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模拟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4秋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模拟测试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A.掠过(lüè)炽热翘首而望(qiáo)潇洒自如B.瞬间(shùn)瞥见屏息敛声(píng)如梦初醒C.气氛(fèn)不辍惊讶不已(yǐ)沉静自若D.轻盈(yíng)诘责悄然不惊(qiāo)疾如流星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胡髭长髯一绺僵绳B.诚慌诚恐粗劣器宇穹顶C.锐不可挡蒙昧貂皮酒肆D.震耳欲聋颔首锃亮鬈发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哥哥上初中时总能在数学课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特别在几何证明题上颇有建树。B.姥姥待人仁慈,经常周济村里的孤寡老人。C.他总是殚精竭虑地害人,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自作自受。D.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②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③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④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①③④②⑤B.④②①③⑤C.①③②④⑤D.④②③①⑤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新闻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有效、紧扣目的、逻辑清楚、简洁明了。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七律”之分,一般来说,律诗的颈联、尾联是对偶句。C.《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30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D.《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即书信。古代书信又称信札、尺书、尺素、书翰、书函、书柬、书简、书札等。6.综合性学习(5分)某中学八年级(1)班正开展“人无信不立”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活动一)知晓·信材料一: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②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范·谈丛》)③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40字)(活动二)讲述·信(2)【善意说服】学校正在推动贫困生资助工作,王晓的家庭条件优越,但她却在自助申请里隐瞒了真实的情况,你知道后该怎么委婉的提醒她?7.古诗文理解性默写。(8分)(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2)《答谢中书书》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4)《与朱元思书》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6.名著阅读: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7分)我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1)“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指哪件事?“新的方向”指什么?(3分)(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9~12题。(共11分)中国甘肃网4月2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54年7月出生于我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现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的姚檀栋,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有“地理学诺贝尔奖”美誉的2017年度维加奖。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向姚檀栋院士表示祝贺。姚檀栋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2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
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成立于1877年。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设立的。维加奖每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6.本文是一则消息,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2分)7.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8.下面句子中加粗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指什么?(3分)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9.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6分)文本一: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时,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1)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2)(作者老舍,有删改)文本二: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6..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2分)语句情感示例她的泪会往心中落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1)……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2)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7..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8..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9..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60字)(4分)10..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1题。(11分)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文化是我们的人生底色。清幽秀美的紫蓬山,自清代开始便有“庐阳第一名山”之称,让我们一起阅读文章,完成题目,感受家乡底蕴。【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乙】明日,主人偕登。有寺踞山之巅,房廊萧曼①,与山为卑崇②。登阁远瞩,天宇开豁。念余一身,寄此渺然。时大风尘起,僧言晴霁则巢湖中帆樯③可指见。《水经注》:“肥水出良余山,西北入淮。”兹④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乃知郡县志以紫蓬当良余,而谓肥源久湮者,误也!肥水实出将军岭,在紫蓬北六十里,自岭以西之水,入寿春者,为注淮之肥;其东流十里,经鸡鸣山,绕城郭迤南入湖者,今亦曰肥河,郦道元谓之施水也。吾意良余山即将军岭。紫蓬祠⑤李陵,不知所由始,吾义疑魏将李典守合肥有功,庙故祀李将军,或乃不知将军为李典,误属⑥陵,固以名山,而并以肥水之出将军岭者,亦移彼于此,斯诚歧之又歧者耳!古今地志非目验,则往往乖异。(节选自马其昶⑦《游紫蓬山记(丁未)》有删改)【注】①萧曼:众多貌。②与山为卑崇:随着山势或低或高。③帆樯:借指帆船。④兹:此。⑤祠:立祠(奉祀),名词活用作动词。⑥属:归属,置放于。⑦马其昶(1855-1930),近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末期的代表人物。6.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奔:(2)属引凄异引:(3)念余一身念:(4)其东流十里东:7.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乃知郡县志以紫蓬当良余,而谓肥源久湮者,误也!
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兹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7.【甲】【乙】文段中,作者均有引用,试简要分析两文引用的目的。(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22、23题。(4分)【甲】【乙】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颈联描绘了登楼远望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与尾联的“愁”相照应;乙诗描写了船行途中所见景色,有山有水有月,意境开阔秀美。B.乙诗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C.甲诗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D.甲诗首联、领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乙诗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9.甲、乙两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甲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乙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各自内心情感的。三、写作(50分)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徳能让他留传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只要待人真诚,与人为善,祟尚正直,学会坚强,懂得谦逊,对梦想痴心不改,对他人播撒爱的雨露,我们就能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拥有美德,我们定会其乐无穷。请以“我拥有的美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感情真实,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24秋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模拟测试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掠过(lüè)炽热翘首而望(qiáo)潇洒自如B.瞬间(shùn)瞥见屏息敛声(píng)如梦初醒C.气氛(fèn)不辍惊讶不已(yǐ)沉静自若D.轻盈(yíng)诘责悄然不惊(qiāo)疾如流星1.答案:A解析:B.屏(bǐnɡ)C.氛(fēn)D.悄(qiǎo)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A.胡髭长髯一绺僵绳B.诚慌诚恐粗劣器宇穹顶C.锐不可挡蒙昧貂皮酒肆D.震耳欲聋颔首锃亮鬈发2.答案:D解析:A.缰绳B.诚惶诚恐C.锐不可当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A.哥哥上初中时总能在数学课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特别在几何证明题上颇有建树。B.姥姥待人仁慈,经常周济村里的孤寡老人。C.他总是殚精竭虑地害人,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自作自受。D.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3.答案:B解析:A.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在此形容哥哥很擅长做几何证明题,大词小用,使用有误;B.周济:意思是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形容在物质上帮助孤寡老人的姥姥,使用正确;C.殚精竭虑:形容费尽心思。在此形容坏人总是想害人,褒贬不当,使用有误;D.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在此形容情节曲折,使用对象错误;故选B。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B)(2分)
①有了知识和智慧,我们才能独立思考,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②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③从而免于迷失和彷徨,知道何去何从。④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⑤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A.①③④②⑤B.④②①③⑤C.①③②④⑤D.④②③①⑤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谈论的话题是“阅读”,④句为首句,先提出问题“阅读为什么能提升我们的气质”,②句中的“因为”承接④句中的“为什么”,①句中的“有了知识和智慧”承接②句中的“给人以智慧”,“懂得如何应对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才能避免“迷失和彷徨”,①③句相连,最后⑤句,总结得出结论“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气象万千的精神”,故而排序为;④②①③⑤,故选B。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B)(2分)A.新闻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有效、紧扣目的、逻辑清楚、简洁明了。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有“五律”“七律”之分,一般来说,律诗的颈联、尾联是对偶句。C.《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30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D.《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即书信。古代书信又称信札、尺书、尺素、书翰、书函、书柬、书简、书札等。5.答案B解析:B.一般来说,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故选B。6.综合性学习(5分)某中学八年级(1)班正开展“人无信不立”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活动一)知晓·信材料一: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②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范·谈丛》)③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材料二:
“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40字)6.(1)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不论中国还是外国,诚信都很重要。解析: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材料一用两则中国古代的名言,一则外国名言告诉我们,人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长远发展,来说明诚信对人的重要性,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的建立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此可知,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代,个人还是政府都很重视诚信的作用,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活动二)讲述·信(2)【善意说服】学校正在推动贫困生资助工作,王晓的家庭条件优越,但她却在自助申请里隐瞒了真实的情况,你知道后该怎么委婉的提醒她?(2)示例:王晓同学,贫困资助指标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同学的情况,何况你的家庭条件不错,应该让真正有困难的同学来享受资助,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你说是吗?5.古诗文理解性默写。(8分)(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答谢中书书》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与朱元思书》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6)《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6.名著阅读: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7分)我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
高明之极。它比蒋介石在南京或上海发动的政变,或者共产党占据广州的情况,其流血和笨拙程度都不知要低多少。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书。(1)“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指哪件事?“新的方向”指什么?(3分)(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8.(1)答案:“西安事变”;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最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坚决拒绝统一战线的提议,继续“先安内,后攘外”的路线,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完全不顾当时东北领土的沦陷。而张学良则认为应该立刻停止“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政策,枪口应该一致对外。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答案:①《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②它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③书中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特色。《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可据此作答。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9~12题。(共11分)中国甘肃网4月2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鉴于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1954年7月出生于我省通渭县,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长,现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的姚檀栋,当地时间4月19日在瑞典王宫获颁有“地理学诺贝尔奖”美誉的2017年度维加奖。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在颁奖仪式上,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主席斯滕·哈格贝里宣读了姚檀栋的获奖成就。随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姚檀栋颁发了维加奖奖章,并向姚檀栋院士表示祝贺。姚檀栋院士是国际上公认的冰冻圈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过去20年中,姚檀栋领导的科研项目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冰岛、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姚檀栋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冰芯记录、冰川变化实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不同方法的综合集成研究发现,现在是过去2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成立于1877年。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是著名地理学家和北冰洋航道开拓者阿道夫·艾瑞克·诺登舍尔德设立的。维加奖每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进行海选之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以表彰对全球地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5.本文是一则消息,请为之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2分)答案:甘肃籍科学家姚檀栋获“地理学诺贝尔奖”——维加奖。6.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这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答案:“唯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首位”是“第一位”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强调姚檀栋获“地理学诺贝尔奖”——维加奖具有里程碑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姚檀栋的崇敬和赞美之情。7.下面句子中加粗的“重要科学发现”具体指什么?(3分)由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计划”不但凝聚了国际上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的科技精英,也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11.答案:现在是过去2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段,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印度季风与西风交互作用是造成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3分)12.答案:最后一段交代了消息的背景,即“地理学诺贝尔奖”——维加奖的设立情况,为这则消息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容,使其更具有可读性。(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6分)文本一: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时,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
一口气来。(1)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2)(作者老舍,有删改)文本二: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节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1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2分)13.答案:全文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等几件事情。语句情感示例她的泪会往心中落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1)……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2)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14.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
14.答案(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15.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15.答案:第(1)句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以及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与无奈。第(2)句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解析:第(1)句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2)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16.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60字)(4分)16.答案:(1)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还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2)感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他们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7.诗文有别。同样是写劳动妇女的经典作品,两文在人物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人物塑造上:文本一不仅运用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手法,还通过“我”的感受侧面烘托母亲的形象:文本二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大堰河勤劳乐观、疼爱乳儿的形象。②叙事艺术上:文本一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回顾了母亲不平凡的一生;文本二则通过时空跳跃、画面组接叙写人物。③语言风格上:文本一语言明白晓畅,朴实无华;文本二语言形象化,富有感情,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生动凝练。三、古诗文阅读(15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8-21题。(11分)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文化是我们的人生底色。清幽秀美的紫蓬山,自清代开始便有“庐阳第一名山”之称,让我们一起阅读文章,完成题目,感受家乡底蕴。【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乙】明日,主人偕登。有寺踞山之巅,房廊萧曼①,与山为卑崇②。登阁远瞩,天宇开豁。念余一身,寄此渺然。时大风尘起,僧言晴霁则巢湖中帆樯③可指见。《水经注》:“肥水出良余山,西北入淮。”兹④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乃知郡县志以紫蓬当良余,而谓肥源久湮者,误也!肥水实出将军岭,在紫蓬北六十里,自岭以西之水,入寿春者,为注淮之肥;其东流十里,经鸡鸣山,绕城郭迤南入湖者,今亦曰肥河,郦道元谓之施水也。吾意良余山即将军岭。紫蓬祠⑤李陵,不知所由始,吾义疑魏将李典守合肥有功,庙故祀李将军,或乃不知将军为李典,误属⑥陵,固以名山,而并以肥水之出将军岭者,亦移彼于此,斯诚歧之又歧者耳!古今地志非目验,则往往乖异。(节选自马其昶⑦《游紫蓬山记(丁未)》有删改)【注】①萧曼:众多貌。②与山为卑崇:随着山势或低或高。③帆樯:借指帆船。④兹:此。⑤祠:立祠(奉祀),名词活用作动词。⑥属:归属,置放于。⑦马其昶(1855-1930),近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末期的代表人物。16.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1)虽乘奔御风奔:(2)属引凄异引:(3)念余一身念:(4)其东流十里东:18.奔:奔驰的快马。引:延长。念:考虑,想到。东:向东。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奔驰的快马。(2)句意为: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引:延长。(3)句意为:想到我自己一个人。念:考虑,想到。(4)句意为:向东流了十里。东:向东。19.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乃知郡县志以紫蓬当良余,而谓肥源久湮者,误也!19.答案:(1)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2)由此才知,郡县的志书把紫蓬山当作良余山,认为肥水的源头早已消失,这是错误的!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自非,
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2)句重点词语:乃,于是、才。以:把。谓:认为。湮:消失。2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兹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18.兹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兹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中,“兹山之水”是主语,“皆东南入巢湖”是谓语和宾语,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即“这座山的水都流向东南进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中,“无能”表示没有能力或不可能,“西北”是方向,“逾山而过”表示越过山去。这部分描述了一个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即水不能从西北方向越过山去。故划分为:兹山之水/皆东南入巢湖/无能西北逾山而过。19.【甲】【乙】文段中,作者均有引用,试简要分析两文引用的目的。21.甲文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乙文引用《水经注》的目的在于提供历史地理资料,揭示记载误差,以及丰富文章内容,展示作者实地考察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结构上:渔歌在文章结尾,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巴东三峡巫峡长,猜鸣三声泪沾裳”意思是: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另人眼泪满衣裳。写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猿叫声的悲凉,间接地表达了景物带给人的感伤情绪,结合前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引用渔者的悲歌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乙文,作者通过引用《水经注》中关于肥水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肥水的起源和流向的准确信息,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性和权威性。同时,对比《水经注》中的描述与实际地理情况,发现了郡县志书中的错误,即把紫蓬山当作良余山,并错误地认为肥水的源头已经消失。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历史地理记载的误差,也突显了作者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引用《水经注》,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肥水实际发源于将军岭的事实,并指出肥水的流向和名称变化,从而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信息量和深度。参考译文:【乙】第二天,主人带着我一起登山。有一座寺庙坐落在山的顶端,房屋和走廊错落有致,随着山势或低或高。登上阁楼远望,天空广阔无垠。想到我自己一个人,寄居在这广
阔无垠的天地之间,感觉十分渺小。这时,大风刮起尘土飞扬,和尚说如果天气放晴,那么巢湖中的帆船就能清晰地看到。《水经注》中记载:“肥水发源于良余山,向西北流入淮河。”然而,此山的水都是向东南流入巢湖,没有能够向西北越过山流过去的。由此才知,郡县的志书把紫蓬山当作良余山,认为肥水的源头早已消失,这是错误的!肥水实际上发源于将军岭,在紫蓬山的北面六十里处。从将军岭以西的水,流入寿春的,是注入淮河的肥水;而向东流了十里,经过鸡鸣山,绕着城墙向南流入巢湖的水,现在也叫肥河,郦道元称之为施水。我猜想良余山应该就是将军岭。紫蓬山祭祀李陵,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猜测可能是魏将李典守卫合肥有功,所以庙宇祭祀李将军。或许是人们不知道将军是李典,误以为是李陵,所以祭祀他。这座山因此以李陵命名,而肥水的源头被误认为是将军岭,也因此被移到了这里。这真是错上加错啊!古今的地理志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往往会出错。(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22、23题。(4分)【甲】【乙】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颈联描绘了登楼远望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与尾联的“愁”相照应;乙诗描写了船行途中所见景色,有山有水有月,意境开阔秀美。B.乙诗一个“入”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C.甲诗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D.甲诗首联、领联从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写世事难料之感慨;乙诗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22.A解析:甲诗颈联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分明(清晰)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盈然、欣欣向荣、色彩明丽)的美景。21.甲、乙两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甲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和乙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各自内心情感的。23.思乡之情;崔颢在日暮时分直接发问家乡在哪里,并用江面迷蒙的景象渲染思乡之愁,直抒胸臆;李白不说自己思乡,却说故乡水多情不远万里送别自己,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三、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徳能让他留传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只要待人真诚,与人为善,祟尚正直,学会坚强,懂得谦逊,对梦想痴心不改,对他人播撒爱的雨露,我们就能推开一叶叶神奇的窗,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拥有美德,我们定会其乐无穷。请以“我拥有的美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感情真实,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解析:审题: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应是某种具体的美德。比如,我拥有自信的美德,我拥有感恩的美德,我拥有孝顺的美德等等。从题目的要求来看,应创作一篇记叙文,以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自己的这种美德。事件一定要真实可感,以真实的事件寄托作者真实的情感,做到以情动人。文体选择:记叙文。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能体现自己拥有的某种美德的一件或几件故事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写作手法:提倡文笔优美,表现匠心结构。首先,要经营好开头和结尾,这是展示个性写作能力的重要窗口。这两处,要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凸显语言美,要寄予深情,留有余味。其次,要详略处理得当。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的,就得详写;关系不大的,就得略写或者舍去不写。再次,安排好过渡。在内容或者场景转换时,在议论过程中的总分转换时,都需要我们
运用一些关联词语、过渡句或者过渡段来衔接上下,紧密结构。最后,应把握好照应。前有所呼、后有所应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特征,它能贯通文脉、严谨结构、强化内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