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程标准和课后练习答案(2025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课程标准和课后练习答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第1课鸦片战争【P5材料研读】阅读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对个人:腐蚀精神,损害健康,使人意志消沉、身体衰弱,如材料中“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罪人的精神存在,还杀害肉体”。对社会:败坏风气,滋生问题;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影响经济运转。对国家:削弱军队战斗力,危及国防安全;冲击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阻碍社会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面临更严峻挑战。【P7想一想】为什么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结束?军事落后:清军武器和战术远不如英军的先进火炮与战舰。政治腐败:清政府腐朽无能,官员贪污,决策摇摆(如撤换林则徐)。经济崩溃: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国库空虚,无力支撑战争。社会分裂:民众未被有效动员,部分人甚至因不满统治而消极应对。英国优势: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在科技、经济、组织上全面碾压封建中国。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列强。【P9课后活动】1.结合《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政治:《南京条约》等割香港岛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与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从独立主权国家向受列强奴役转变。经济:协定关税使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西方商品倾销、原料掠夺,冲击传统自然经济,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列强经济侵略打开大门。社会:社会矛盾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人民负担加重,生活受冲击,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动,西学开始传入,冲击传统封建思想。2.观看电影《鸦片战争》,谈谈你的感受。感受可围绕:看到列强野蛮侵略、清政府腐朽无能,痛心国家民族遭遇;体会先辈抗争不易,明白落后挨打,懂得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激发爱国情与奋斗志,为国家强大努力。(因未观影,为通用思路,实际可结合影片具体情节,如战争场景、人物命运等细化,像从林则徐禁烟彰显的民族气节,反思国家兴衰与个人担当关联)关注公众号:中学政史地学习资源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10想一想】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即使没有这两个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仍可能爆发,因为:根本原因:英国等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如鸦片贸易合法化、公使驻京),而清政府拒绝全面屈服。必然性: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既得利益,蓄谋新的战争,事件仅是借口而非主因。结论:列强的侵略需求决定了战争不可避免,事件只是导火索。【P12材料研读】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的殖民侵略罪行,它摧毁了人类文明的杰出奇迹,暴露其贪婪掠夺、肆意破坏的本质,给中国文化和民族带来沉重伤痛。这让我们痛心愤怒,铭记历史耻辱,更懂得要捍卫国家尊严、守护文化遗产,以史为鉴,奋发图强,避免悲剧重演,同时也看到雨果等正义人士对暴行的批判,彰显了良知与公正。【P14课后活动】2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新的危害?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增开更多通商口岸,外国势力深入内地;割让九龙司,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允许外国公使驻京,干涉中国内政;鸦片贸易合法化,加剧社会危机。西方宗教、文化等渗透加深,传统社会秩序与文化受更大冲击。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极端不义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等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蓄意发动的非正义战争。列强通过“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等借口挑起战争,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如火烧圆明园),肆意破坏中国文化、掠夺财富,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违背正义与道德,所以马克思称其为“极端不义的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P16想一想】太平军进军为什么如此迅速?清军腐朽:清军战斗力低下,腐败严重,许多地方守军望风而逃。民心所向:太平天国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吸引大量贫苦农民和底层民众支持。宗教狂热:拜上帝教的宗教凝聚力使太平军作战勇猛,士气高昂。战略灵活:采取流动作战,避实击虚,快速攻占战略要地。组织严密:实行"圣库"制度和军事化管理,保障后勤和战斗力。根本原因在于清王朝统治已不得人心,而太平天国初期顺应了民众反抗压迫的需求。【P17材料研读】阅读材料,结合当时形势谈谈你对太平天国土地分配办法的看法。《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具有革命性进步意义,但也存在空想性局限:进步性: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张土地公有和按人口平分,直接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动摇了清王朝统治基础。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生产力水平,难以长期执行;战时环境导致方案未能真正落实,最终流于口号。本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纲领,但缺乏科学性和现实操作性,反映了旧式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P19课后活动】1.制作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天京事变(内讧),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查阅相关资料,谈谈你的认识。《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主张“均田免赋”,反映农民渴望土地、摆脱压迫的诉求,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激发革命热情。但它体现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且在战乱、小农经济基础上,“无处不均匀”等理想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暴露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代表的局限性。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5-07-11 21:00:01 页数:2
价格:¥1 大小:36.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