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新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教案2025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节神奇的“眼睛”第1课时眼睛和视力矫正【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式.3.能将透镜成像与人眼成像、视力矫正联系起来,知道科学用眼.【教学重点】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眼睛成像及视力矫正原理.【教学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挂图、眼睛模型、盐水杯、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脑的信息有80%以上是通过人的双眼获得的,人眼看物体类似于凸透镜成像.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人眼为什么能感知外界的光和影?人眼又为什么会出现近视和远视现象呢?学完本课,你就会知道了.二、进行新课1.眼睛的视物原理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95页图4-18“眼睛的主要结构”,让学生通过挂图讲述眼睛的结构(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学生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学生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学生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学生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师简要说来,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学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学生:相当于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板书: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到晶状体(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师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大”字.师甲同学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大”字,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像的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光屏)要不断移动(即眼球在不断变化,用气球模拟),请大家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在变?学生:不是眼球在变,只能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师对.其实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课件演示正常眼看远处和近处物体,使学生加深印象.多媒体展示:正常的眼睛:在看远处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变得扁平,减弱了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在观看近处的物体时,由于周围物体的作用,晶状体变凸,增大了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因此,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可见,在物距改变时,眼睛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改变对光的偏折程度,这叫眼睛的调节.7 板书:人眼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2.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师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能根据环境的明暗或物体的距离,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总能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但是有些人患了近视眼后,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那么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进行提示引导.师总结: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师为了能看清物体,应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学生:应放一个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演示实验: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先放一个焦距较大(即折光能力较小)的凹透镜,光还是会聚在视网膜前.师怎么办?学生:换一个凹透镜.师换一个什么样的凹透镜?学生:换一个更凹的凹透镜,即焦距更短的凹透镜.师怎么判断?学生:用手摸,用眼睛观察.演示:用一个焦距更短的凹透镜可以使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师可见要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板书: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从远处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教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1)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2)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3.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1)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面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为了能看清近处物体.应在远视眼前面放一个什么镜?说出根据.学生:应放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实验演示: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板书: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从近处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2)眼镜的度数7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7页“科学书屋”.教师边讲解边用多媒体展示下段文字: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以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应到有关的眼科医疗部门去检查,请眼科专家诊断应戴什么样的眼镜,如果配制不好,会加剧视力下降.(3)卫生用眼,做好眼保健操师正常眼、近视眼的同学平时应如何做到卫生用眼?学生甲: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要注意休息.学生乙:要讲究卫生,毛巾要勤洗、勤晒.学生丙:要经常做眼保健操.师大家讲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在眼保健操乐曲声中做一遍眼保健操.【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眼睛的构造,人眼视物与凸透镜成像一样,知道了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平时应注意保护眼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生活中常用的几种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2.知道透镜成像在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应用.3.能体会科技进步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能为我国在观察外太空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4.能有探索自然规律的志趣,以及将知识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教学重点】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及用途.【教学难点】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望远镜、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回答: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7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异侧.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同侧.师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它们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二、进行新课1.放大镜师请同学们将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学生:就是放大镜.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才能看到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学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长.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学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近处物体,u<f,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像是正立、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1倍焦距的位置才合适.这种情况下,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学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板书:1.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虚像.【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2.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师用放大镜能观察细胞吗?怎么办?学生:不能,用显微镜.师课前我已要求大家查资料,关于显微镜你知道些什么?请大家踊跃举手,向全班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学生甲: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直接看见的物体.学生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隧道显微镜.目前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300万倍,借此人类能观察到许多物体的细微结构.用隧道显微镜甚至可以看到金属原子,因此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7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物体(载玻片)的平台;反光镜:通过反光提高载玻片上物体的亮度.反光镜有两面,光线太弱时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线,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2.被观察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在物镜的1倍焦距到2倍焦距间,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远处物体被放大了.师远处的物体真的被放大了吗?多媒体展示:望远镜的构造及成像过程.7 1.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焦距较长;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焦距较短.2.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成的实像放大成虚像.望远镜看远处物体,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虽然缩小,但到人眼的距离比物到人眼的距离小得多,像的视角大于物的视角.物镜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内,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师有疑问吗?学生: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师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取决于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望远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多媒体展示:视角从眼睛的光心向观察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视角的有关知识:(1)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2)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3)到眼睛相同距离时,物体越大,视角越大;同一物体离眼睛的距离越小,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越大,但物体不会变大.例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实际上就是视角的问题,一片树叶在人眼的视角可能大于一座山在人眼的视角.例题1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填“厚”或者”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此时,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填“上”或“下”)移动.7 解析:(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2)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6mm<f<12mm;(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凸透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答案:(1)凸透;物;(2)厚;6~12mm;(3)在同一竖直线上;倒立;上.【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神奇的“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和工作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经常接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可以到实验室对照原物件学习其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还要平时多动手、动眼,说不定同学们也会有非常了不起的发现.【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板书设计】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5-06-07 12:00:01 页数:7
价格:¥1 大小:677.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