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一年级下册
>
第2单元 水
>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教案(共3课)(2025春版)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教案(共3课)(2025春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2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教材分析】《水是什么样的?》这一内容聚焦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却又蕴含诸多奥秘的物质——水。教材以观察和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水的特征。通过辨别不同杯子中的液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的基本属性;玩水活动则进一步挖掘水的流动性、形状随容器变化等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水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古今供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用水的影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水,对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较为零散和表面。他们能大致辨别水与其他明显不同的物质,但对于水的具体特征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在观察能力方面,学生虽具备一定基础,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在思考和总结能力上,学生还难以从观察和实践活动中归纳出全面、准确的结论。此外,对于水与生活、科技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理解也较为浅显,需要教师引导其深入思考。【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准确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气味、触感等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通过玩水实验,自主发现水具有流动性,且形状会随容器的改变而变化,并能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举例说明水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理解水对生命和生活的不可或缺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4.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供水方式,阐述科技进步在改善人们用水条件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能力。【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观察并准确描述水的物理特征,了解水在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应用。[难点]通过实验深入理解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特性,体会科技发展与供水方式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材料]每组准备4个透明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水、牛奶、白醋、白糖水;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如圆形玻璃瓶、方形塑料盒、锥形烧瓶等)若干;塑料滴管、塑料板、水槽、纸巾等玩水工具;用于展示水的应用、古代和现代供水方式的图片、视频资料;观察记录单、彩笔等。[场地]选择宽敞、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室或实验室,确保场地有水源和排水设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展示4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子,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4杯神奇的液体,其中有一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大家猜猜是哪一杯呢?先别急着回答,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找出水。”2.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辨别方法,如看颜色、闻气味等,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二)观察水的特征(15分钟)1.感官观察指导: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4杯液体和观察记录单。强调观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能随意品尝未知液体。指导学生按照“看闻摸”的顺序观察液体,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闻水的气味,用手指轻轻触摸感受水的触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6 2.小组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否正确,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观察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共同总结水的特征。3.全班汇报与总结: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记录水的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引导学生完善观察记录单上的内容。(三)玩水活动,探索水的更多特征(20分钟)1.水的形状变化实验:给每组发放同样多的水和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提出问题:“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水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试试,然后把看到的水的形状画在记录单上。”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容器中的形状变化,鼓励学生思考原因。2.水的流动性实验:在塑料板上滴几滴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然后将塑料板倾斜,提问:“现在水怎么了?它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请大家在记录单上画出水的流向。”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流动的原因,组织小组讨论。3.实验总结与分享:实验结束后,邀请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总结水的流动性和形状随容器变化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四)水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生活场景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展示厨房清洁、洗衣服、浇花、个人卫生等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加深对水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2.拓展应用探讨:提问:“除了我们生活中用到的这些,水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水的应用,展示农田灌溉、工厂用水等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3.节约用水教育:展示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图片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珍贵,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五)古今供水方式对比(10分钟)1.古代供水介绍:展示古代桔槔、水车等取水工具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古代人们取水、运水的困难,以及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想象古代人们的用水生活,感受古代供水方式的不便。2.现代供水讲解:展示现代供水系统、自来水生产流程图的图片或视频,详细讲解自来水从水源到家庭的生产和输送过程。引导学生对比古代和现代供水方式的差异,讨论科技进步给人们用水带来的便利。3.科技与生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科技发展对供水方式的影响,以及未来供水方式可能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能力。(六)课堂总结(5分钟)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水的哪些知识呢?”邀请学生回答,回顾水的特征、应用以及古今供水方式的差异。2.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水的重要性和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水,发现更多关于水的奥秘。【教学后记】6 5.玩转小水轮【教材分析】《玩转小水轮》围绕水的力量与小水轮转动展开,是学生探索水能利用的启蒙内容。教材首先通过思考不同水流力量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接着,详细介绍小水轮的组装方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初步感受水流对小水轮的作用。之后,设置探究小水轮转动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通过展示祖先对流水力量的利用以及现代相关应用,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水能在不同时代的价值,体会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有一定的感知,对水流的力量也有初步体验,但对于水流力量如何转化为小水轮转动的动力,以及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缺乏深入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好奇心,喜欢亲身体验活动,但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以逐步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能准确说出小水轮的基本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小水轮的组装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3.了解祖先和现代人对流水力量的利用方式,体会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变化。4.在实验操作和小组合作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组装小水轮;探究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难点]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准确分析实验结果,理解水流力量与小水轮转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材料]每组一套小水轮组装材料(胡萝卜、铝片、铁丝),不同粗细的漏斗、透明塑料软管、水槽、足量的水、秒表、记录单、彩笔;展示祖先和现代人利用流水力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场地]选择宽敞、有水源且便于清理的教室或实验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空间进行实验操作。【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展示水流冲击物体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视频),你们感受到水流的力量了吗?那水流的力量能让物体动起来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2.引出小水轮:“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有趣的东西——小水轮,看看水流的力量能不能让它转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二)组装小水轮(10分钟)1.材料介绍:向学生展示小水轮的组装材料(胡萝卜、铝片、铁丝),介绍各材料的用途,强调使用铁丝和铝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避免划伤。2.示范组装: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小水轮的组装步骤:先准备好材料,然后依次将铝片和铁丝插入胡萝卜中,提醒学生注意铝片的分布和铁丝的固定,确保小水轮转动灵活。3.学生组装:学生分组进行小水轮组装,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互相协作,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成功组装小水轮。(三)探究小水轮转动的秘密(20分钟)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呢?小水轮转得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测。2.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以水位高低的影响为例,讲解实验设计思路:用一定的水量分别在高水位和低水位冲小水轮,观察并记录小水轮转动的快慢,其他条件保持相同。让学生分组讨论水流量大小影响实验的设计方法。6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探究水位高低和水流量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分工合作,如专人控制水流、专人观察小水轮转动并记录时间或圈数,同时注意安全,避免水溅出。4.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水位越高、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四)了解流水力量的利用(15分钟)1.古代应用:展示水碓、水磨等古代利用流水力量农具的图片或视频,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用途,让学生想象古代人们如何借助流水力量进行农业生产,感受古人的智慧。2.现代应用:展示洒水车、水力发电、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现代人利用流水力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现代利用方式相比古代的进步之处。3.拓展思考:提出问题:“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利用流水力量的例子?未来人们可能会怎样更好地利用流水力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思维。(五)课堂总结(5分钟)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祖先和现代人是怎样利用流水力量的?”邀请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2.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教学后记】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材分析】《盐和糖哪儿去了》聚焦于溶解这一常见的科学现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认识溶解的概念,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性。教材从学生熟悉的食盐、红糖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现象入手,逐步深入,让学生经历观察、搅拌、使用放大镜观察等过程,直观地感受溶解现象。接着通过对多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更多物质的溶解现象。【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将盐、糖等物质放入水中的经历,但对于物质在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溶解的概念并不清楚。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但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上还不够成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归纳实验结论。此外,学生在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学目标】1.能准确描述食盐、红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即物质放入水中变成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粒,水仍保持透明的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判断面粉、味精、油、胡椒粉等常见物质在水中是否容易溶解,并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实验结果。3.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使用搅拌棒、放大镜等工具辅助观察,培养细致观察、规范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4.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观察、探索科学现象的习惯,积极完成课后作业,观察更多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重点与难点】6 [重点]观察并描述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性。[难点]区分溶解和未溶解的现象,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学会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准备】[材料]每组准备食盐、红糖、沙子、面粉、味精、油、胡椒粉、小苏打、咖啡粉各若干,透明杯子(带刻度)、搅拌棒、放大镜、水槽、抹布;记录单、彩笔。[场地]选择宽敞、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室或实验室,确保场地有水源和排水设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展示一杯清澈的盐水和一杯浑浊的泥水,提问:“同学们,看这两杯水,一杯看起来很清澈,一杯却很浑浊。老师在这杯清澈的水里加了一样东西,在浑浊的水里也加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加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猜测。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盐和糖放到水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们去哪儿了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观察盐、糖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5分钟)1.实验材料介绍:向学生展示食盐、红糖和沙子,介绍它们的外观特点,如颜色、颗粒大小等。同时展示实验工具,如透明杯子、搅拌棒、放大镜,说明它们在实验中的用途,强调使用搅拌棒时不要撞击杯子,避免损坏。2.示范实验: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实验步骤。首先,往三个透明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然后,依次将少量食盐、红糖和沙子放入不同的杯子中;提醒学生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瞬间的现象。3.学生实验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食盐、红糖和沙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包括物质颗粒的变化、水的颜色变化等。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和记录,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4.交流与讨论: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观察结果。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溶解现象。(三)深入探究溶解现象(15分钟)1.搅拌与静置:指导学生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装有食盐、红糖的杯子,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并画下静置后杯中物质的样子。提醒学生注意搅拌的力度和方向,观察搅拌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静置后是否有沉淀出现。2.放大镜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贴着杯壁观察,看看是否还能看到原来的物质颗粒。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肉眼看不到颗粒了,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3.溶解概念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溶解的概念:像食盐和红糖这样,放入水中后变成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粒,水仍然保持透明的现象,叫作溶解。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四)探究更多物质的溶解情况(15分钟)1.实验猜测:展示面粉、味精、油、胡椒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质放入水中后哪些容易溶解,哪些难以溶解,并说明猜测的理由。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2.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测,强调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如每个杯子中的水量要相同,加入物质的量尽量一致等。让学生明白对比实验的重要性。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面粉、味精、油、胡椒粉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水的杯子中,充分搅拌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态、是否有沉淀等现象。4.结果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整理实验结果,在记录单的相应位置填写哪些物质容易溶解,哪些难以溶解。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五)课堂总结与课后拓展(5分钟)1.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6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解,谁能说说溶解的现象是怎样的?我们还探究了哪些物质的溶解情况?”邀请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2.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寻找不同的物质,如小苏打、咖啡粉等,观察它们是否溶于水,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后记】6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一瓶水》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教案(共3课)(2024秋)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2025春)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数量关系》教案(2025春)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算加法》第2课时教案(2025春)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算减法》第2课时教案(2025春)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笔算加法》第2课时教案(2025春)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笔算减法》第2课时教案(2025春)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5-02-17 06:40:07
页数:6
价格:¥3
大小:45.5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