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时代特征总结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国古代史时代特征石器时代的原始中华文明(170万年-前2070年)多源性的中华文明【旧石器时代】①打制石器:打制方法制作石器②渔猎采集:从事渔猎和采集③群居:过群居生活④用火:元谋人和北京人学会用火⑤时间长:时间跨度大,最早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新石器时代】①打磨石器: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②用陶器:大量使用陶器③农业出现: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④多元一体中原核心趋势:文化遗传多分布广泛具有多源性,并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⑤跨越母系父系:早期仍是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⑥晚期贫富阶级:晚期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夏商西周三代(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至奠基【政治】①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父系氏族向奴隶制国家转变,社会公共权力和森严等级制度形成发展(阶级)②血缘部落政治: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政治)色彩,家国同构,贵族政治发展(王位世袭制、宗法制)③尚未集权:初步形成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权力结构方式(内服外服),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分权模式)【经济】①石器锄耕: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石器锄耕、石制和木制工具为主,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②集体劳作:农业生产组织上是大规模的简单协作(千耦其耘)即集体劳作③粗放式农业:农业粗放式经营(尚未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④青铜时代:处于“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⑤政府垄断工商:手工业和商业“工商食官”(政府控制垄断)【文化】①重神到重德民:由商代的“率民事神”(统治观念是以神为本)到周代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基本政治思想(德教、民本思想)②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尤其是西周,即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③礼乐文化:实行礼乐制度,礼乐贵族等级文化盛行(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乐舞的规格)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5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政治】①中央集权出现:分封制逐渐瓦解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战国改革、郡县制)②向官僚政治转变:奴隶制血缘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转变趋势③趋向统一: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百诸侯国到战国七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政治格局上逐渐真正一体④战乱动荡: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经济】②生产力迅速: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工具、牛耕等)②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土地私有制发展确立,个体农耕形成(小农经济)逐步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农业经营方式③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取代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商业发展活跃:打破“工商食官”政策,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出现,市井和商业都会出现⑤经济政策形成:新的赋税制度(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文化】①传统思想文化核心形成:与宗法分封相结合的礼乐制度走向崩溃,出现思想解放(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②学在民间: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③科技文艺兴起:科技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兴起【民族】①华夏认同:在冲突中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民族认同上逐渐明朗秦汉(公元前221-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政治】①统一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时期,政治相对稳定②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汉),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形成③官僚政治最终形成:封建官僚政治最终取代传统贵族政治【经济】①农耕迅速发展: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迅速发展(犁壁、耧车、耦犁、代田法、垄作法、水利)②重农抑商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和市严格)发展,商业总体水平不高③开拓海外:海外贸易兴起(主要陆上丝绸之路)【文化】①文化专制形成:思想文化专制形成(由百家争鸣到崇尚法家、崇尚道家、独尊儒术)②儒家逐渐主流: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③开始领先世界:实用科技兴起,医学和科技等开始领先世界,为后世奠定基础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5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政治】①分裂更迭动荡: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动荡②中央集权破坏:中央集权制度破坏,不够完善③门阀政治兴盛:门阀士族政治兴盛(九品中正制),危及中央集权【经济】①江南开发: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向南扩展,江南得到开发②精耕细作成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间作、套作的复种、绿肥种植、耕耙耱技术)③商业水平低:商品经济水平低,民间基层的草市出现【民族】①大迁徙大交融:民族大迁徙、大交融;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进程(汉化)②民族矛盾冲突:民族矛盾尖锐,民族间的战争不断【文化】①三教鼎立文化多元:儒、道、佛发展,三教鼎立,儒学危机,思想文化多元化②分裂交融烙印:带有分裂割据烙印和体现民族交融的特点③文艺光彩:士人群体形成,文学艺术全面发展、大放光彩(科技、文学、绘画、书法、石窟艺术等),具有浓厚的文人色彩,为隋唐文化的全面繁荣奠定基础④文明大碰撞大吸收:中国古代史上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大碰撞时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汉族)隋唐(581-907))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政治】①第二次大统一:由分裂到国家重新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时期②制度成熟健全:中央集权制度趋于成熟,典章制度健全(三省六部、科举、赋税、唐律)③士族衰落庶族崛起: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崛起,王朝统治基础扩大【经济】①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农耕经济持续发展(育秧移栽技术、曲辕犁、筒车等)②手工业新发展:手工业新的发展(纺织、制瓷、造船)③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持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重农抑商的松动,海外贸易空前繁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②江南进一步发展: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南移加快【民族】①民族大交融:在魏晋民族大交融基础上,统治者推行开明的灵活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②民族继续封建化:少数民族进一步封建化趋势【文化】①三教融合文化多元:三教融合趋势,思想文化宽松,未形成强的思想文化专制,文化多元化②中华文化圈: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对外】①对外频繁:对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活跃辽宋夏金元(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与繁荣时期5 【政治】①政权并立到统一:由政权并立到重新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②强化控制地方: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宋通过分权和收权强化对地方控制,导致强干弱枝、行政效率低下等体制问题,元行省制等)③门阀士族、门第观念彻底衰败:士族阶层、门第观念彻底改变,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促进政治平民化和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大【经济】①精耕细作全面成熟:农耕经济发展繁荣,精耕细作模式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中耕农具耧锄等)②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随着农业手工业的繁荣,以及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松动,商品经济、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丝绸之路繁盛③经济南移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的人口、税收、教育、文化等全面超越北方)④手工业进一步: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制瓷、纺织、矿冶、印刷),棉纺织业成为新的部门【文化】①儒学复兴:三教融合完成,形成哲学体系“理学”,儒学复兴②科技高峰:古代科技的高峰,继续领先世界③繁荣平民化: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明显(宋词、元曲、话本、风俗画等)④自由度提高:门第观念淡化,人与社会自由度提高【民族】①民族矛盾尖锐:各民族间矛盾尖锐,存在隔阂,战争起义②民族交融活跃:民族交融的活跃期(战争、经济文化交流等)③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辽、夏、金、元的文化政治经济)【对外】①对外活跃:国家继续推行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活跃明清(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政治】①统一民族国家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明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略),社会相对安定政治②版图奠定:近现代祖国疆域版图的基本奠定③君主专制强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军机处、奏折制度)【经济】①农耕经济繁荣:封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繁荣占主导(高产作物、多种经营、农产品商品化增强)②民营为主资本主义: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雇佣关系、手工工场、商品生产)③商品经济新繁荣:商品经济新的繁荣期,经济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货币化程度加深④经济政策落后: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落后世界潮流【文化】①反传统思潮:出现反传统的进步思潮(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②文化大众个性化:文学艺术大众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加强③西学东渐开始:西学东渐开始,在一定范围传播西方科技知识④科技总结停滞: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发展停滞,未产生近代科学⑤理学阻碍进步:理学统治主流,束缚思想创新和阻碍社会进步5 【对外】①抵抗外来侵略:抵抗外来殖民侵略(抗倭,抵抗荷兰西班牙)②走向闭关: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保守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29 21:00:02 页数:5
价格:¥2 大小:41.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