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0-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0-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33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B.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解析 C “草市”是指农村集市,从而印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解析 B 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3.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这反映出的北宋商业活动的特点是(  )A.已出现了繁荣的“夜市”和“草市”B.已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C.商业活动受到相国寺的控制D.已出现了专业化的商品交易场所解析 D 由材料中“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等信息可以看出,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典型的特点是出现专业化的分门别类的商品交易场所。4.《“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6\n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解析 D 从材料信息来看是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饮食习俗,由原来的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这体现出瓷器传入促进了其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利于文明进步。5.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解析 C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故①错误;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反映商业发展情况,故②③正确。会馆不存在雇佣关系,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6.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先生提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结合下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太湖地区的小麦产量始终居全国之首B.该地区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白银集聚地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D.苏杭地区的生产方式在全国占主导地位解析 C 图片中可以看出有大运河,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开凿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一批城市兴起与繁荣起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7.下列引文与西周土地制度无关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C.“田制不立,吠亩转易”D.“方里而井,井九百亩”6\n解析 C 西周土地制度为分封制,C项“田制不立,吠亩转易”表明土地私有可以买卖,与分封制无关。8.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解析 B 要通过题中现象分析背后的实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土地私有。9.《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 A 分析材料,说明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商人富裕而农民贫困,反映了汉初农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间的显著差别,①②项符合题意,③④与所学不符。10.“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解析 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可见,作者主张通过“重农”以达到控制人身自由的目的。11.(2022·冀州模拟)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6\n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解析 D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其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在,封建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解析 C A项错误地理解了“闭关锁国”的含义;B项这一政策的根源应是封建经济的封闭性;D项“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这一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新唐书卷54·食货志》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 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无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苻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严慎修《晋商盛衰记》6\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8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从唐朝到明清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什么新趋势。(2分)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金融发展的情况。第(1)问飞钱的功能是汇兑,“作用”主要从促进商业发展角度回答。第(2)问“出现的原因”从材料中可归结出:借鉴飞钱功能,铁钱不便于流通,商业发展需要等;“新功能”与材料一相比主要是可以直接交易用,即起到了货币流通的作用。第(3)问从材料“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出纳不爽毫厘”可知其功能主要是存放款项和汇兑。“作用”结合材料三票号出现的原因可知起到了节省路费、防止被劫失等。第(4)问在综合三段材料的基础上不难得出结论:金融业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1)功能:汇兑。作用: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铁钱不便于流通;借鉴了飞钱的功能。新功能:货币流通。(3)功能:存放款项;汇兑。作用:省路费;免转运;防劫失。(4)早期金融业的出现与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6\n(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4分)(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8分)(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8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概括材料一,管仲的经济主张是重农抑商。“理由”是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第(2)问“社会现象”可概括材料的核心词解答,“根源”要结合必修一的知识回答,“消极影响”注意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第(3)问注意材料的原话,然后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划分层次,概括原因。【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3)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40:16 页数:6
价格:¥3 大小:56.0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