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陕西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陕西版)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6分)艺术技巧内容提示具体内容复叠诗人回到延安,回忆当年经历,山水、草木与亲人皆有情①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比兴手法河中水洲上的鸟儿不停鸣叫,那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②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触景生情小石潭四周竹树环绕,寂静无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对偶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3题。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mí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咀华,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lán的世界;阅读,为你插上一对翅膀,带领你翱翔于辽阔的天空;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2.请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品读隽(   )永、深刻的学术著作。(2)浸润其中,含英咀(   )华。3.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14 mí(   )散  斑lán(   )4.名著阅读。(3分)班固根据他父亲班彪的意见,说司马迁“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节选自《〈史记〉〈汉书〉第九》)(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体通史。(1分)(2)“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请结合你学过的文言文篇目,谈谈你的阅读体会。(2分)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①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静的。②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要有心态的静。③面对纷繁复杂、喧哗混乱的社会,人们应增强“寻获安静”的自觉。④陶渊明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⑤他身“在人境”,却“无车马喧”,恐怕并非真的没有车声马鸣,而是因为“心远地自偏”。⑥故,只有内心摆脱世俗的束缚,才能使我们________身处喧闹之地,________如同居于僻静之地。(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部分,并写在下面。(2分)(2)第④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3)第⑥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句中的横线上。(1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6.请你参加以“让美在劳动中绽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题目。(7分)14 (1)【活动一:做探究】下面是欣欣同学搜集的几则新闻的标题,请写出你从中得到的结论。(2分)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召开 《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发布(新华网2021年10月22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家庭清洁、烹饪等纳入学段目标(京报网2022年5月6日)开拓校内劳动基地 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华网2022年12月16日)陕西命名41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陕西日报》2023年2月8日)(2)【活动二:思意义】在“我爱劳动”实践活动中,大家认为“热爱劳动”需践行在实际生活中。请仿照示例再写两条。(要求:每条要写出热爱劳动的具体表现及劳动的意义)(2分)示例:在学校,认真完成清洁卫生值日劳动。这样可以美化学习环境,培养责任意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三:巧解说】电视台为劳动节准备了宣传片,请从下面的画面中任选一幅,配上解说词作为宣传片的旁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我选________,解说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活动四:明内涵】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1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14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材料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选自《大自然的语言》)【材料二】“东边日出西边雨”这种气象是由降水量水平分布的不连续性所引起的。在夏天,这种气象表现得最为突出。夏季降水量的水平分布差异和产生降水的云体特点以及下垫面(地形、地貌等因素)性质有关。夏季产生降水的云多为雷雨云,这种云在水平范围发展较小,但垂直发展却特别旺盛。因为云体较小,能笼罩的范围窄,它在移动和产生降水时,形成的雨区也很狭小。而雷雨云含水量大、降水效率较高,能够明显地看到雨区内和雨区外的降水差异。因此,才会出现同一城内西边有雨东边无的现象。(选自《诗词中的气象——东边日出西边雨》,有删改)【材料三】有利的气象条件能让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然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让人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会导致心理、行为异常。这即是“气象情绪效应”。14 有研究表明,使人心情舒畅、感觉舒适的温度一般是20—22℃。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人会感到酷热难耐、焦躁不安,严重时,人们还会因“情绪中暑”而产生过激行为,因此,炎热的夏天是一年中冲动犯罪最多发的季节。如果环境温度低,则会让人萎靡不振,当室温降到10℃以下时,人会感到沉闷、情绪低落;室温低于4℃时,人们的思维效率将受到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下降,很容易出现差错。(有删改)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有这样的季节变化。B.因为夏季产生降水的云都是雷雨云,而雷雨云含水量大、降水效率较高,能够明显地看到雨区内和雨区外的降水差异,因此才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C.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并根据一些“大自然的语言”来安排农事。D.有时候,如果室内的温度低,会让人感到情绪低落,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效率,导致工作质量下降。8.请你列举两句诗,根据《大自然的语言》所学到的知识,说说其中蕴含的物候现象以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9.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同样是说明类的文字,【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的语言风格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画线句子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21分)舞动的醒狮14 林延军①村庄的气息,从“咚咚咚”的鼓声里开始。②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黝黑的额头布满皱纹,像是田畴里的庄稼。田里耕作的带头小哥,还来不及放好农具,便直奔村里宗祠旁的一间小屋,屋内灯光微弱,暗暗的,带头小哥举起鼓槌,“咚咚咚”的鼓声在村庄的上空回荡。一阵熟稔地拾掇,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头顶着狮头,有人弯腰当狮尾,带头小哥与几名青年小伙摇身一变成为“狮子班”,他们脚踩着土地,双手举起狮头,在人群里舞动起来。③“狮子”时而抬头扭脖,时而腾挪翻越,时而眨眼踢腿,刹那间,“狮子”又向前奔跑,像是听到谁的呼唤,踢腿,抬头,突然间又摆头晃脑。此时,鼓声从快转为慢,紧跟着又从慢转为快。④一会儿狮子“高兴”了,一会儿狮子“生气”了,一会儿狮子“悲伤”了……从步伐到动作,从表情到性格,舞狮人在“狮子”的世界里,靠默契和心灵相通等配合,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刻,狮子像生长在村庄的精灵,为百姓带来欢乐、祥瑞。⑤正月的日子,“狮子班”便串村走巷,挨家挨户,为村民舞狮,寓意庆贺一年的收成,祈祷风调雨顺。他们在村庄穿行,变成村庄乐谱上的一个个音符,又像田畴里的庄稼,星星点点,在南方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跳跃起来。⑥每次舞狮前,都会有一段击鼓演奏。“咚咚”的声音从低到高,变化多端,似乎在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又似乎要把“狮子”唤醒。随后,醒狮闻鼓起舞,或睁眼,或洗须,或舔身,或抖毛。渐渐地,鼓声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又像狂风暴雨,排山倒海。小孩儿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得如痴如醉。⑦霎时,握鼓槌者用尽力气,擂出浑厚的鼓声,“狮子”又弯了一下头,似沉思,似惊悚,尾巴随之摇摆起来。鼓声、镲声和鞭炮声回荡在房舍、村庄和草木之间,地面不时扬起一阵土灰,围观的老老少少如追星,久久不忍离去……⑧舞狮,源于宫廷狮子舞,盛行于民间。⑨相传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后来出现一只神兽,神兽所到之处,瘟疫便很快没有了,后来百姓为了纪念神兽,称神兽为“年兽”。家家户户用竹篾、纸等材料制作“年兽”14 ,配合锣鼓,并把一张桌子放置在家门口,准备好“年兽”喜欢吃的青菜,等待“年兽”采食。由于“年兽”与狮子的样貌相似,经常为老百姓带来祥瑞和喜气,故“年兽”被称为“瑞狮”。⑩在广东,因粤语“瑞”与“睡”读音相同,老百姓比较忌讳,认为“瑞狮”是带来福瑞,后又将“瑞狮”改称“醒狮”。直至明代,醒狮出现在广东的一些村庄,百姓把风调雨顺的愿景寄托在醒狮身上。村民用醒狮的威严驱赶邪恶,祈盼来年事事顺心。⑪记忆中的童年,许多小伙伴都有“功夫梦”“狮子班梦”。一听到鼓声响起,小伙伴们就像着了魔,拔腿就跑,直奔村中央的那片空旷地。“舞狮子啦!快!”成为我们奔走相告的口头禅。但每次看完舞狮表演,伙伴们都意犹未尽,回家又找来棍子到处敲,模仿击鼓。⑫是的,醒狮一动,沉寂的村庄就被唤醒了。它们威严,它们凶猛,它们祥瑞,它们从乡野走进城市,又从城市走出国门。醒狮要将舞蹈、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从东方撒向全世界。在一呼一吸之间,醒狮登上异乡的舞台,在华丽转身之间,在万千景象之中,醒狮一跃登上非遗的榜单,万物景仰。⑬醒狮,是有生命的,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还有记忆。它舞动的走向,又像一条辽阔的河流,支流所到之处,连着根脉,滋长乡愁。(有删改)10.醒狮是音乐和舞蹈配合的艺术。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醒狮表演的过程。(4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11.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根据以下阅读锦囊完成阅读批注。(4分)阅读锦囊阅读批注赏析式批注: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欣赏与分析(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进行赏析式批注14 感想式批注:就文章内容写出读后的理解感悟或心得体会(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第段“醒狮,是有生命的”进行感想式批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西向《民俗》杂志推荐本文,小陕建议删除第段,两人就此问题发生了以下讨论,请你帮忙补充完整。(4分)小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都略显多余,我认为可以删去。小西:我认为这段不能删去,因为第段回忆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听到舞狮班鼓声的兴奋喜悦,以及看完后意犹未尽、模仿表演,突出表现了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舞狮对孩子们的影响,为下文写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笔。同时,寄寓着作者对往事的依恋和淡淡的乡愁。13.如果你是《民俗》杂志的编辑,会收录本文吗?请结合栏目“前言”,说明理由。(5分)前言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刊的文章,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14.“醒狮”登上了非遗的榜单,请联系你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可以怎样更好地传承这项文化遗产。(4分)14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④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⑤弥高,石为泉水啮,皆若灵壁⑥。(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注释】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篷帐。④藉(jiè):垫着。⑤陟(zhì):升,登(高)。⑥灵壁:即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3)石为泉水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溯源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复出焉 必有我师焉B.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C.不足为外人道也 全石以为底D.桃可千余树 不可久居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分)(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2分)18.桃花源是古代文人向往的地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概括桃花源有怎样的特点。(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4 2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做简要赏析。(2分)四、作文(50分)21.黑板上的算式和名言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拟题目,分享你的故事或写出你的感受。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14 14 14 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4:45:0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486.5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