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材料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实例(共93类)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材料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实例(共93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考历史材料信息转化为学科术语实例1.政府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重视农业生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某地发现大量铁制农具、牛耕痕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推动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史料记载某朝代人口大量南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4.城市中出现“市”“坊”界限被打破的现象=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品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5.有商人组建商帮,在多地设立分号=商业资本集中,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商业竞争加剧。6.某时期手工业产品种类增多、工艺更精细=手工业技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满足不同阶层消费需求。7.朝廷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8.出现新的文学体裁(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市民阶层壮大,文学世俗化趋势增强,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9.史书记载官员数量增加、机构臃肿=官僚体系膨胀,可能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加重。10.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11.皇帝频繁更换宰相、设立新的内侍机构(如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削弱相权,使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12.边疆地区与中原的贸易往来增多,互市频繁=民族间经济联系加强,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开发。13.某朝代实行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加强对重要经济领域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市场物价。14.儒家思想在某时期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教育。15.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与儒家思想相互交融=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发展,三教合一趋势出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16.民间出现私人讲学之风,书院兴起=打破官方教育垄断,促进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培养了大批人才。23.官府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充实边疆或内地=调整人口分布,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17.政府颁布新的货币铸造标准,统一货币样式=规范货币流通,促进商业贸易发展,加强中央对经济的管理。18.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统治危机加深。19.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采用汉制、汉礼=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20.修建长城、设置边防重镇=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巩固边疆安全,保障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21.地方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层级增多或减少=适应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7 23.官府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充实边疆或内地=调整人口分布,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管理。24.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行会组织=手工业行业规范发展,协调同行利益,促进手工业技术传承与创新。25.城市中出现夜市、晓市,商业活动时间延长=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城市商业氛围活跃。26.文人热衷于收藏书画、古董等艺术品=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提升。27.朝廷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接待外国使节=重视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28.某地出土精美的瓷器、丝绸等奢侈品=手工业发达,产品质量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可能用于对外贸易。29.一些科技成果(如四大发明)广泛应用并传播到国外=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30.某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如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转变。31.乡村出现义庄、祠堂等宗族组织和设施=宗族观念浓厚,发挥社会救济和基层管理功能,维护乡村社会秩序。32.政府减免某地区赋税,赈济灾民=缓解地方经济困难,稳定社会秩序,体现统治者的民本思想和治国策略。33.史籍记载官员廉洁奉公、推行善政=有利于改善地方治理,赢得民心,维护社会稳定,树立政府良好形象。34.不同民族间相互学习语言、服饰、饮食等习俗=民族融合加深,文化相互借鉴与吸收,丰富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35.手工业生产中出现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手工业专业化发展,推动商品经济繁荣。36.朝廷设立国子监、太学等官方教育机构=重视文化教育,培养统治人才,传播儒家思想,加强思想文化控制。37.商业活动中出现汇票、飞钱等金融工具=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需求增加,促进商业信用体系发展,便利商业交易。38.某朝代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对犯罪处罚细化=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封建统治,体现封建社会的法制建设与进步。39.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节度使等机构或官职=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边防,促进边疆与内地的联系。40.民间举办各种庙会、集市等活动,热闹非凡=商品经济繁荣,丰富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地区间物资交流。41.文人创作的诗词、文章中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文学具有社会批判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精神。42.政府鼓励垦荒,颁布相关优惠政策=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43.少数民族政权在统治区域内推行汉化政策,如改汉姓、说汉语=加速民族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选必部分1、户籍与人口管理,基层管理等和赋税征发有关2、户籍、赋役、文书管理、档案记录等等=行政管理3、户籍管理严格=人身限制较强,国家对社会控制严格(消极评价)7 =有利于征发赋税徭役(明清例外,清朝废除人口税,故户籍作用不大,放松)=有利于改善社会治理、稳定社会秩序(积极评价)4、关爱鳏寡孤独、老幼病残=关爱特殊群体,弱势群体,是社会教济、社会保障对象5、救助灾民=赈灾;保障、救助弱势群体=救济6、政府做好事=缓和社会矛盾,提升治理效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统治=政权认同7、自然灾害、土地兼并、流民、起义等=社会矛盾(缓和成激化),社会秩序(稳定成混乱)8、收粮食、布帛=收取实物税;收白银、收钱=货币税=有利于农产品市场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9、免费帮官府做活=徭役=人身限制;免役收钱=放松人身限制、增加政府收入10、权利没保障、依靠**生存=人身依附,反之则为减轻限制11、禁止到允许——放宽限制,不合法到合法;12、阶层流动+空间流动+职业变化=社会流动13、穷人变有钱,百姓变官员、科举制=社会阶层流动;14、强调官营、专卖=政府加强对经济管理,反之则为放松;15、东西便宜买进,东西贵时卖出(平准)=利用市场规律干预经济=有利于打击囤积居奇,打击不法商贩、调节市场秩序16、解决衣食住行,粮价、物价=民生问题=社会稳定17、原来没有、现在有=丰富、改善18、不同的人享受不同的待遇=等级、差异=礼制或者礼乐制度影响19、婚丧嫁娶、衣饰言语=社会风俗、风俗习惯20、文字、语言=信息交流的依托、文化影响力的载体;统一文字、文字简化=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统治21、《xx法律》、《xx法律》=制定相关法律、注重法律规范,xx走向规范化、法制化22、强调道德作用、表彰7 =弘扬儒家文化23、对某些行业、事情表彰、奖励=政府支持,调动xx积极性24、原来无规定,后来有规定=逐渐规范化,制度化25、新疆、西藏、东北、云南、甘肃、岭南等地区=边疆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答案有促进边疆开发,促进民族交流,加强中原与边疆联系等等);26、联姻、使者、赠礼、联盟等=多种交往手段27、xx政策不断修改+效果好=政策灵活,适时调整28、xx政策不断修改+效果差=政策不稳定,政策不统一,政策混乱29、xx政策不断添加、不断补充+好的结果=政策不断调整,逐渐完善,适时调整30、xx政策前后一致、长期没有变化=政策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坏的结果则是政策因循保守、守旧)31、前代有,后代继承改革=借鉴前人经验,继承前代制度并有所发展32、平原、山地、环海、河流等等——环境角度33、面积+人口+数值——规模角度34、原始社会有、周朝有、汉代有,今天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延续性强;四川和湖南、广东、山东等等都有某物品、某现象某种相似性=分布广泛=交流联系=多元一体特点;四川与湖南、与山东等不同=多元发展中华文化丰富多彩35、Xx皇帝、国王+官僚+好的作为=统治者重视36、皇帝、大臣、士大夫等=统治阶层=政府、国家角度37、学者、官员、士绅、士大夫=社会上层、精英;(上层)38、学者、士绅+好的作为=有识之士;(反之则是守旧、顽固势力)39、商人、百姓、宗族=民间势力,社会力量;(下层)40、都城=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军事重镇;州县=地方政府、地方行政中心41、人间政治与天象、灵异、灾害、祥瑞等联系=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塑造政权合法性等42、儒家学者道德高尚,关心社会民生=受程朱理学影响,具有社会责任感(宋代以后)或者个人品德高尚,忧怀天下43、同一件事交给多个部门,多个人物负责7 =分权制衡;分中央官员权力=皇权加强;分地方权力=中央集权加强44、地方官员集多种权力于一身=地方官员权力扩大=中央集权削弱=不利于社会稳定(明清以前);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提高(明清时期,近代以前)45、做事情按照一定步骤、流程+好的结果=程序严谨、减少失误(如果是坏的结果,就是程序僵化,缺乏变通)46、皇帝想要强行推动某政策被官员和国家程序阻挡=决策程序严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47、特定的部门负责特定的事务=专业分工,效率提高48、四川到湖广,云南到陕西,内地到新疆等区域流动=跨区域联系,跨区域xx49、内地与新疆、云南、东北联系加深,采取相近管理措施=内地边疆一体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50、少数人享受、接受到大多数人接受、享受=xx大众化、世俗化,普及范围扩大;51、小说、戏剧、词曲、通俗文学等=世俗文化、市民文化52、工具、技术、管理优化=生产力发展53、产品出去卖=市场化、商品化=商品经济发展54、自己酿酒、自己种粮食、自已织布等,不对外销售,也很少买外界东西=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相比封闭、稳定55、本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56、Xx局、Xx部门等=设立专门机构、设立特定机构57、某些事务各管各=专业领城,重视专业人才,专业分工58、棉花、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玉米、甘薯=高产粮食作物=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来的物种交流与传播59、家族、牌坊、宗族、祠堂、族谱=儒家思想影响,宗法伦理观念影响;讲仁义、道德、忠李节义=儒家思想影响=教化60、宗族、里、乡、村=基层管理61、城市娱乐生活、市场买卖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世俗文化发展;(一般是宋元以后,唐中期以前不强调);62、凡是1840-1949背景的事情,都可联想西方入侵,民族危机7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影响等等63、近代教会、探险=西方殖民入侵的工具+传播西方文化影响,积极影响是传播,消极影响是入侵64、近代银行、股份公司、证券交易等=近代商业经营方式65、近代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农民、家庭手工业破产=自然经济逐步解体66、农民破产、进城打工=成为劳动力;67、近代西方东西卖不出去=自然经济抵抗能力68、近代中国经济受到国外影响(比如茶叶价格生丝价格)=中外经济联系加强,或者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经济独立性减弱69、太平天国+近代+厘金+地方督抚=清政府权力下移、中央集权削弱70、机器、工厂=近代工业,是中国的就是民族工业71、近代出口棉花、蚕丝、茶叶等=原料、初级产品=利润较低=原料产地72、轮船、铁路、汽车等等=近代交通=生活更加方便=商品流通速度加快73、西餐、自来水、西服等等=近代生活方式……74、民族资本家、新式学堂学生、知识份子=新兴社会阶层、新的社会力量75、列强占xx,列强要求xx、xx条约等等=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76、纺织业、酿酒、火柴等=轻工业;钢铁、枪炮、机器=重工业;77、上海、广州、浙江等地=沿海;四川、陕西等=内地;武汉、重庆=长江中游地区;上海、南京=长江下游地区;77、物理、化学、机械等等=近代自然科学、技术78、历史、政治、法律等等=社会科学79、近代学生、商人、工人等等抵制外国=群众性爱国运动7 80、涉及不同群体=参与阶层广泛,涉及范围广泛;很多不同群体参与、支持=社会基础广泛;81、教学涉及物理、外语等内容=教学具有近代化色彩(如果有儒学、忠君爱国等内容则还具有新旧文化并存的特点;如果强调的是挽回本国利益、针对列强则具有爱国色彩、救亡图存):82、一味学习西方=提倡学习,探索救国道路,对资本主义认识不够全面;能指出西方缺点、认识到中国优点一一反思西方文明,对西方文明认识深化,对中外文化具有更加客观的认识83、阶级、劳动阶级、工人、生产力等词汇=马克思主义影响84、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以人民利益为上85、新中国政策+好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领导优势,积累了相关经验86、新中国政策+坏的结果+及时改正=积累相关经验教训、直面困难、实事求是、敢于自我革命、与时俱进87、改革开放初期,允许私人资本、民间经营等等=引入市场因素,激发经济活力(1992年后=可以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1993年后股份制企业、证券交易等=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88、改革开放+好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89、改革开放背景+进一步改革内容=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90、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管理方式=调整生产关系91、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经济结构92、人口的年龄、阶层、职业、行业等=社会结构、社会组成状况93、近些年中国主动提出一些国际倡议=改革开放,国力提高(扩大与其他国家利益交汇点,积极推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高中历史高考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总结(共四大类)
高中历史高考材料题高分技巧整理
高中政治2022高考热点答题术语汇总(共22题)
高中历史高考主观题答题专业术语汇总
高中历史2023高考影响评价类材料分析题答题术语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答题术语总结(共50条)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经济术语总结(共50条)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典型情境答题术语(共三组)
高中政治2025届高考《经济与生活》答题术语整理(共两组)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大题答题公式和术语(共七类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5-12 02:00:01
页数:7
价格:¥2
大小:174.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