡的灯丝放在处,手电筒射出的光是平行光。【答案】凸会聚焦点【详解】[1][2][3]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灯丝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线。【题型2凸透镜对光的作用】4.(23-24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如图,虚线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是( )A.B.C.D.【答案】B53 【详解】B.如图所示,该元件将平行光线会聚于一点,该点为焦点,该元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是凸透镜,故B符合题意;AC.如图所示,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C不符合题意;D.是平行的玻璃砖,对光线不会聚也不发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一透镜,让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该透镜的镜面,在墙壁上得到了一个较大的光斑,关于虚线框内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B.一定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可能是凹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D.可能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答案】D【详解】①让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该透镜的镜面,在墙壁上得到了一个较大的光斑,说明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则虚线框内的透镜可能是凹透镜。②如果透镜到墙壁的距离较远,虚线框内的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平行光垂直射向凸透镜的镜面发生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后继续传播也能在墙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光斑,如下图所示综上所述,虚线框内的透镜,可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C错误,故D正确。故选D。6.(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的一块长方形玻璃,内部有一个很大的圆形空气泡,当一束平行光从左平行射向它时,它对这束平行光将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实际上,我们可以用图中竖直线将它分作左右两块来看,就相当于是有两个透镜。53 【答案】发散凹【详解】[1][2]当一束平行光从左平行射向它时,从图中可以看到,该玻璃左边部分,中间薄,两端厚,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同理,该玻璃右边部分也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用图中竖直线将它分作左右两块来看,就相当于是有两个凹透镜。7.(23-24八年级上·四川南充·期末)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该透镜是透镜,焦距OP(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凸大于【详解】[1]可知,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经透镜的作用后光线会聚,由此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2]因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而a光线如果不发生折射,将射向OP的外侧,又因为a不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所以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一定在焦点的左侧,所以此时OP小于焦距,焦距大于OP。【题型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8.(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小红把透镜正对太阳光贴在纸面上,纸面呈现一个与透镜大小相当的光斑。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变大变暗,则该透镜( )A.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是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答案】B【详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纸面上的光斑与透镜大小相当时,说明此时的光斑是透镜的焦点,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变大变暗,这是因为透镜的焦点在远离纸面的过程中,光斑的面积增大,但由于透镜的焦距不变,所以光斑的亮度会降低,因此该透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53 故选B。9.(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凹透镜是( )A.aB.b、dC.c、dD.a、b、d【答案】D【详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如图所示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故选D。10.(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如图,截面为长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对图示光束具有作用。【答案】发散【详解】玻璃材质的中空部分是空气,此玻璃体可以看成由左右两个凹透镜组成。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11.(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一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则此透镜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答案】凹透镜【详解】图示中,放入透镜后,光的会聚点变远,说明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题型4光心、主光轴与焦点、焦距】53 12.(22-23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答案】A【详解】C.纸上呈现的是会聚状态的光斑,所以一定是凸透镜,故C错误;A.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的,说明纸没在焦点处。如果焦点在透镜和纸之间,焦距小于l,当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变大。如果纸在透镜和焦点之间,焦距大于l,当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故A正确;B.纸上的光斑是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后形成的光点,不是太阳的像,故B错误;D.移动纸的过程中,不管光斑变大变小,凸透镜没有变,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A。13.(22-23八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OF的距离越短,说明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答案】C【详解】A.O点是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不是焦点,故A错误;B.只有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束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会聚于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的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也就是焦距OF53 越短,故C正确;D.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并不改变凸透镜的形状,不影响凸透镜的会聚光线的性质,只是穿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故D错误。故选C。14.(22-23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8cmB.一定等于8cmC.一定大于8cm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答案】A【详解】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该光斑不是凸透镜的焦点;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不等于8cm;由题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由平行光经凸透镜后的成像规律得,凸透镜的焦点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8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下方,纸上呈现一个圆光班,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由此可推断该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透镜种类是。若透镜焦距小于l,在透镜逐渐靠向纸面的过程中,会看到圆光斑(填光斑大小变化情况)。【答案】会聚凸透镜先变小后变大【详解】[1][2]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说明该透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3]当透镜焦距小于l时,透镜靠近纸面会经过焦点,会看到圆光斑先变小后变大。1653 .(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小芳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于凸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当将该凸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答案】会聚先变小后变大7【详解】[1]小芳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10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表明光会聚了,即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3]当将该透镜靠近白纸垂直移动6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都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也就是说不是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说明凸透镜的焦点在两次出现光斑的中间,可知此过程中的光斑是先变小后变大,两次光斑之间的距离为6cm,凸透镜焦点距第一次的光斑距离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题型5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特点】17.(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如图所示,乘坐高铁需要通过“刷脸”进站,乘客进站时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通过进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刷脸”时,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C.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详解】A.根据摄像头的结构特点可知,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BCD.“刷脸”时,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人脸与摄像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B正确,CD错误。53 故选B。18.(23-24八年级上·福建·期末)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拍得的像的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60mm,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A.120mm以外B.略小于60mmC.恰为120mmD.恰为60mm【答案】B【详解】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像距为60mm,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即f<60mm<2f故焦距范围30mm<f<60mm此时的物距较大,像距较小,所以焦距略小于60mm。故选B。19.(23-24八年级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光学仪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正立放置【答案】B【详解】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A错误;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C错误;D.使用幻灯机时,幻灯机成的是倒立的像,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故D错误。故选B。20.(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较为麻烦。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采用了(长/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接近(1倍/2倍)焦距处。【答案】短1倍【详解】[1][2]要得到清晰的像,就要使得像出现在底片上。用“傻瓜”照相机拍照时,无论景物远近,都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物距的改变对像距大小的影响不大,就是说无论物距多大,像总是成在略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的小范围内,因此,要求焦距非常小,使物距总满足远大于2倍的焦距。所以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接近1倍焦距处。253 1.(23-24八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如图所示,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c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房子,看到房子清晰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像,用水膜靠近看书本上的字是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说明它是一个透镜。【答案】倒立放大凸【详解】[1]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房子,物距大于像距,看到的房子是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2]用水膜靠近看书本上的字,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3]水膜的作用即相当于照相机,也相当于放大镜,说明水膜相当于凸透镜。【题型6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2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现在,很多家庭购买了投影电视机。如图所示,某型号投影电视机将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并将所成的像投射到特制屏幕或者白墙上;屏幕画面的大小可通过移动投影仪的前后位置来调节。关于投影电视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面镜B.使用时,屏幕离投影仪的距离应大于二倍镜头焦距C.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要想使屏幕画面更大一些,可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答案】D【详解】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BC.根据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可知,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屏幕离投影仪的距离应大于二倍镜头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C错误;D.要使墙上的像(实像)变大,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所以应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故选D。53 23.(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B.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焦距C.屏幕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镜头远离投影片,适当调整投影仪的位置,可以成更大的像【答案】D【详解】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镜头远离投影片,适当调整投影仪的位置,可以成更小的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4.(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哪个光学元件是根据这个成像原理做成的( )A.照相机B.投影仪C.摄像机D.放大镜【答案】B【详解】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故选B。25.(23-24九年级上·云南昆明·期末)如图所示为投影仪投影光路。如果用投影仪投影胶片时,想使屏幕上的字大一点,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镜头(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一些。图中的平面镜此时起到的作用(选填“成像”或“改变光路”)。53 【答案】靠近改变光路【详解】[1][2]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物体,银幕相当于光屏;并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越大,所以,想使屏幕上的字大一点,镜头要靠近胶片一些,同时使投影仪远离屏幕。[3]平面镜把竖直向上的光线反射到竖直平面内的屏幕上,此时平面镜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26.(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周末小琳陪妈妈逛商城时,看到许多商场店家把广告用灯打到地面上。她查阅得知这是一款投影灯,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由图中信息可知,地面上的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答案】倒立放大【详解】[1][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f<u<2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题型7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特点】27.(23-24八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如上图所示,小金通过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灯”两字是放大的虚像53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4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2cm【答案】A【详解】由图可知,像是正立的,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该凸透镜焦距为12cm,所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2c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在2023年9月25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团体赛中,由李越宏、刘杨攀、王鑫杰组成的中国队以1765环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夺冠。下列与射击时“三点一线”原理相同的现象是( )A.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B.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C.笔直的光线射入树林中D.手机拍照【答案】C【详解】“三点一线”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利用。A.叶子经露珠成放大的像,此时的露珠相当于放大镜,将叶子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光射入树木中,看到的是笔直的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手机拍照,手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末)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智造”汽车加速驶向全球。智能汽车可以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关于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相同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答案】D53 【详解】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放大镜不同,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像时障碍物与镜头的距离,即物距,是大于两倍焦距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0.(23-24九年级下·河南郑州·期中)明代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句中的“此物”属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其对光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答案】凸透镜会聚【详解】[1][2]由题意可知,“此物”可以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像,可以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以它属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31.(23-24八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伟在重阳节送给爷爷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如图所示)。剪指甲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比一倍焦距,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像。【答案】小虚【详解】[1][2]剪指甲时,是要放大指甲,所以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题型8水凸透镜的利用与防治】32.(22-23八年级下·陕西咸阳·期中)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矿泉水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潜望镜【答案】C【详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汇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3.(22-23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如图所示漫画中,小松鼠在树上玩得正欢,见小狐狸急匆匆从树下跑过,小松鼠感到奇怪。关于小狐狸是否撒谎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3 A.小狐狸撒谎,矿泉水瓶不可能引起火灾B.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可以使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火灾,故小狐狸没有撒谎C.透明矿泉水瓶中有水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使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火灾,故小狐狸没有撒谎D.无法判断小狐狸是否在撒谎【答案】C【详解】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引起附近的草木着火,引发森林火灾,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4.(23-24八年级下·北京顺义·期末)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所用凸透镜焦距f=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可以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时,要想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详解】A.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图所示位置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可以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A错误;B.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50cm-25cm=25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要想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故B错误;53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50cm-35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45cm刻度处时,物距等于50cm-45cm=5cm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错误。故选C。35.(23-24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根据所学透镜知识,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装置的主要部分是开有细缝的小盒、充满水的“青霉素”小药瓶、小灯泡、电池、导线等,其中,装水的小药瓶可对光起作用。移动小药瓶,当灯泡处在小药瓶的的位置时,就有平行光束从细缝中射出。【答案】会聚焦点【详解】[1]装水的小药瓶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相当于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2]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传播规律可知,过焦点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因此需要将小灯泡放在小药瓶的焦点处。36.(23-24八年级上·四川雅安·期末)在森林中随意丢弃垃圾是不文明行为,尤其是随意丢弃尚未喝尽的矿泉水瓶可能酿成森林火灾。矿泉水瓶里剩下了一些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镜的效果,当阳光被(选填“会聚”或“发散”)在杂草上,达到杂草燃烧温度,杂草燃烧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答案】凸透会聚【详解】[1][2]圆柱形饮料瓶一旦进入水后成为双凸柱面透镜,满足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容易使周围易燃物温度升高,引发火灾。【题型9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37.(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末)尼玛同学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成(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详解】由题意知:焦距f=10cm,物距u=15cm,所以f<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3853 .(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此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不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B.此时在光屏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此时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原理相同D.若将蜡烛移至刻度处时,为使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至刻度处【答案】D【详解】ABC.如图,此时物距为15cm,像距为27cm,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相同,且可得出以下关系解得故ABC错误;D.若将蜡烛移至刻度处时,则物距为27cm,此时的物距恰为原来的像距,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为使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像距应与原来的物距相等,即应将光屏移至刻度处,故D正确。故选D。39.(23-24八年级上·江西南昌·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u=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向8cm处移动的过程中,成虚像且像逐渐变大D.成实像时,若将物体远离透镜,则光屏也应远离透镜才能呈现清晰的像【答案】D53 【详解】A.由图可知u=v=2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u=16cm,则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向8cm处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所以成虚像且像逐渐变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成实像时,将物体远离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呈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0.(23-24八年级上·湖北荆州·期末)小轩学习了透镜后,在家用放大镜做实验。当物体距放大镜10cm时,在放大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放大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小轩家的放大镜焦距范围是( )A.5cm<f<10cmB.5cm<f<7cmC.7cm<f<10cmD.f<5cm【答案】B【详解】放大镜本质上是一个凸透镜,当物体距放大镜10cm时,在放大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故有f<10cm<2f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放大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此时物距为10cm+4cm=14cm此时,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有2f<14cm联立以上两不等式可得5cm<f<7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41.(23-24八年级下·上海静安·期末)某发光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像距为25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53 厘米(选填“10”或“15”);接着,移动该发光体使物距变为30厘米,则所成的像是的(选填“缩小”或“放大”)。【答案】10缩小【详解】[1]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2f>u>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此时像距为25cm,所以2f<25cm,即f<12.5cm。故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厘米。[2]接着,移动该发光体使物距变为30厘米,此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42.(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要使屏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将幻灯片镜头,并使屏幕镜头。【答案】放大镜靠近远离【详解】[1]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目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相当于一个放大镜。[2][3]幻灯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放映时,要使屏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将幻灯片靠近镜头,并使屏幕远离镜头。43.(2023·山东枣庄·二模)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接下来把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可以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 【答案】10.0右放大【详解】[1]如图,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此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故解得凸透镜的焦距[2][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35cm处,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应向右移动光屏。53 【题型10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44.(23-24八年级上·陕西安康·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B.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像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D.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D【详解】A.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阻挡了部分通过透镜的光线,但烛焰各个部分的光线都能通过透镜,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但成像的较暗,故A错误;B.用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替换10cm的凸透镜,焦距变小,聚光能力变强,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为,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提前会聚,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故B错误;C.图示中,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像距,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D.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将蜡烛放在35cm刻度线处,物距为u=50.0cm-35.0cm=15.0cm物距变小了,则像距变大,且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仅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倒立的放大实像,故D正确。故选D。45.(23-24八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A.物距减小时,像距也减小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53 C.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D.当物距u=25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答案】B【详解】A.根据上图可知,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u=v=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有2f=20cm因此该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B符合题意;C.根据上图可知,当物距u=30cm时,像距v=15cm,故C不符合题意;D.因物距u′=25cm>2f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6.(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小明把蜡烛移至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然后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蜡烛那么他将看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A.B.C.D.【答案】C【详解】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与蜡烛在同一侧,且物距要小于像距,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7.(23-24八年级上·安徽阜阳·期末)通过凸透镜观察某一图画,若凸透镜先贴着图画,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图画的像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53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丁→甲→丙D.丙→甲→乙→丁【答案】C【详解】插图到凸透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变小,插图远离凸透镜时,应先看到图甲,再看到图丙,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丁→甲→丙。故选C。48.(23-24八年级上·重庆南川·期末)如图所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学校门口张贴的“健康码”,进入学校的人员需要健康码扫码认证,认证结果为绿码时,方可入校。用于扫码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答案】凸照相机【详解】[1][2]用于扫码的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49.(23-24八年级下·上海宝山·期末)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最终会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答案】高度靠近缩小【详解】[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所以光屏应向上调整,即应调整光屏的高度。53 [2][3]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放在了50cm刻度处,当蜡烛在15cm刻度处时,物距为u=50cm-15cm=35cm此时u>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且像处于f<v<2f之间,现在光屏放在了70cm处,70cm-50cm=20cm正好在2倍焦距上,所以光屏应靠近透镜。50.(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如图所示,交警利用一架警用无人机搭载一个微型摄像机拍摄违章画面。来自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在感光片上形成景物的实像。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填凸或凹)透镜,当无人机上升时,为了拍摄到清晰的画面应使镜头与感光片的距离(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答案】凸减小【详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近距离拍摄时,无人机上升,此时的物距变大,为了拍摄到清晰的画面,像距应变小,即应使镜头与感光片的距离减小。【题型11凸透镜成虛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变化规律】51.(23-24八年级上·福建龙岩·期末)小龙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判断正确的是( )A.等于20cmB.等于10cmC.大于20cmD.小于10cm【答案】D【详解】由图可知,看到的“关灯”两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u<f=10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253 .(23-24八年级上·四川绵阳·期末)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时候,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着光屏的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能够观察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A.B.C.D.【答案】D【详解】物体离凸透镜1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则2f>u>f所以2f>10cm>f即10cm>f>5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2cm>2f即f<6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5cm<f<6c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3.(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某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物距u、像距v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当u=1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像B.当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C.当u=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D.当u=2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答案】D【详解】由图得,-的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直线,图像的斜率为53 则-的关系式为凸透镜的焦距满足则此时解得A.当时,不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C.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D.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54.(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凸透镜成的虚像与平面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且(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平面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与有关。【答案】不能物体的大小【详解】[1]凸透镜成的虚像与平面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2]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平面镜所成虚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55.(23-24八年级上·河北秦皇岛·期末)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1)成虚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为:;(2)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3)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L1L2。【答案】物距小于一倍焦距越大小于53 【详解】(1)[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放大镜成虚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2)[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此时物体离放大镜越远,像离放大镜越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3)[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所以物距L1小于物距L2。【题型12根据凸透镜的物像关系求凸透镜的焦距】56.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f=10cmB.f=5cmC.f=8cmD.f=12cm【答案】C【详解】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A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会与CB交于B点,则B点是A点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其中AO是物距,OB是像距,因AO<OB,则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v>2f,即f<10cm<2f解得5cm<f<10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57.(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牡丹江·期末)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近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需佩戴凹透镜矫正C.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答案】B【详解】AC.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53 B.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所以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符合题意;D.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8.(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末)人群中近视眼比例很高,很多人选择通过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前表面,进行矫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眼球的结构相当于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在眼球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近视眼是因晶状体太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D.激光矫正相当于给眼球戴了一副隐形的凹透镜【答案】B【详解】AB.眼球的结构相当于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符合题意;C.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激光矫正近视,是对人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9.(23-24八年级上·天津和平·期末)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内容:他先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烛焰的像,则他选择凸透镜的焦距为cm;观察图所示的凸透镜形状,可以确定他选择的凸透镜是图(选填“甲”或“乙”)。【答案】10.0乙【详解】[1]实验中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清晰、等大烛焰的像,由此可知,此时蜡烛应位于二倍焦距处,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时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50.0cm-30.0cm=20.0cm即有u=2f=20.0cm故焦距为10.0cm。53 [2]凸透镜大小相同时,厚度越厚,则焦距越小,故厚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他选用的凸透镜为图乙。60.(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末)德州东站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透镜,它对光具有作用,它的焦距应小于cm。【答案】凸会聚50【详解】[1][2][3]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机可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可知物距为u=1m,因为u>2f,所以焦距即该凸透镜的焦距应小于50cm。61.(22-23八年级上·四川达州·期末)小涵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8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4变大【详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像可知u=v=2f=8cm所以f=4cm。[2]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8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所以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像变大。【题型13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53 62.(23-24八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可能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答案】B【详解】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所以需要佩戴具有发散光线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刚好相反,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所以需要佩戴具有会聚光线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图中甲为近视眼,乙为远视眼。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63.(23-24八年级下·湖北恩施·期末)小文看远处物体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他的眼睛( )A.近视了B.远视了C.很正常D.需凸透镜矫正【答案】A【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而不是直接落在视网膜上。这说明眼睛的折射能力过强,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像特点。由于近视眼的折射能力过强,可以通过佩戴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来减弱这种折射能力,使得像能够重新落在视网膜上,凹透镜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小文的眼睛近视了,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C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64.(23-24八年级下·贵州贵阳·期末)如图所示,这是仿生机械眼球,该装置未来将用于代替有缺陷的人眼,它内部有一块具备自动变焦功能的微型凸透镜,眼球可随意观察一定范围内的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像成在内部固定不动的微型底片上。当眼球观察远处物体时,微型凸透镜的焦距与观察近处时相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3 【答案】变大【详解】当物体在很近的地方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物体远离人眼,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像会落在视网膜前面,而导致看不清物体,所以人眼由近到远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减弱,使光在视网膜上成像。65.(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眼球的结构如图甲所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成(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填“厚”或“薄”),对光的偏折能力比较(填“强”或“弱”),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就容易形成近视眼,图乙中能解释近视眼成因的是(填标号)。【答案】凸透镜倒立薄弱无限远A【详解】[1][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故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4]凸透镜的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焦距较大,此时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弱。[5]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6]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故图A正确。【题型1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66.(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末)2023年6月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其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光路正确的是( )A.甲 乙B.甲 丁C.乙 甲D.丙 丁53 【答案】D【详解】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图丙表示远视眼成因;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因此图丁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故选D。67.(23-24八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我们的教室安装了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白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白板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透镜二倍焦距C.画面经投影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D.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答案】B【详解】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C.投影仪的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即白板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透镜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错误;D.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D错误。故选B。68.(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放大镜对光都有会聚作用B.两个放大镜都是成放大的像C.两个放大镜都是成倒立的像D.两个放大镜都是成虚像【答案】A【详解】A.放大镜是凸透镜,则两个放大镜对光都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BCD.前面的凸透镜相当于望远镜的物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后面的凸透镜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我们看到了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CD错误。53 故选A。69.(23-24八年级下·陕西汉中·期末)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林的爷爷患上远视眼,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选填“薄”或“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如图所示,图(选填“甲”或“乙”)是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远视眼应配戴(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答案】薄甲凸【详解】[1][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面,故可知图中甲是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3]要矫正远视眼,应增强对光的偏折能力,故可以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70.(23-24八年级下·湖北咸宁·期末)明代张宁在《方洲杂言》中说:“老人目昏,不辨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是说上年纪的人,眼睛内晶状体会变得(选填“突出”或“扁平”)一些,焦距会变(选填“长”或“短”),看不清近处的字,句中的“此物”属于(选填“凸”或“凹”)透镜。【答案】扁平长凸【详解】[1][2][3]老年人由于肌体功能的退化,眼睛内晶状体会变薄,即变得扁平一些,折射能力减弱,焦距变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矫正方法是佩戴凸透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句中的“此物”属于凸透镜。71.(23-24八年级上·陕西商洛·期末)如图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答案】光屏晶状体焦距薄【详解】[1]人眼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光屏,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2]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从而调节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3]人眼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然后远眺,像距不变,物距变大,焦距也要变大,即眼睛的晶状体变薄。【题型15望远镜的组成部分及原理】53 72.(23-24八年级上·四川泸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目镜焦距之内B.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把远处的物体先放大,便于观察C.目镜相当于投影仪,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成的放大实像再次放大观察【答案】A【详解】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远处的像成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3.(23-24八年级上·四川达州·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答案】A【详解】A.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符合题意;B.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彩色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4.(23-24七年级下·四川巴中·期末)如图是物理兴趣小组的“自制水滴显微镜”,在实验中,应使被观察物体、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竖直直线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图中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它应该能看到一个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是像(选填“实”或“虚”);若要使看到的像更大,应该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水滴与物体的距离,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53 【答案】放大实虚减小【详解】[1][2][3]由图可知,凸透镜在上面,应该是目镜;水滴靠近物体,应该是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则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是虚像。[4]若要使看到的像更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减小,应该适当减小水滴与物体的距离,并调整凸透镜的位置。75.(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末)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子可以(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成的是(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答案】反射放大虚【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它向外反射绿光。[2][3]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距离它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4]显微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5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内能及其利用【考题猜想】(79题16大类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4 神奇的透镜【考题猜想】(69题12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物态及其变化【考题猜想】(75题16大类型)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2 机械运动【考题猜想】(75题15大类型)
北师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考题猜想】(75题20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1 机械运动【考题猜想】(86题18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2 声现象【考题猜想】(92题18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3 速度的计算典型模型【考题猜想】(68题11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4 物态变化【考题猜想】(89题19大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 专题05 光现象【考题猜想】(98题23大类型)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1-12 16:20:01
页数:53
价格:¥3
大小:4.82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