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高频考点总结(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一、中国古代史(一)高频考点分类与命题方向1.政治制度演变(重点!)分封制与宗法制考点:分封制的层级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命题方向]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如2023年全国卷材料题),分析宗法制对后世家族观念的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秦汉: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汉武帝);郡县制与推恩令。隋唐:三省六部制(决策程序化)、科举制打破门阀垄断。宋元: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行省制(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明清:内阁与军机处(君主专制顶峰)。[命题方向]结合材料分析某一制度对中央集权的影响(如2022年北京卷论述“三省六部制与皇权关系”)。2.经济与社会变迁土地制度与赋税改革井田制→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重点理解从“人丁为主”到“财产为主”的转变。[命题方向]分析赋税改革如何反映社会矛盾(如2021年全国卷以“一条鞭法”切入讨论明代商品经济)。经济重心南移过程:魏晋南北朝开发→安史之乱后加速→南宋完成南移。表现:苏湖熟天下足、交子(纸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命题方向]地图题(标注宋代海外贸易港口)或论述经济南移对文化的影响。手工业与商业唐宋:坊市制瓦解、草市兴起;明清商帮(徽商、晋商)。[命题方向]结合《清明上河图》分析宋代商业革命(如2020年江苏卷)。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发展脉络先秦:孔子(仁、礼)、孟子(民本)、荀子(性恶论)。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独尊儒术)。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致良知)。明清:李贽(批判理学)、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命题方向]对比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时代特征(如2023年山东卷材料分析题)。科技与文化成就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毕昇)、火药(唐末军用)、指南针(宋代航海)。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农学)、《天工开物》(宋应星,技术)。[命题方向]分析科技成就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如2022年新课标卷)。4.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汉唐对西域的管理汉代: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唐代: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关系)。[命题方向]结合地图考查边疆政策(如2021年全国卷“唐代羁縻制度”)。元明清边疆治理元朝:宣政院(管辖西藏)、行省制。5 清朝: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台湾府。[命题方向]论述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如2023年北京卷)。(二)高考命题趋势与典型题型1.材料解析题(占比50%以上)例:2023年全国甲卷引用《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优劣。技巧:抓住材料关键词(如“海内为郡县”“天下无异意”),联系所学知识(中央集权加强)。2.论述题(开放性增强)例:2022年新课标卷要求“以唐宋变革为视角,分析社会变化”。答题框架:经济:坊市制瓦解→商业繁荣;政治:科举制完善→士族衰落;文化:理学兴起→儒学世俗化。3.地图与图表题例:2021年天津卷给出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要求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进步)。4.对比分析题例:2020年全国卷对比汉代“盐铁官营”与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影响。(三)高频考点总结与复习建议必背核心知识点1.制度演变:分封→郡县→行省→军机处(体现中央集权强化)。2.经济重心南移:从魏晋到南宋的标志性事件(如安史之乱、靖康之变)。3.儒家思想:从孔子到黄宗羲的阶段性变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4.民族政策:汉唐元明清对新疆、西藏、台湾的管理措施(主权归属意识)。二、中国近代史(一)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1840-1901年)1.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体系《南京条约》(1842年):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开端。《马关条约》(1895年):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标志列强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运动、划定使馆界驻军,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命题方向]分析条约内容如何体现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如从割地到资本渗透),或结合材料评价清政府的应对政策(如“以夷制夷”的失败)。2.边疆危机与民族意识觉醒俄国侵占领土: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甲午战败的冲击: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如德国强占胶州湾),推动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运动兴起。[命题方向]结合《时局图》等材料分析民族危机的深化与民众觉醒(如2022年新课标卷)。(二)救亡图存与近代化探索(19世纪60年代-1919年)1.洋务运动(1860s-1890s)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评价: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但“中体西用”思想局限导致甲午战败后破产。[命题方向]对比中日近代化路径差异(如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或分析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实质(2020年全国卷)。2.戊戌变法(1898年)5 核心主张:设议院、废八股、兴办新式教育,试图通过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基础,依赖无实权的光绪帝,顽固派反扑(慈禧发动政变)。[命题方向]从思想启蒙角度评价维新派的历史贡献(如梁启超“开民智”思想)。3.辛亥革命(1911年)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终结两千多年君主专制;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推动思想解放。局限性:未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社会性质未根本改变。[命题方向]分析辛亥革命如何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如剪辫、改称谓等社会变革)。4.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思想解放: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儒家伦理(如鲁迅《狂人日记》),推动白话文普及。后续影响: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命题方向]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如2021年江苏卷)。(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1.五四运动(1919年)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山东权益转交日本)。历史地位: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命题方向]从“反帝反封建”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双重性质(如2023年全国甲卷)。2.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国民革命(1921-1927年)中共一大(1921年):确立党的纲领,标志中国革命领导力量从资产阶级转向无产阶级。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北伐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命题方向]分析国共合作破裂的教训(如蒋介石背叛革命与中共缺乏武装力量)。3.抗日战争(1931-1945年)局部到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1931年):东北沦陷,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武汉会战(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彭德怀)、游击战术建立抗日根据地。历史意义: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中国大国地位(参与联合国创建)。[命题方向]对比国共两党抗战路线的异同(如2023年新课标卷)。4.解放战争(1946-1949年)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占领南京(1949年4月)。胜利原因:土地改革赢得农民支持、党的正确军事战略、国民党腐败失民心。[命题方向]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如2020年全国卷)。三、中国现代史(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探索(1949-1976年)1.新中国成立与政权巩固(1949-1952年)[高频考点]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1950-1953年):巩固新生政权,提升国际地位(如2021年全国卷材料题分析战争意义)。[命题方向]5 结合材料分析土地改革对农村经济的重塑;评价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国际环境的影响。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高频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定工业化基础。[命题方向]对比苏联模式与中国工业化路径的异同(如2022年新课标卷);分析三大改造如何体现“和平过渡”特点。3.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1956-1976年)[高频考点]中共八大(1956年):提出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未长期坚持)。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高指标、浮夸风导致经济困难(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破坏,经济停滞,教训深刻。[命题方向]从历史视角分析“左”倾错误的根源(如2023年北京卷论述题);结合史料评价中共八大的历史地位。(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978年至今)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高频考点]主要内容: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命题方向]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历史转折意义(如2020年全国卷)。2.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高频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力解放。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84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目标,激发经济活力。[命题方向]分析农村改革对城乡关系的重塑(如2021年江苏卷材料题);结合数据图表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高频考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1988年),发挥“窗口”作用。加入WTO(2001年):深度融入全球化,推动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扩大国际影响力。[命题方向]地图题标注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如2022年天津卷);论述“一带一路”对全球化进程的贡献(如2023年新课标卷)。(三)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1.祖国统一大业[高频考点]5 “一国两制”构想:邓小平提出,成功实践于港澳回归(香港1997年,澳门1999年)。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1992年),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命题方向]分析港澳回归对“一国两制”的验证意义(如2020年全国卷);结合当前台海局势论述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2.外交成就[高频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美建交(1979年)。新时代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如G20、APEC)。[命题方向]对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1世纪的外交政策特点(如2022年广东卷);分析中美关系演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四)新时代发展(2012年至今)1.国家战略与科技成就[高频考点]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建国百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创新:北斗导航、嫦娥探月、天问探火、5G技术、量子通信(如2023年新课标卷科技成就排序题)。脱贫攻坚: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命题方向]分析脱贫攻坚战体现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论述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2.文化自信与社会治理[高频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可持续发展。[命题方向]结合传统文化复兴分析文化自信的来源(如2021年全国卷);从社会治理角度论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5-05-23 16:00:02 页数:5
价格:¥2 大小:169.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