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9.2 溶解度(人教版 学习、上课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2

2/52

3/52

4/52

剩余4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九单元溶液9.2溶解度 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及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及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及应用结晶的方法 感悟新知知识点1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1-讲 感悟新知(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知1-讲 感悟新知特别提醒:区分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因为温度、溶剂量改变,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就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原来的溶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如往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可看到固体逐渐溶解,因此一定要强调是哪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知1-讲 感悟新知知1-讲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且固体溶质的量不再减少向溶液中加入该固体溶质固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固体溶质能继续溶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感悟新知知1-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特殊情况:饱和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因此改变溶质、溶剂的量及温度可使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进行相互转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大多数固体溶质)增加溶剂或升温(大多数固体溶质)降温升温 感悟新知知1-讲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含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的含量是否达到最大限度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相对多少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与温度无关 感悟新知知1-讲关系(1)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剂、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感悟新知知1-讲知识拓展:图示法表示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A既是饱和溶液,又是浓溶液;B既是饱和溶液,又是稀溶液;C既是不饱和溶液,又是浓溶液;D既是不饱和溶液,又是稀溶液。 知1-练感悟新知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氯化钠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1A考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题型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解题时可运用关键词法解答,如“部分未溶解”即溶解一部分,可判断原溶液及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解: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加水后固体全部溶解,所得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因为由题中信息无法确定该溶液是否能继续溶解氯化钠。知1-练 知1-练感悟新知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的是()A.降低溶液温度B.加水C.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D.再加入一些硝酸钾例1B题型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通过改变温度,溶质、溶剂的量使之达到饱和。解: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硝酸钾或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水或降温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加水后得到的仍是不饱和溶液。知1-练 知1-练感悟新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3D题型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关系 感悟新知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已经溶解的物质可能多也可能少,因此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同理稀溶液是指溶液中已经溶解的物质比较少,但它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也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不同种溶质的溶液,由于溶解性不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可能比另一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稀。知1-练 感悟新知知识点21.结晶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结晶知2-讲 感悟新知2.结晶的方法知2-讲结晶方法原理应用举例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将溶液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得到晶体从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加热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剂,溶质会结晶析出海水晒盐 感悟新知3.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1)原理: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水分蒸发,食盐从海水中结晶析出。知2-讲 感悟新知知2-讲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粗盐母液(将泥沙沉降)(也叫苦卤,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利用风吹和日晒使水分蒸发)氯化钠多种化工产品(2)主要过程如下: 感悟新知特别提醒:1.无论是哪种方法结晶,结晶后剩下的溶液均为新条件下的饱和溶液。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主要步骤:溶液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冷却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知2-讲 知2-练感悟新知如图2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①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②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③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④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例4C考向结晶的方法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理解蒸发结晶的原理,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海水引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①正确;蒸发池中,在NaCl未达到饱和状态析出晶体之前,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蒸发过程中水的质量一直在减少,②③错误;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正确;故C正确。知2-练 感悟新知知识点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3-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感悟新知知3-讲达到饱和状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状态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标准在100g溶剂中条件以“g”为单位 感悟新知2.影响因素(1)溶质和溶剂的性质。(2)温度。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如氯化钠;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知3-讲增加溶剂并不能增大固体的溶解度,可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溶解度 感悟新知知3-讲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一般称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20℃)<0.010.01~11~10>10举例CaCO3Ca(OH)2KClO3KNO3 感悟新知知3-讲深度理解: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四要素可简记为“定温、定量、定状态、定单位”。2.溶解过程中搅拌只能加速溶解,不能增大固体的溶解度。3.20℃时物质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可用数轴表示(数轴法): 知3-练感悟新知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t℃时,36g氯化钠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B.t℃时,36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能形成100g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C.把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D.t℃时,把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例5D考向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题型1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理解固体溶解度,需紧扣“四要素”,即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为“g”。解:A中氯化钠完全溶解,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无法计算溶解度;B中100g是饱和溶液的质量,不是溶剂的质量;C中没有指明温度。知3-练 知3-练感悟新知下列因素,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例6D题型2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感悟新知解:①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同温度下,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不同,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3-练 感悟新知③溶解度是指某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例如,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时,200g水则最多可以溶解72g氯化钠,但溶解度不是72g,换算成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溶解度仍为36g,所以溶剂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④溶质颗粒大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是影响溶解速率。知3-练 知3-练感悟新知将3g某物质在20℃时溶于2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性物质B.可溶性物质C.微溶性物质D.难溶性物质例7B题型3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先求出物质20℃时的溶解度,再确定溶解性。解: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5g,1g<1.5g<10g,故属于可溶性物质。知3-练 感悟新知知识点41.列表法——以表格的形式表示某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优点:列出的数据精确,一目了然。(2)缺点:①不能反映未列出的数据;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不能直观表述。溶解度的表示知4-讲 感悟新知2.曲线法——溶解度曲线(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曲线。(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知4-讲 感悟新知知4-讲内容表示意义举例(以图4为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如A、B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g和c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如C点表示M、N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bg) 感悟新知知4-讲内容表示意义举例(以图4为例)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D点表示T1℃时N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如D点表示T1℃时M的饱和溶液 感悟新知特别提醒: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趋势。4.分析温度变化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知4-讲 感悟新知5.判断结晶的方法:(1)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则可采用降低热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得晶体(如硝酸钾);(2)若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如工业上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知4-讲 知4-练感悟新知[中考·盐城]下表是KCl、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例8考向固体溶解度的表示题型1列表法表示溶解度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56.7NH4Cl29.637.245.855.265.677.3KNO313.331.663.9110169246 知4-练感悟新知C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B.4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D.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认真分析表格中溶解度的数据信息,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解: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时,要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故A错误;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40℃时,163.9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gKNO3,故B错误;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可以看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故C正确;在0~100℃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故D错误。知4-练 知4-练感悟新知[中考·连云港]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H4Cl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B.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NaCl的大C.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仍是饱和溶液D.6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NaCl,形成不饱和溶液例9B题型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找准溶解度曲线中的“点”,认清“线”的变化趋势。解: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指明温度,A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氯化钠的大,B正确;2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会变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在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固体不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D错误。知4-练 感悟新知知识点51.概念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该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知5-讲 感悟新知2.影响因素(1)气体的性质。(2)温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3)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知5-讲如喝可乐后会打嗝如打开汽水瓶盖,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感悟新知知识链接:气体溶解度和固体溶解度的比较知5-讲气体溶解度固体溶解度溶剂的量1体积水100g溶剂条件一定温度和压强一定温度单位体积克(g) 知5-练感悟新知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冰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D.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例10C考向气体的溶解度 感悟新知解题秘方:首先分析每种现象中造成气体溶解度变化的因素,再得出结论。解:夏季温度高,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鱼会浮在水面呼吸;喝了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烧开水时,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原来溶解的气体会逸出,产生气泡。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知5-练 课堂小结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概念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压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02-11 02:05:01 页数:52
价格:¥3 大小:2.38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