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试卷(人教河南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人教河南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某班要在班会上诵读李大钊先生的《青春》,小勇试读时,碰到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6分)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gù____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jí____之忧哉?(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xún tiáoB.dùn zhāoC.dùn tiáoD.xún zhāo(2)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 汲B.顾 及C.顾 汲D.故 及(3)请联系文段语境,帮小勇确定画线句中“之”的解释(  )(2分)A.代词,他B.往,到……去C.助词,的D.无实义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远离战争,珍爱和平。“战争”的影子常见于古诗文中,我国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谋攻》中提出了“知彼知己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典策略;诸葛亮出征讨伐曹魏前,谆谆告诫后主刘禅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小人”,因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毅魄归来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鲜明昭示作者誓死不屈、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而有些古诗文更多地描写了战争给军民带来的悲苦生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军角弓不得控,(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描写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奇寒环境;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发出了17 “山河破碎风飘絮,(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十五从军征》中“(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具体描写了野兔、野鸡进驻家中的荒凉凄楚的景象;张养浩的名句“兴,百姓苦;(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表明,任何王朝的兴亡,在战争中遭殃的都是老百姓。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________。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①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②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③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④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⑤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④③②C.④③②①⑤D.④②③①⑤4.社团开展“人工智能,未来已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9分)(1)小语在网上搜集到关于人工智能(英文简称:AI)的相关材料,请你提取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写出探究结果。(2分)【材料一】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红“出圈”,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撰写视频脚本、文案,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生成绘画,创作音乐、电视剧、诗歌等。从虚拟数字人到AI生成绘画、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二】一些高校学生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来完成作业,甚至生成论文,对于这种学术剽窃以及作弊行为,专家们表示担心。此外,由于它具有自然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也能被用来编写恶意代码、垃圾邮件等,带来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材料三】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国内外已有不少业内企业着手建设人工智能安全平台,以提升对于威胁的检测和响应能力。许多大学正在计划使用检测人工智能生成文本的工具来根除学术剽窃行为。17 (2)小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想用下面两幅图中的一幅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你认为哪一幅效果更好?请结合选图简述理由。(4分)某平台关于2019—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的统计(3)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的热议。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3分)二、阅读探究(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14分)远与近[美]托马斯·沃尔夫①17 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个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荫,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营造出整洁、朴素的舒适氛围。②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③司机多年操劳,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自己的子女都已长大结婚了。④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那些像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子的轻便马车和密密一排惊慌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目瞪口呆、状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⑤这些,司机都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欢乐、危险和辛劳。但不管他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⑥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百次的阴晴晦明,一千次的风雷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麦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活,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⑦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慢慢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⑧17 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⑨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但现在,在门前,手却发抖了。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⑩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形成褶皱;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股脑儿消失了。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着,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视作一种耻辱。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道的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着光的铁路远景,幻想中的美好小天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有改动)【情节梳理】5.根据内容,完成梳理图。(4分)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技法品鉴】6.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17 (1)细读语句,完成品鉴。(提示:结合小说内容,从写作技法,如对比、铺垫、视角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鉴)(2分)距离远近妇人勇敢从容地挥手致意,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勇敢、坦率、深情。脸严峻、枯萎、消瘦;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形成褶皱;小眼睛惊疑不定……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品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分)【观点阐述】7.同学们针对小说结尾司机是否该去看两个妇女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该去,有人认为不该去。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3分)【主题探究】17 8.读完《远和近》一文,小文引用顾城的《远和近》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文引用这首诗的理由。(3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2题。(共11分)【材料一】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状态。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的。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17 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含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大卫·格雷伯在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挟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浪费时间成为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在诸如“浪费时间等于浪费你自己的生命”等观点背后隐藏的就是一种制式化的生命价值衡量系统,鲜活而自然的生命成为技术与标准的囚徒,因此“慢生活”和“松弛感”才会引人共鸣。区别于“躺平”“佛系”等流行词汇,松弛感带着某种妥协性,并不具有鲜明的抵抗特质和“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在自我与家庭、社会发生矛盾时,松弛感会要求我们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维护个体最基本的尊严。即使这种保持尊严的方式在某些时候具有掩耳盗铃的性质,也能够为茫然的年轻人提供些许心灵安慰。松弛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弛”与“紧绷”的讨论。“松弛”与“紧绷”不是某种本质性的状态,而是可以流动变化的。当松弛感成为概念开始流行后,它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所以我们应当警惕“用力过猛”的松弛感。(摘编自《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材料二】记者:您觉得“松弛感”值得追求吗?李松蔚:没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追求本身就会把自己变得非常拧巴。现代社会善于制造概念,大家拿这些概念跟自己对比,便会产生对自我的审判。松弛的确很好,但一旦将它用来自17 我审判,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暴政。人是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变成任何状态的。我们的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情的反应适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把自己当成是有问题的。把它当成一个特点就好了。如果说要求自己做一点事情的话,就是当你看到别人松弛的时候,对自己温柔一点,告诉自己,你和对方的环境和背景是不同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自我攻击,这就是你成长中被赋予的一种底色而已。记者:怎么能保证不被负面情绪压垮?李松蔚:负面情绪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痛苦就会压垮自己吗?紧张就要在微博上检讨自己,甚至去讨伐自己的原生家庭吗?它只是我们存在过的一些印记叠加到现在的真实反应而已,没有那么痛,我们完全承受得起。人只会被附加在这些情绪之上的一些虚幻的对于灾难、对于后果的想象压垮。就像焦虑,谁能不焦虑?但是现在告诉你,焦虑会让你不成功,会让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会被这些东西压垮,但是焦虑本身就是焦虑。简而言之,我认为,首先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想象弱化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我们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允许任何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摘编自《“松弛感”,是不松弛也可以》)9.根据【材料二】,梳理李松蔚回答“怎么能保证不被负面情绪压垮”的论说思路。(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问引发思考,进一步说明人完全能承受这些感受,人之所以被压垮是源于对这些感受的想象;(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并提出建议,不要弱化自我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要悦纳自己的感受。10.【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1.结合材料内容,你觉得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松弛感”的表现的一项是(  )(2分)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B.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17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D.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12.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你觉得“围炉煮茶”能否带来真正的松弛感?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13~16题。(11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乙】赵且伐燕,苏代①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③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④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燕策》)【注释】①苏代:战国时的谋士。②拑:夹住。③禽:捕捉,捉住。④支:抵御。17 1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之妻私臣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B.皆以美于徐公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C.朝服衣冠 亦免冠徒跣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14.学习文言文可以用“迁移法”,下列迁移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赵且伐燕”中的“且”,根据《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且”,可理解为“将要”的意思。B.“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中的“谓……曰……”,根据【甲】文中“谓其妻曰”的“谓……曰……”,可理解为“对……说……”的意思。C.“故愿王之熟计之也”中的“计”,根据《出师表》中“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计”,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D.“今日不雨”中的“雨”,根据《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雨”,可理解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即“下雨”的意思。1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文都出自《战国策》,此书记录了战国时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都以寻常小事类比。C.【甲】【乙】两文都是讲述了君王虚心地接纳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的故事。D.【甲】文“三叠”式结构,别致精美;【乙】文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16.把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7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7、18小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7.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请你结合词中内容阐释词人的“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18.这首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均借用典故表情达意。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其表达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2分)四、名著阅读(4分)19.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金圣叹对《水浒传》中的诸多英雄好汉进行了评价,你整理如下。同学们看到对鲁达的评价时,议论纷纷。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说服众人认可金圣叹对鲁达的评价。17 (2)人生之路,有“舍”有“守”。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结合相关情节简要阐述。备选人物:王冕(《儒林外史》) 简·爱(《简·爱》)示例:江姐。 人生之路,有“舍”有“守”。为了执行任务,她忍痛离开了年幼的孩子;在渣滓洞,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她坚贞不屈;为了保护同志,她从容就义。江姐舍了平凡的生活、无价的自由乃至宝贵的生命,守住了革命信仰,守住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五、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挑战无处不在。从大处谈,探索星辰大海是挑战,破解科学谜题是挑战,打破认识偏见也是挑战;从小处说,无论你想要在赛场上超越他人,还是在学习中克服惰性,都是挑战。(1)请以《把挑战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遇到了什么挑战,又是如何面对挑战的。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17 (2)你对挑战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17 17 17 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21:20:01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16.91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